![]() |
中國內地與東盟的經濟聯繫:香港作為亞洲的貿易樞紐
2020年11月18日
香港是個歷史悠久的自由港,經濟上向來以貿易及物流業為主要增長動力,兩者在本地生產總值(GDP)中的貢獻比例超過五分之一。本港一直以國際商貿樞紐為發展定位,具備不少賴以成功的特點,包括自由貿易政策、法治社會、高技術水平的勞動人口,以及完善的基礎設施等。隨著中國內地及東盟之間的經濟聯繫預計將更趨緊密,香港已具備優厚條件發展成核心商務平台,促進區內兩大新興市場之間的商貿往來。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早前進行一項調查1,請受訪者就他們的內地與東盟業務,評價香港作為貿易樞紐的表現。整體而言,受訪者大致滿意香港的供應鏈及物流服務,原因在於本港與內地緊密連接,且物流基建發展完善、處理能力高。不過,香港作為多邊貿易平台的功能更見突出,除了因為奉行自由貿易政策,也是由於與內地及東盟市場緊密聯繫,方便商家到兩地從事採購及零售/批發活動。另外,香港也為旅遊和MICE(會議、獎勵旅遊、論壇和展覽)活動提供優質環境,有助吸引各地貿易商來港,並增強其作為亞洲主要貿易樞紐的地位。
提供一流的物流服務
香港地處北亞及東南亞的心臟地帶,享有獨特的地理優勢,繼續發揮區內傑出供應鏈及物流樞紐的角色。2019年,香港處理約2,893億港元轉口至內地的東盟原產貨物,而轉口至東盟的內地原產貨物總值則為2,129億港元,兩者共佔本港轉口總值的12.7%。隨著內地與東盟的貿易夥伴關係更趨緊密,香港作為兩地貿易的重要轉口港,角色勢將更加吃重。
是次調查請受訪者就內地與東盟業務,對香港作為供應鏈及物流平台的表現評分。評分設定為1至5分,1分代表最不滿意,5分代表最滿意。調查顯示,受訪者對本港供應鏈及物流服務的整體質素感到滿意,評分為3.65(滿分為5)。
其中,受訪者欣賞香港與內地連接緊密(4.03),且物流基礎設施發展完善、處理能力高,尤以空運(3.97)及海運(3.91)為然。一家公營機構的行政經理於訪談中說:「很多公司喜歡選擇香港作為物流樞紐,因為香港的航空物流業實力出眾,加上擁有世界頂尖的機場,可為亞洲各地的貴重貨物提供專業高效的運送服務。」
香港對容許運送的貨物種類限制不多,為促進跨境貿易提供更大彈性。一家公營機構的高級推廣經理說:「香港的貨物空運航班很具彈性,容許運送不同種類的貨物。以內地為例,空運航班便不得運送鋰電池。」
香港還提供優質的供應鏈及物流服務,包括龐大的服務供應商網絡(3.83),以及各種各樣的供應鏈服務(3.65)。這些特點進一步強化香港在處理內地與東盟貿易上所擔當的中介角色。
香港作為供應鏈和物流平台的表現 |
評分 | |
整體評分 |
3.65 | |
市場環境 |
經商便利性 |
3.93 |
與中國內地的連接程度 |
4.03 | |
與東盟的連接程度 |
3.50 | |
物流成本效益 |
3.41 | |
市場動態 |
政府支持和激勵 |
3.20 |
電商物流服務和解決方案的供應 |
3.22 | |
基礎設施 |
陸路運輸方面的基礎設施和能力 |
3.63 |
海運基礎設施和能力 |
3.91 | |
空運基礎設施和能力 |
3.97 | |
物流設施的供應 |
3.54 | |
供應鏈和物流服務 |
可使用的供應鏈服務 |
3.65 |
物流服務供應商網絡 |
3.83 | |
註:受訪者要對各因素評分,1分代表最不滿意,5分代表最滿意。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調查 |
雖然香港的物流服務至今仍享負盛名,但受訪者指出,區內其他城市帶來的競爭已日趨激烈。一家物流公司的高級項目經理於訪談中說:「深圳、上海等內地城市日益繁榮,為東南亞公司創造機會,直接把採購及物流業務設在內地,繞過香港。」
同時,調查結果顯示,香港須改善與東盟的連接(3.5),以及電商物流服務和解決方案的供應(3.22)。有受訪的高級行政人員建議香港進一步升級發展速遞業,並與東盟的供應鏈公司合作,藉此確保於區內享有龐大的配送網絡,且可提供高效的送貨服務,以把握電子商貿在東盟市場迅速發展所帶來的商機。
受訪者也對本港的勞動力老化表示憂慮。一家全球速遞服務公司的工程主管說:「很多高技術人才即將步入銀齡,很快便會退休,同時業界未有做足夠工作,吸引新人才入行。」隨著前線行業的勞動力老化,受訪者期望香港可提供針對性的培訓及更佳的待遇,以應對生產力下降的問題。
展望未來,受訪者強調物流業必須融入數碼時代。為提高競爭力並充分把握今後的機遇,香港應加強投資,推動物流設施及流程數碼化,例如採用以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支援的庫存管理系統,以及由科技驅動的交通控制解決方案,改善管理及成本控制的質素。受訪者又呼籲政府為數碼基建提供更多支持及激勵措施,以抵銷本地物流業的高成本結構,從而保持長遠競爭力。
多邊貿易平台
傳統上,商品銷售規劃及貿易一直是香港的優勢所在。2019年,香港在商品貿易方面是全球第八大經濟體,而商業服務方面則排行第18位。值得留意的是,香港很多貿易商還從事離岸貿易,相關貨物不會進出香港。自2007年以來,香港涉及離岸貿易的商品銷售總值已超過轉口總值。離岸貿易扮演的重要角色,說明了香港作為國際貿易結算平台的功能。
為進一步提升國際市場上的地位,香港致力促進雙邊與多邊貿易並發展經濟夥伴關係。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下,香港與內地在經濟上高度融合,企業以香港為據點,有助開拓內地市場。另一邊廂,《香港–東盟自由貿易協定》逐步減免多類商品進口東盟各國的關稅,並引入其他服務承諾,從而開創新市場及出口機會。
隨著營運成本上升及競爭加劇,香港的供應鏈及物流平台角色或會被削弱,而受訪者對本港作為內地與東盟貿易平台的地位則較具信心,平均評分為3.72(滿分為5)。其中,受訪者欣賞香港為推動雙邊貿易合作營造了有利環境,包括奉行自由貿易政策(3.9),且與內地及東盟市場緊密聯繫,方便從事採購(3.85)及零售/批發活動(3.8),此外,香港也匯聚了眾多貿易商(3.8)。
香港在舉辦大型國際貿易展會和採購會(3.88)方面有口皆碑,是廣結商脈及拓展採購網絡的理想平台,例如半年一度的香港貿發局香港電子產品展。ACE Hardware Indonesia (AHI)業務發展經理William Widjaja指出香港的聯繫人角色:「香港是把中國內地供應商與印尼市場連繫起來的門戶。」
香港還提供廣泛的貿易相關服務(3.83)。一家內地著名特殊化學品生產商的亞太區董事總經理說:「香港在東盟與內地的貿易關係中發揮協調人及聯繫人的作用,提供各種貿易相關服務,例如為有意開拓東南亞市場的中國公司提供融資,角色非常重要。」
香港作為貿易平台的表現 |
評分 | |
整體評分 |
3.72 | |
市場環境 |
進入中國內地和東盟市場從事採購活動 |
3.85 |
進入中國內地和東盟市場從事批發及零售活動 |
3.80 | |
中國內地和東盟貿易商集聚於香港 |
3.80 | |
市場動態 |
自由貿易政策 |
3.90 |
政府支持和激勵 |
3.31 | |
香港在「一帶一路」中扮演的角色 |
3.39 | |
貿易相關服務 |
能提供貿易相關的增值服務 |
3.83 |
能提供國際貿易展會和採購會 |
3.88 | |
全球價值鏈參與度 |
健全的貿易關係 |
3.77 |
整合的價值鏈網絡 |
3.69 | |
註:受訪者要對各因素評分,1分代表最不滿意,5分代表最滿意。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調查 |
雖然香港在擔當雙向貿易平台上存在優勢,但受訪者認為本港須釐清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角色。其中,受訪者預期香港與大灣區各城市將加強合作,包括簡化跨境貿易程序及訂立更多一站式安排,例如一地兩檢通關程序及一站式檢疫等。一家著名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的副總裁於訪談中說:「隨著大灣區規劃落實,香港或可與鄰近的內地城市磋商,取消雙重邊檢安排。」
為提高貿易活動的效率,受訪者還建議更積極把科技應用於日常營運上,並簡化業務流程,以降低成本及提高服務質素。同時,香港應在檢測及認證、知識產權交易、貿易規劃及管理等高價值貿易服務領域建立核心優勢,以迎接今後的市場機遇。
另外,政府及公營機構可考慮提供經濟誘因及舉辦培訓課程,透過分享貿易活動的最佳實踐經驗,提高人才技術水平。受訪者又指出,政府的支持對鞏固香港作為內地與東盟商貿橋樑的地位十分重要,尤其現時在中美貿易關係緊張等因素下,本港正處於不明朗時期。
為旅遊和MICE提供完善基建
旅遊和MICE(會議、獎勵旅遊、論壇和展覽)業能吸引各地貿易商前來,在發展貿易平台功能上起著重要作用。香港以「亞洲國際都會」為定位,每年吸引數以百萬計的商務及休閒旅客來訪。根據萬事達卡(Mastercard)的2019年亞太區旅遊目的地指數(Asia Pacific Destinations Index 2019),香港是亞太區十大最受國際旅客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本港的MICE行業是旅遊業的重要一環,且同樣深得國際認可,在2019年第四度獲世界旅遊獎(World Travel Awards)評選為「亞洲領先會議目的地」。
2019年,香港接待了2,380萬名過夜旅客。其中,內地及南/東南亞一直是最主要的旅客來源,佔總數五分之四。香港擁有重要基建及優質平台,可配合MICE行業發展,是首屈一指的旅遊目的地,特別受內地及東盟旅客歡迎。
整體而言,受訪者滿意香港為內地與東盟業務擔當旅遊和MICE平台的表現,平均評分為3.85 (滿分為5)。很多受訪者都覺得在港旅遊安全(4.42)。本港在交通運輸上與鄰近的旅遊目的地較好聯通,尤以內地(4.19)及東盟各國(3.94)為然,因此很多訪港旅客的行程都是「一程多站」(4.03)。
受訪者也認同香港在舉辦MICE活動方面能力出眾,指本港擁有眾多專業的展會和論壇組織者(3.85),每年舉辦多樣的高質量展會和論壇(3.83)。Essendant總經理Eddy Wong說:「香港的優質展覽活動一直為MICE行業發展作出寶貴貢獻。」由於MICE過夜旅客最主要來自內地及東盟,因此買賣雙方都可在港找到豐厚的地區發展機遇。
香港擁有卓越先進的基礎設施(3.74),也有助鞏固其作為MICE絕佳目的地的地位。一家國際貿易公司的營銷總監說:「香港一直積極發展MICE設施,舉辦地區性的展覽,現已成為國際公認的MICE中心,表現有目共睹。」
香港作為旅遊和MICE(會議、獎勵旅遊、論壇和展覽)平台的表現 |
評分 | |
整體評分 |
3.85 | |
市場環境 |
不存在語言障礙 |
3.65 |
便利的出入境政策 |
3.62 | |
旅遊和居留時的安全 |
4.42 | |
基礎設施 |
與內地的旅遊目的地較好聯通 |
4.19 |
與東盟的旅遊目的地較好聯通 |
3.94 | |
旅遊 |
文化吸引力、娛樂和購物場所 |
3.76 |
酒店設施和服務質量 |
3.86 | |
「一程多站」旅遊安排 |
4.03 | |
MICE(會議、獎勵旅遊、論壇和展覽) |
具備專業的展會和論壇組織者 |
3.85 |
可使用的MICE基礎設施 |
3.74 | |
多樣的高質量展會和論壇 |
3.83 | |
組織和參加展會和論壇的成本 |
3.31 | |
註:受訪者要對各因素評分,1分代表最不滿意,5分代表最滿意。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調查 |
香港擁有優質的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場地及卓越的支援服務,對MICE活動的籌辦者及參加者都極具吸引力。不過,受訪者認為語言(3.65)是香港作為旅遊和MICE平台的弱點之一。雖然過去10年,香港勞動人口的普通話水平有所改善,但受訪者以至國際英語能力排名都指出,港人的英語水平和新加坡相比卻退了步。香港若要鞏固地位,同時擔當最適合內地及東盟各國的國際城市,便須在語言能力上找到平衡點。
對MICE而言,成本效益(3.31)仍是一個挑戰。一家位於香港的法定機構的高級經理說:「本地MICE行業一直面對經營成本上升問題,而深圳、廣州等內地城市構成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香港的勞動成本及租金不菲,令MICE主辦機構轉嫁到最終用戶的經營成本也越來越高,以致參加展覽及會議的費用相對昂貴。有見及此,有受訪者認為香港宜把自身定位為高端展覽及會議的舉辦地,著重提供優質服務。
展望未來,利益相關者認為,香港必須繼續推廣旅遊和MICE方面的優秀品牌聲譽,發揚多元文化交融的特質。為吸引更多國際旅客,受訪者建議香港與航空公司及酒店服務供應商合作,突出及宣傳本港東西文化和傳統薈萃的獨特賣點,並透過科技應用來提升觀光體驗。香港有「美食天堂」的美譽,受訪者建議設立「亞洲米芝蓮」餐廳評分系統,滿足區內民眾日益講究的美食要求。
受訪者又建議香港推動MICE活動方面的科技應用,以強化其在該領域的亞洲領先目的地地位。舉例來說,香港可以擴大免費公共Wi-Fi(無線上網)服務的覆蓋範圍,以及於最常與訪客接觸的地點採用各種智能科技,如擴增實境(AR)及例行工作自動化技術,以促MICE活動。
1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委託Deloitte Advisory (HK) Ltd.進行調查,研究香港在中國內地及東盟的經貿往來上擔當核心商務平台的競爭力。調查結合公司深入訪談及網上問卷,在2018年底至2019年初進行。
是次調查合共訪問了304名於公共及私營機構任職的高級行政人員,瞭解他們運用香港作為營商平台的經驗,另收回115份問卷,從六大範疇評估香港作為內地與東盟核心商務平台的優勢和弱點。該些範疇包括(1)貿易;(2)供應鏈和物流;(3)國際金融;(4)旅遊和MICE服務;(5)創業孵化;(6)法律服務。
- 活動籌劃
- 活動籌劃
- 活動籌劃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東盟
- 香港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東盟
- 香港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東盟
- 香港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東盟
- 香港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東盟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