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務院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2020年11月10日
國務院辦公廳於11月2日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國辦發 [2020] 39號),以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汽車強國。《規劃》提出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用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充換電服務便利性顯著提高。力爭到203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充換電服務網絡便捷高效,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發展規劃》提出了5項戰略任務,包括:
- 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深化「三縱三橫」研發布局,包括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以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布局整車技術創新鏈;同時提升產業基礎能力,以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為「三橫」,構建關鍵零部件技術供給體系。此外,要加快建設共性技術創新平台,建立健全龍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聯合研發攻關機制,聚焦核心工藝、專用材料、關鍵零部件、製造裝備等短板弱項,從不同技術路徑積極探索,提高關鍵共性技術供給能力。
- 構建新型產業生
鼓勵新能源汽車、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企業跨界協同發展,圍繞多元化生產與多樣化應用需求,通過開放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涵蓋解決方案、研發生產、使用保障、運營服務等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生態主導型企業。同時促進關鍵系統創新應用,加快車用操作系統開發應用。推動動力電池全價值鏈發展,鼓勵企業提高鋰、鎳、鈷、鉑等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動力電池模塊化標準體系,加快突破關鍵製造裝備,提高工藝水平和生產效率;完善動力電池回收、梯級利用和再資源化的循環利用體系,鼓勵共建共用回收渠道。推進智能化技術在新能源汽車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倉儲物流、經營管理、售後服務等關鍵環節的深度應用。
- 推動產業融合發
包括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V2G)能量互動,加強高循環壽命動力電池技術攻關,推動小功率直流化技術應用。促進新能源汽車與可再生能源高效協同,統籌新能源汽車能源利用與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協同調度,提升可再生能源應用比例。發展一體化智慧出行服務,加快建設涵蓋前端信息採集、邊緣分布式計算、雲端協同控制的新型智能交通管控系統。構建智能綠色物流運輸體系,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城市配送、港口作業等領域應用,為新能源貨車通行提供便利。
- 完善基礎設施體系
大力推動充換電網絡建設,包括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及提升充電基礎設施服務水平。並鼓勵商業模式創新,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導多方聯合開展充電設施建設運營,支持居民區多車一樁、臨近車位共享等合作模式發展。同時協調推動智能網絡設施建設,加快基於蜂窩通信技術的車輛與車外其他設備間的無線通信(C-V2X)標準制定和技術升級。並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等。
- 深化開放合作
加強與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對接,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發揮多雙邊合作機制,支持國內外企業、科研院所、行業機構開展研發設計、貿易投資、基礎設施、技術標準、人才培訓等領域的交流合作。
資料來源:國務院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