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未來發展方向:物流及貿易樞紐
2020年11月12日
香港一直是內地對外商貿聯繫的橋樑, 為希望「走出去」的内地企業以及想要向内地拓展業務的海外企業提供一個進出口的地點。香港對商品出入口方面限制較少,而且沒有關稅。再加上,香港與歐美國家貿易關係緊密,比較容易吸引海外商家來到香港洽談業務、合作。另外,香港擁有大灣區國際航空線路最密集的航線網絡,隨著現時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高鐵、港珠澳大橋等,香港可以定位為重要交通樞紐,發展成一個國際性的綜合物流中心。
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内其他城市間的人流物流運輸往來
雖然現時三地政府對從內地供港澳的鮮活產品已經實行了綠色通道措施,但其他食品類的產品仍然需要經正常的報關、清關程序。在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地位的調研中1,受訪者反映希望香港能協同其他大灣區城市制訂並分步實施更便利的關稅政策、簡化報關清關程序,與內地在自貿區範圍聯動發展。
香港與大灣區内其他城市之間資源要素的運輸往來應進一步加强。例如,在人流方面,可以考慮開通跨境車輛直達香港機場的綠色通道,為旅客使用香港機場提供快捷服務體驗。目前港珠澳大橋的使用率相對偏低,香港可以考慮適當開放使用大橋的車輛牌照的發放限制,並且開放貨車使用大橋,進而促進香港與大灣區内其他城市的客貨運輸。其次,雖然現在基礎交通設施已經建成,但是軟性設施如來往港澳與內地的通行證申請等可以繼續優化,以鼓勵人員的跨境流動及便利性。
在循環經濟方面,香港的市場規模有限,加之受制於土地資源緊張等因素,循環經濟發展難以在此單一市場內有效地開展。而大灣區涉及3個獨立的關稅區,導致區域內循環物資(例如塑膠瓶等回收物資)的流通受到限制。有受訪者認為香港可以研究提供政策支持,簡化或統一大灣區內不同關稅區的制度,在大灣區內合作整合推動循環經濟,促進環保事業的發展。
善用大灣區其他城市的資源協助香港物流及運輸業發展
有從事航空業務的企業提議,就航空運輸行業來說,香港可以考慮通過港珠澳大橋的聯通以及提供相應的稅務及通關等便利政策,使得香港的相關企業能夠更有效利用其他大灣區城市的勞動力及土地等資源,填補香港相關資源的不足,更好地配合協助香港機場及航空業的進一步發展,更好地釋放未來機場的3跑道系統以及已建成的運輸基建設施的潛力。
也有從事物流運輸行業的受訪者表示大灣區內城市可以錯位發展,功能互補,大灣區內地城市提供土地資源,香港提供物流管理經驗,為此,香港需要考慮如何與區內的其他城市商討有關合作的政策,達到優勢互補。
加強香港在產品檢測及認證服務行業的角色
此外,香港檢測和認證的產品如果能與內地實行強制性產品認證 (3C)互認,可減少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之間產品品質認證的隔閡,加強大灣區的協同發展,加強兩地認證的互聯互通。另外,香港可以定義產品標準,尤其是對於一些尚未有國際測檢標準定義的創新服務或產品,香港政府可以與其他公司合作設計和促成新的標準,並由政府協助推廣至大灣區以及全世界。
1 有關此報告的背景資料,請參閱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的地位(摘要)內的附錄。
此報告中文版由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撰寫。此報告英文版由香港貿易發展局按中文版翻譯。如中英文版有衝突或含糊之處,則以中文版為准。
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其他羅兵咸永道實體、其合夥人、雇員及代理人,不承擔或接受本報告(不論是中文或英文版)引起的任何責任,不論是基於合同或侵權行為(包括但不限於疏忽),亦不承擔任何由於閱讀者可能對報告(不論是中文或英文版)的使用、不當使用或依賴而對其造成的損失或損害(包括但不限於相應而生的損失或損害)的任何義務、責任或法律責任。羅兵咸永道實體是指屬於 PricewaterhouseCoopers 全球網路中的實體或合夥制事務所(“羅兵咸永道實體”)。各羅兵咸永道實體均為個別及獨立的法律實體。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