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初創故事:加強消費者教育有利本地創科發展
2020年11月10日
人臉識別技術面世多年,但隨著數碼視像和人工智能(AI)的進步,近年開始應用於商業用途。在香港,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也日漸增加。本地一家初創企業Dayta AI利用人臉探測技術,通過AI分析消費者特性和行為,幫助客戶改善營銷策略。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屠厚鈞分享他的創業歷程,以及在香港發展AI的困難。他希望政府和大企業可以踏出一步,牽頭提升社會的創科風氣。他認為,香港科技發展緩慢源於消費者的不信任,與本地市場建立互信將有助推動本地創科發展。
參加創業比賽調整業務發展方向
屠厚鈞與他的合夥人於大學時期已開辦補習社,但接近畢業年期,在思索未來發展方向時,他們便發現此行業受空間地域限制,收入未必有十分長遠的增長空間,因而考慮轉為網上教學。機緣巧合之下,屠厚鈞邀請了他的中學同學協助,於教學中加入AI元素,雖未為人所識,但仍受一些投資者垂青,建議他們藉此轉型。
屠厚鈞與團隊於是在2018年成立Dayta AI,嘗試將已建立的AI技術應用於不同行業範疇,發展其他業務。同年,他們在LVMH舉辦的一個創業比賽中勝出,發現AI於零售業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對於Dayta AI的發展方向有初步構思,但要成功接觸首批客源仍存在許多困難,屠厚鈞慶幸成功加入了科學園的培育計劃,於資金、媒體曝光度等多方面得到幫助,又透過參與園區籌辦的活動慢慢建立了知名度,開始讓業務走上正軌。
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幫助客戶改善營銷策略
Dayta AI於2019年初完成研發首個發展項目Cyclops,並成功推出市場。屠厚鈞介紹,Cyclops是一個AI軟件,可以即時分析多項數據,包括識別店舖內的人流狀況、顧客的年齡層、性別、其消費行為以及情緒等。用家只須使用原有的閉路電視、相機等接收影像,然後以AI系統分析得出數據,毋須重新安裝鏡頭、傳感器等設備。經Cyclops分析得出的數據能令商戶更充分掌握分店的關鍵績效指標,從而改善營銷策略,增加營業額和提升營運效益。除零售商外,現有客群包括大型商場、地產商、連鎖補習社等。
近年,香港社會日益關注人臉辨識(Facial Recognition)技術在社會上的應用,擔心侵犯個人私隱。屠厚鈞强調Cyclops使用的是人臉探測(Facial Detection)技術,符合全球多國私隱條例,包括歐盟《通用數據保障條例》(GDPR)的要求。不過,人臉探測和人臉辨識技術兩者雖有別,但屬同類型產物:前者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探測臉部的特徵,如年齡、性別、表情等,不含可供辨識個人身份的資料;後者則為生物辨識科技,可以分析影像以辨識個人身份。屠厚鈞指,這亦是本港企業對他們的產品接受程度較低的主要原因。
Cyclops透過閉路電視、相機等接收影像,可以識別店舖內的人流狀況。
香港政府須提升AI應用推動行業發展
根據屠厚鈞的經驗,要令本地企業接受並採用他們的產品,一般要過關斬將。相反,很多海外企業都主張應用科技。因此,Dayta AI積極發展海外市場,特別是泰國等經濟發展迅速的地區,現時約有一成業務來自海外客戶,屠厚鈞希望未來繼續提升海外市場佔有率。誠然,作為一家本地初創公司,他十分希望服務本地市場,對此他期望香港政府和大企業能再踏出一步。屠厚鈞認為:「政府要牽頭推動創科的應用,提升社會的創科風氣,同時教育本地市場認識科技應用的好處。好像智慧燈柱,普羅市民大都不太理解其用處和功能,因此對其保障私隱的能力存在擔憂。」
談及面對的困難,屠厚鈞坦言,對創科企業而言,資金、資源是最重要一環。然而,香港政府對創科企業的支援不足,財務資助多以實報實銷制申請且手續繁複,資金一般要超過6個月才獲發放,公司如沒有足夠1年的現金流很難維持營運。政府雖有提供其他硬件設施及軟件配備如實驗室等,但這些並非Dayta AI所需,所以亦未能受惠。相比之下,新加坡政府則大力支持創科發展,資金批核相對具彈性,因而讓當地的初創企業有較佳的發展機會。
此外,屠厚鈞亦透露,除科學園等機構的資金外,企業的經營主要依賴投資者維持,但實際上,只有很少本地機構提供初創企業與投資者的配對服務,變相亦較少機會接觸投資者,普遍要靠個人社交網絡入手,障礙重重。
期望拓展海外市場
Dayta AI開業不久即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屠厚鈞慶幸政府的「防疫抗疫基金」能紓解短期資金問題。理解到客戶營業額大幅下降,他的團隊與客戶緊密聯繫,提供遙距支援,同時推出快捷安裝及增值服務予客戶,祈望可以共渡時艱。
即使面對疫情,屠厚鈞有信心依仗其產品的獨特性,可以繼續發掘於商場、零售等方面的應用。Dayta AI擁有「國際化」團隊亦有利拓展海外市場,團隊人才來自印度、南韓、台灣、美國等地。他表示,現時產品設計已經發展完善,待疫情過後會繼續探索東南亞市場如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及越南的商機。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屠厚鈞則解釋,由於內地不支援他們的串流技術,所以暫時未有考慮進駐大灣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