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務院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
2020年11月12日
為深入貫徹中央關於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經國務院同意,國務院辦公廳於11月9日印發《關於推進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國辦發 [2020] 40號),要求各省、市政府及國務院各部委圍繞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國際市場布局、國內區域布局、經營主體、商品結構、貿易方式等「五個優化」和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促進平台、國際營銷體系等「三項建設」,培育新形勢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實現外貿創新發展。《實施意見》的內容包括:
- 創新開拓方式,優化國際市場布局
堅定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及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支持世界貿易組織必要改革,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盡早簽署。加快推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中國-海合會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積極商簽更多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推進貿易暢通工作機制建設,落實好已簽署的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大力推動與重點市場國家特別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商建貿易暢通工作組、電子商務合作機制、貿易救濟合作機制,推動解決雙邊貿易領域突出問題。利用新技術新渠道開拓國際市場。充分運用第五代移動通信(5G)、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企業利用線上展會、電商平台等渠道開展線上推介、在線洽談和線上簽約等。推進展會模式創新,探索線上線下同步互動、有機融合的辦展新模式。
- 發揮比較優勢,優化國內區域布局
提高東部地區貿易質量。加強京津冀協同發展,圍繞雄安新區建設開放發展先行區的定位,全面對標國際高標準貿易規則。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為依託,打造高水平開放平台。以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為載體,進一步提升浦東新區開放水平,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以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重大合作平台為重點,加強貿易領域規則銜接、制度對接,推進粵港澳市場一體化發展。提升中西部地區貿易佔比,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積極推進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
- 創新要素投入,優化商品結構
保障在全球產業鏈中有重要影響的企業和關鍵產品生產出口,維護國際供應鏈穩定。拓展重點市場產業鏈供應鏈,實現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等互聯互通。推進供應鏈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並且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積極推動電力、軌道交通、通信設備、船舶及海洋工程、工程機械、航空航天等裝備類大型成套設備開拓國際市場。提高生物技術、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及優化進口結構等。
- 創新發展模式,優化貿易方式
擴大一般貿易規模,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提升加工貿易,加大對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和試點城市的支持力度。落實促進邊境貿易創新發展政策,修訂《邊民互市貿易管理辦法》,並支持邊境地區發展電子商務。探索發展新型貿易方式。支持在自由貿易港、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促進新型國際貿易發展。
資料來源:國務院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