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未來發展方向:國際金融中心
2020年11月5日
經濟融合的先決條件是資金的互聯互通。限制跨境交易是目前資本市場發展及工商發展的最大阻礙因素之一,香港應與內地合作以「試點」方式,在特定地點或者針對特定人群放寬跨境資金流動限制,促進雙方金融資本市場的發展。
促進跨境資金流通
「一國兩制」制度給予香港獨特的國際市場地位,香港應該利用這個優勢從多方面繼續協助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例如繼續積極協助推動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的交易貨幣,並打造一個跨境投資的平台,繼續促進滬港通和深港通的發展,例如協助海外企業或機構購買內地的證券或債券。這些「跨境理財通」的推行力度及產品範圍可以繼續擴大,例如可以先從某些低風險的理財產品開始實行。在大灣區內採取「先行先試」的方法,先易後難、由點到面地從大灣區7,000多萬人口開始與港澳打通金融理財產品市場。
提高金融服務方面的「互聯互通」
在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地位的調研中1,有許多受訪者指出目前跨境開戶流程過於複雜,不利於公司處理跨境業務。新興科學技術可以簡化這一過程,例如指紋認證、聲音認證、臉部辨識等,使得客戶不再需要到現場認證,令跨境開戶更加便捷。很多大灣區企業使用香港的金融服務,特別是進行對外貿易結算,很多受訪者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著豐富的金融理財產品及服務,應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協商,提供更便捷的跨境支付及結算渠道,例如加快在大灣區實現貨幣跨境結算系統一體化,開放跨境貨幣兌換及交易,以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減低成本,方便內地企業通過香港進行對外貿易活動。
香港應該與內地相關部門協商,提供更便捷的跨境支付及結算渠道,例如加快在大灣區實現貨幣跨境結算系統一體化,開放跨境貨幣兌換及交易,以提高企業運營效率、減低成本,方便內地企業通過香港進行對外貿易活動。
在保險業方面,有從事保險業務的受訪者表示香港的相關部門應與大灣區的其他相關機構協商爭取推出能夠促進保險業界開展跨境業務時在運營及行政上的便利,例如允許香港保險公司為身在內地合法購買了香港保險公司保單的現時客戶提供售後保險服務,進而為未來實行在異地銷售保險產品及服務的政策打定基礎。
引領金融監管制度及金融產品服務的革新
香港是一個市場主導的自由經濟體,為了支撐内地企業在香港與境外企業的交易,香港可協助大灣區的內地城市逐步開放資金流動的相關限制,共同提升各個渠道資金流通的便利。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擁有豐富的金融理財產品及服務,是很多內地企業對外貿易結算的地點。香港應利用其金融體系較為開放及國際化程度高的優勢,協助內地的相關機構進一步開放金融政策,推動金融產品的創新,放寬資本跨境流動的管制,允許金融機構開展跨境業務並為其客戶提供跨境服務,推動跨境金融產品及服務的發展。
在監管方面,香港可以成為一個領先的法律法規「沙盒」,對高新科技的法律及人民幣國際化相關的法律進行試點,支持相關的金融科技產品及服務發展。香港成熟的金融服務可以推動金融科技創新的發展並為大灣區的金融業注入新元素,促進傳統金融業的革新。另外,香港具有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通往中國內地的門戶的特殊優勢,相關機構能牽頭協助大灣區各個城市逐步轉型為更加以市場為主導的經濟體,使其在各方面(例如:在法律法規、市場監管、信息流通等)與國際更加接軌。
香港在金融科技的發展方面可以借助其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及經驗,在大灣區金融行業與國際接軌的進程中,香港可以扮演協助的角色。有受訪者認為為鼓勵金融科技行業在大灣區的發展,香港作為金融行業發展得最成熟的城市,應該聯合其他大灣區城市組織更多兩地專業人才和相關負責機構的定期交流,為金融科技公司,特別是一些初創公司,提供更多稅務優惠(例如一些研發費用的處理),在基礎建設方面為企業提供支援(例如中小企業開立銀行賬戶),並能進一步推進香港目前實施的「沙盒」模式。
另外,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傳統上具有財務或法律背景的監管人員未必能夠理解前沿科技在金融服務及產品上的應用,因此香港的監管機構需要引入更多有科技背景的專業人士,以更容易地從科技角度理解科技金融公司的產品以及其運用的技術,甚至在監管制度上創新。香港也應該專注於金融科技的發展以增强現有在金融業的優勢,發展香港金融科技相關的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吸引更多國際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進駐香港,打造世界級金融科技企業基地。
香港亦應繼續革新其提供服務及產品的方式。有從事金融服務業的企業表示香港應鼓勵傳統銀行進行更多的新嘗試,例如銀行業務的發展中與內地第三方流動支付平台合作,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及大數據技術分析對客戶所提供的資訊及信用情況進行審查,並提供客製化的金融產品以控制風險。
發展香港成為初創企業的首選集資融資中心
香港特有的自由港和金融中心地位已獲得國際認可,能夠高效地募集全球資本,為中國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起到關鍵作用。作為集資融資中心,香港應繼續保持自身的競爭力成為聯繫國際投資者及有潛力企業的集資融資平台。隨著科技及創新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將會誕生,並且需要通過集資融資方式進行規模性發展。香港相關的機構應該在政策上有所革新,適時檢討上市機制及計劃,推出更多更靈活的措施,在平衡投資者的保護需要的同時,吸引更多的初創企業在香港募集資金,將香港發展成為初創企業的首選集資融資中心。
持續金融及綠色金融的發展
大部分從事金融行業的受訪者提出香港有潛力在「一帶一路」項目的海外融資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雖然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投資在香港和中國的發展還處於初步階段,港交所最近關於加強披露要求的舉措,以及中國走向「電子」披露報告的趨勢,都將有助於推動市場健康發展。香港亦有很多投入可持續發展建設方面的機會,例如綠色認證建築物的投資、環保交通及垃圾處理設施等。隨著綠色項目的資本和債券市場在香港逐漸成熟,清晰、透明的指導方針及針對綠色項目的盡職調查和審查配套, 都將變得日益重要。同時, 投資產品的多樣化亦是市場成熟的其中一個指標,所以除了綠色債券以外,香港亦可以發展ESG指數、社會影響基金、社會效益債券等產品。香港可以借助現有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和通往中國內地的門戶將綠色金融作為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並利用其在金融行業的優勢,協助大灣區成為綠色金融樞紐。受訪者亦提議香港相關機構應該加強對綠色金融項目的激勵措施,而且通過制訂金融產品如綠色債券等的統一標準,使得金融產品在多地都可以得到認證,提升流動性,吸引到更多銀行參與綠色金融行業的發展。
1 有關此報告的背景資料,請參閱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的地位(摘要)內的附錄。
此報告中文版由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撰寫。此報告英文版由香港貿易發展局按中文版翻譯。如中英文版有衝突或含糊之處,則以中文版為准。
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其他羅兵咸永道實體、其合夥人、雇員及代理人,不承擔或接受本報告(不論是中文或英文版)引起的任何責任,不論是基於合同或侵權行為(包括但不限於疏忽),亦不承擔任何由於閱讀者可能對報告(不論是中文或英文版)的使用、不當使用或依賴而對其造成的損失或損害(包括但不限於相應而生的損失或損害)的任何義務、責任或法律責任。羅兵咸永道實體是指屬於 PricewaterhouseCoopers 全球網路中的實體或合夥制事務所(“羅兵咸永道實體”)。各羅兵咸永道實體均為個別及獨立的法律實體。
- 金融及投資
- 金融及投資
- 金融及投資
- 金融及投資
- 金融及投資
- 金融及投資
- 金融及投資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