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作為國際商業樞紐的強弱危機分析:商業總部
2020年10月30日
由於香港聚集了極為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法律及其他專業服務,擁有完善公平的法律制度,熟悉國際投資者做事方式,大灣區企業的領導者普遍認為香港是希望在海外發展業務的內地企業理想的「跳板」。香港的這些特點也令香港成為亞洲的核心商業樞紐,吸引了超過9,000家海外及內地企業在港註冊及運營。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的調查顯示1, 有從事金融服務業的受訪者表示香港是很多海外的資產管理公司以及金融機構設立離岸公司的第一站,特別是對於金融企業來說,香港作為一個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商業中心,是中西文化的交融點,無論在市場規模或營商環境來說,香港毋容置疑是開拓亞太市場最佳的落腳點。香港在外資企業擴展內地業務起著重要的角色,這主要體現在企業在香港及海外市場建立起來的信譽及口碑可以通過香港在內地進行宣傳,提升香港的聲譽及認同,並就服務及產品進行針對內地市場的本土化。另外,亦有從事金融科技行業的受訪者表示香港是設立總部首選的地點,這主要是因為「香港是全球公認的重要金融中心」,香港的監管制度嚴謹並且公開透明,企業在香港建立起的經營紀錄及監管合規有利於其進駐其他重要金融中心及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專業機構投資者中建立信心及認可。
調查顯示,56%受訪的大灣區企業表示現時在香港有開展業務,包括成立公司總部(32%),區域總部(10%),分支機構或職能部門(例如財務、銷售和市場部門)(12%),代表處(6%),但有40%則表示公司現時在香港沒有設立任何機構。有從事金融服務業的受訪者認為,香港在大灣區的發展中應該繼續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特別是發揮香港在集資融資中心、企業財資中心以及資產管理中心等角色。根據其觀察,有很多來自經合組織國家的投資者及私募基金公司來到大灣區尋找有增長潛力的「獨角獸」企業去投資,香港應繼續保持自身的競爭力,成為聯繫國際投資者及有潛力企業的平台。
在現時沒有在香港設立機構的企業內,有22%的受訪企業表示有可能在香港設立機構,並且香港是他們設立公司海外機構的後備地點之一,但僅有5%的企業表示非常有可能並正在考慮在香港設立機構,其餘73%的企業表示暫時沒有打算在香港設立機構。前述的香港作為國際商業樞紐的功能亦會影響企業在香港設立總部的意欲。這結果表明香港在成為大灣區的商業總部方面仍然有很多改善空間,相關持份者需要考慮應如何吸引更多有潛質在港設立機構的大灣區企業進駐香港。
1 有關此報告的背景資料,請參閱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的地位(摘要)內的附錄。
此報告中文版由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撰寫。此報告英文版由香港貿易發展局按中文版翻譯。如中英文版有衝突或含糊之處,則以中文版為准。
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其他羅兵咸永道實體、其合夥人、雇員及代理人,不承擔或接受本報告(不論是中文或英文版)引起的任何責任,不論是基於合同或侵權行為(包括但不限於疏忽),亦不承擔任何由於閱讀者可能對報告(不論是中文或英文版)的使用、不當使用或依賴而對其造成的損失或損害(包括但不限於相應而生的損失或損害)的任何義務、責任或法律責任。羅兵咸永道實體是指屬於 PricewaterhouseCoopers 全球網路中的實體或合夥制事務所(“羅兵咸永道實體”)。各羅兵咸永道實體均為個別及獨立的法律實體。
- 會計服務
- 銀行服務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金融及投資
- 知識產權
- 法律服務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科技
- 會計服務
- 銀行服務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金融及投資
- 知識產權
- 法律服務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科技
- 會計服務
- 銀行服務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金融及投資
- 知識產權
- 法律服務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科技
- 會計服務
- 銀行服務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金融及投資
- 知識產權
- 法律服務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科技
- 會計服務
- 銀行服務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金融及投資
- 知識產權
- 法律服務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科技
- 會計服務
- 銀行服務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金融及投資
- 知識產權
- 法律服務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科技
- 會計服務
- 銀行服務
- 商業管理及顧問服務
- 金融及投資
- 知識產權
- 法律服務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科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
- 香港
- 中國內地
- 香港
- 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