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作為國際商業樞紐的強弱危機分析:法律、爭議解決和其他專業服務中心
2020年10月15日
作為亞洲商業樞紐,香港的法律、爭議解決及專業服務(簡稱為「專業服務」)種類多樣化、專業服務實力雄厚,擁有豐富的按國際慣例運作和在國際市場上開展各類金融、會計、法律和其他專業服務的知識和經驗,為本地、內地及亞太區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專業服務。受惠於日益增加的商業活動,香港的專業服務行業蓬勃發展。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為中國內地企業提供了高質素和多樣化的專業服務,包括法律、會計、測試認證、諮詢、產品設計、人力資源諮詢及培訓服務等範疇。香港是全球服務業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是專業服務的主要輸出地,而中國內地就是香港專業服務最大的出口市場。調查結果亦驗證了這個看法,有54%受訪的大灣區企業高管表示其在過去兩年或現時正使用香港的法律、爭議解決和其他專業服務,其中最受歡迎的服務是會計、稽核和稅務諮詢(37%)1。其次受大灣區企業歡迎的服務為其他法律服務(如知識產權交易、監管、合規、重組和交易),有20%受訪企業使用,其後是商業和管理諮詢服務及其他專業服務(如廣告、市場和公關、設計、產品檢測服務等)(17%)。
調查顯示在專業服務類別中,受訪者對商業和管理諮詢的總體評價最高,總評分為12.3分,其中受訪者對這項服務的質量及效率都有較高的認可,評分均為4.1分。而受訪者對其他法律服務、會計、稽核和稅務諮詢及爭議解決服務的評價均有12分以上,是大灣區企業在所有服務類別中綜合評價較高的服務類型。
圖表3顯示,77%的受訪者贊同或非常贊同「香港的專業服務行業可以引進國際水準的專業服務,促進大灣區公司的發展」(評分為4.0分)。有從事數碼業務的科創公司表示香港是亞太區首屈一指的專業服務中心,行業發展成熟,香港所提供的會計、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的質量備受國際認可;專業服務提供商具豐富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經驗,對本地以及海外的市場和監管制度和投資者基礎均有深入了解,專業人員具國際視野及豐富的專業知識;在融資、估值、業務分析到企業管治和財務策略各個範疇都能夠提供很大幫助。也有來自大灣區並正在香港建設物流中心的物流企業表示在籌備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有使用很多香港本地的服務,特別是在設計、機電、工程估價、環保評估、法律等,香港本地服務非常專業、非常國際化、非常值得信任,對項目的順利推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另外,也有很多從事不同行業的受訪大灣區企業反映香港在財務、金融及法律諮詢等專業服務領域以及市場營銷領域有明顯優勢,這個優勢主要體現在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主動服務意識以及廣泛的服務範圍等方面。更重要的是,香港的港資企業文化和歐美地區的企業文化比較相近,在服務過程中能更好的理解客戶需求。這個觀點與從事金融服務行業的受訪者的反饋相一致,其反映香港有很成熟且多元化的專業服務行業,香港作為連接內地企業與海外市場的「橋樑」,對宣傳中國產品及服務有很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在內地企業向海外宣傳並吸引外資的過程中,內地企業通常會通過香港去向海外投資者聯繫介紹。這歸功於香港是一個國際上很有信譽的平台,而且香港的從業人員更加熟悉國際投資者的投資偏好、關注點、以及他們偏好的表達及做事方式。
有73%的受訪者認為「香港所具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法律業務,使之成為一個理想的知識產權的貿易平台」(評分為4.0分)。有從事製造業的大灣區企業提到,選擇在香港創立公司並使用香港法律諮詢服務以處理在海外的專利註冊及維護知識產權的事務的原因,是香港在知識產權保護做得很好,在香港很少出現知識產權盜竊或者抄襲的事件,在保密性方面優於中國內地,這對於許多自主研發的公司而言尤其重要。
72%的受訪者贊同或非常贊同「香港擁有大量熟悉跨行政區域法規的國際法律專才,因此能為公司提供全面的法律建議和解決方案」(評分為4.0分)。在深度訪談中,有受訪者反映香港與海外許多國家一樣使用「英美法系」,而且專業人才對國際的法律及規定以及最新的動向更為熟悉,在處理對外的專利註冊事宜上有更豐富的經驗,並且做事方式更為專業。同時,香港的專業人才也有著語言優勢,在處理海外事務時更為便捷。
在深度訪談中,受訪者普遍認同香港法律專業人才儲備豐富,吸引許多海外學成歸來人才在港工作。縱然內地的專業服務業的質量也在迅速提升,特別是在收費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大灣區的公司亦願意接受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管理規範、執業嚴謹的香港專業服務機構所提供的服務。
有65%的受訪者贊同或非常贊同「香港完善及透明的法律系統使得其成為貴公司解決跨境爭議的理想地點」。有在大灣區從事法律服務業務的企業指出對於有計劃在「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投資的大灣區企業或「一帶一路」國家的企業到大灣區投資來說,香港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跳板」。也有很多大灣區的企業表示他們的海外客戶會偏向於選擇在香港訂立合同並以香港作為爭端解決的地點,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他們認為香港的法律法規能為雙方的利益提供更多的保障,使得合同更有效力,並且司法制度更加公平。
1 有關此報告的背景資料,請參閱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的地位(摘要)內的附錄。
此報告中文版由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撰寫。此報告英文版由香港貿易發展局按中文版翻譯。如中英文版有衝突或含糊之處,則以中文版為准。
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其他羅兵咸永道實體、其合夥人、雇員及代理人,不承擔或接受本報告(不論是中文或英文版)引起的任何責任,不論是基於合同或侵權行為(包括但不限於疏忽),亦不承擔任何由於閱讀者可能對報告(不論是中文或英文版)的使用、不當使用或依賴而對其造成的損失或損害(包括但不限於相應而生的損失或損害)的任何義務、責任或法律責任。羅兵咸永道實體是指屬於 PricewaterhouseCoopers 全球網路中的實體或合夥制事務所(“羅兵咸永道實體”)。各羅兵咸永道實體均為個別及獨立的法律實體。
- 法律服務
- 知識產權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公共關係
- 法律服務
- 知識產權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公共關係
- 法律服務
- 知識產權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公共關係
- 法律服務
- 知識產權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公共關係
- 法律服務
- 知識產權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公共關係
- 法律服務
- 知識產權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公共關係
- 法律服務
- 知識產權
- 品質檢查及測試
- 公共關係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