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慧城市科技應用:引領電動車充電設施發展
2020年10月13日
電動車大約在10年前已駕臨香港,但由於配套設施不足和充電程序繁複,遲遲未能普及。環境保護署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港約有15,200輛電動車在路面行駛,卻只有3,125個充電站可供使用,即1個充電站要支援近5輛電動車。電動車充電通常需要數小時,車主往往大排長龍,有時還因充電站操作複雜而感到沮喪。
為提供便捷的電動車充電體驗,周英瑋與友人於3年前創立oneCHARGE,希望加快電動車基礎設施的發展步伐,在香港推廣更能持續發展的交通模式。
簡化充電程序
周英瑋察覺香港電動車車主遇到不少困難:「現時,大多數電動車充電站都要求用家輸入車牌號碼,然後選擇充電速度及時間。雖然許多用家懂得如何連接實體充電站,但是由於操作程序繁複,難以啟動充電系統。充電前的整個設定過程可能要花上10分鐘之久,用家在炎炎夏季身處悶熱的停車場尤其難受。」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周英瑋推出一款配合電動車充電系統的流動應用程式,簡化充電程序。他解釋流動應用程式的運作:「用家只須掃描實體充電站上的二維碼,便可啟動系統,開始充電。然後,他們可以使用信用卡,或Apple Pay、Google Pay和TNG Wallet等電子錢包付款。整個過程可以在15秒內完成。」用家還可通過流動應用程式實時查看充電狀態、收取充電完畢通知,以及查找附近的oneCHARGE充電站。
OneCHARGE的電動車充電站。
流動應用程式顯示充電站位置和收費詳情。
oneCHARGE作為數碼港其中一家接受培育的公司,首先在數碼港停車場設立充電站,然後擴展到香港其他地區。現時全港約有18個oneCHARGE充電站,部分位於沙田和將軍澳的住宅停車場。
綜合解決方案推廣應用
oneCHARGE不單是方便車主充電的硬件,也是綜合解決方案,有助商戶監察和管理電動車的使用情況。周英瑋認為,這特別有利於商場為顧客提供增值體驗。他說:「商場營運商通過我們的雲端管理系統和數據分析,便可瞭解充電站的常用時段、每一輛車的平均充電時間等使用模式。他們可以據此制訂策略,以吸引或管理客流,例如把充電站裝設在電梯附近,或推出針對電動車司機的推廣活動。」
oneCHARGE的實體充電站還配備攝像鏡頭,可以收集車牌號碼、車輛品牌和型號等資料。周英瑋表示,這些資料非常有用,有助停車場和商場營運商瞭解訪客的動態,並與他們建立更緊密的聯繫。不過,他指出,在香港推出這些功能十分困難:「我們已棄用攝像功能,原因是用家關注私隱問題,擔心所收集的資料會被用來掌握他們的行蹤。」
位於數碼港的充電站。
oneCHARGE的網上管理平台顯示交易資料。
電動車普及緩慢
香港政府已採取多項措施,推廣電動私家車,包括寬減此類汽車的首次登記稅,上限為97,500港元,並推出「一換一」計劃。電動私家車每年的車輛牌照費遠低於傳統私家車,前者由淨重不超過1公噸者400元起,後者每年的牌照費則要3,929至12,789港元不等。[1]
儘管香港推行有利於電動車的政策,但電動私家車的登記數目仍然很低,佔登記車輛總數不足3%。除配套設施不足外,周英瑋還提及阻礙電動車在香港普及的另一因素:「主要障礙是市場提供的電動車型號有限,拖慢電動車市場增長。」他認為,引入更多種類的電動車,尤其是價格相宜的時尚型號,可鼓勵更多車主由傳統汽車轉用電動車。
韓國經驗
鑒於香港市場較小,oneCHARGE正力爭擴充服務範圍至亞洲其他國家。2018年底,oneCHARGE參加了由韓國政府舉辦的初創企業創業加速計劃K-Startup Grand Challenge,有機會與韓國投資者(主要來自首都首爾)交流接觸。
oneCHARGE在韓國首爾的充電站。
周英瑋說:「當地政府為電動車普及定下遠大目標。近年來,他們加大對業界的支持力度,例如為購買電動車提供補貼,以及推出獲政府支持的電動車共享計劃。這有助我們擴展業務到韓國。相對而言,首爾對推廣電動車比較積極,香港可以從中借鏡,鼓勵人們使用電動車。」
周英瑋指出,雖然香港在電動出行方面進展較慢,但在電動車充電設施的技術標準上擁有優勢。他解釋說:「韓國的充電設施採用當地的技術和安全標準,因此我們在該國營運前,必須花更多時間和精力來辦理申請以及合規程序。」他並表示:「香港跟隨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和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SAE)等國際標準,我們現有的充電設施就較容易在採用相同標準的其他國家或地區推出。」
周英瑋的短期目標是專注推動香港和韓國業務,但也希望在數年後拓展東盟市場。他指出:「眾所周知,東南亞各國的交通擠塞問題嚴重,加劇空氣污染。雖然電動車在區內發展緩慢,但整個市場的潛在需求仍然很大。」
邁向智慧城市
周英瑋促請當局制訂更有利的政策,推動香港的電動車基礎設施發展。他說:「政府未有訂立任何可實現目標,推動轄下停車場安裝充電設施,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停車場便是一例。由於當局沒有制訂法例或提供財務優惠,私人建築物業主通常不會主動安裝充電設施。希望政府能夠在這方面加強支援,促進業界發展。」
為了加快香港發展為智慧城市,周英瑋還認為,在收集、使用及分享數據方面,提升公眾的信任十分重要。他解釋:「用家擔心實體充電站的攝像鏡頭會侵犯私隱。最近,智慧燈柱項目在香港掀起爭議,也顯示公眾擔憂私隱外洩。假如缺乏信任,人們就會視物聯網設備和傳感器平台為監視工具,而非造就城市互聯互通的推手。」
[1] 香港運輸署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香港
- 韓國
- 香港
- 南韓
- 香港
- 韓國
- 香港
- 南韓
- 香港
- 韓國
- 香港
- 南韓
- 香港
- 韓國
- 香港
- 南韓
- 香港
- 韓國
- 香港
- 南韓
- 香港
- 韓國
- 香港
- 南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