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作為國際商業樞紐的強弱危機分析:當前優勢
2020年10月5日
為了瞭解香港現時正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以及大灣區企業如何利用香港的功能及優勢發展,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通過深度訪談、調查問卷以及案頭研究的方法,對香港現時的發展狀況在整體層面以及6個關鍵功能領域上進行了強弱機危分析。在香港整體層面上,在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商業環境及人才儲備4個方面,了解現時香港作為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的優勢及劣勢,並分析香港未來發展的機遇以及在實現其國際商業樞紐的角色時將遇到的挑戰。在6個關鍵功能領域層面上,通過收集大灣區企業高管現時使用香港這6個功能領域的情況,了解其對香港正如何發揮這6個功能及其優勢的看法及評價,以及對於香港日後應如何繼續加強其國際商業樞紐地位的意見進行深入的系統性調查。在進行強弱機危分析時,主要根據在調查問卷得出的結果,對受訪公司對香港的看法進行定量分析,並結合從深度訪談收集到企業高管的洞悉及案頭研究的結果進行全面的分析。
香港現時的優勢
香港一直定位為大灣區内的國際金融、運輸、貿易中心及國際航空樞紐,擁有健全的法律體制、開放的營商環境、自由的經濟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及交通運輸系統以及國際化人才,並一直憑藉著這些優勢協助內地發展。香港目標是在大灣區扮演著促進大灣區國際化的推動者,促進區內經濟發展,成為區內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以及國外企業走進大灣區的重要平台。
調查顯示受訪者普遍贊同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商業環境及人才儲備是香港在大灣區作為國際樞紐的優勢,其中他們對互聯互通是香港的優勢的贊同程度最高 (圖表 1),其次為香港的基礎設施及商業環境。調查結果表明,大灣區企業高管對香港作為連接海外公司及大灣區公司的橋樑角色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亦證明香港開放的商業環境及完善的基礎設施是吸引大灣區企業利用香港作為業務發展平台的重要特點。
互聯互通
香港位處亞太區心臟地帶,背靠內地,面向全球。香港不僅是內地企業的對外門戶,也是享譽全球的國際都會。優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成為連接中國和全球市場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也使其在中外商務貿易、物流運輸、資本流動等多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調查顯示受訪的大灣區企業高管普遍同意這個說法,並認為「香港擁有完善的海、陸、空交通體系,並為企業提供高效的運輸及物流連接」是香港在互聯互通方面最顯著的優勢 (評分為4.0分,圖表 2)。受訪者亦贊同香港能幫助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海外公司和為大灣區公司開拓海外市場提供強大的商業網絡,肯定了香港一直以來作為連接國內外的「窗口」這個重要角色。有來自大灣區的應用軟件開發及服務商表示香港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是香港成為國際商業樞紐的基礎,同時,香港也是很多大灣區企業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業務的起點以及聯繫中國內地與東南亞市場之間的重要窗口。
基礎設施
整體來説,有66%的受訪者贊同基礎設施是香港的優勢,他們對於香港現行的稅制特別滿意 (評分為4.0分, 圖表 3)。與深度訪談中得到的相關評論相一致,受訪者普遍同樣認為香港所實施的稅制簡單、有競爭力,能使在香港設立的企業所有者得益於這個優勢。作為國際上稅率最低、稅種最少的城市之一,特別在個人薪俸稅和企業利得稅制方面,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相比,毋容置疑,有較大的優勢。受訪者認為其他平均得分較高的優勢還有透明度高和易操作的政府程序(如公司註冊、知識產權註冊、財產轉讓、執照頒發) (評分為3.9分)。其次受訪者也認同香港擁有足夠企業營運所需要的支持性基礎設施 (如能源供應、數據中心、電訊服務) (評分為3.8分) 及香港擁有值得信賴且可靠的法律體系 (評分為3.8分)。這些基礎設施便利能有效地吸引大灣區內希望使用香港的服務的企業考慮在香港設立公司。
雖然受訪者對基礎設施的整體贊同程度高,但認為香港現有的促進科技進步的研發能力和充足的科技基礎建設相對不足 (評分為3.4分)。
商業環境
香港的競爭力及商業環境普遍得到全球的充分肯定。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 (IMD)公布的《2020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競爭力在全球63個經濟體系中排名第五,香港在政府效率、商業效率經濟表現方面的競爭力在全球幾乎首屈一指,在基礎設施方面也位於世界前列。另外,在世界銀行近期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也表明香港的營商環境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調查結果亦顯示,受訪者普遍贊同香港良好及便利的商業環境是香港的優勢,其中有71%的受訪者贊同或非常贊同 「香港擁有大量多元化並且能夠支持受訪企業業務發展的專業服務」這個說法,分析表示這是香港在商業環境方面最顯著的優勢 (評分為3.9分,圖表 4),其次為「香港擁有開放、公平並且鼓勵市場競爭的商業環境」(有73%的受訪者贊同或非常贊同,評分為3.9分),而「香港擁有品種豐富並且能夠幫助受訪企業發展的金融服務及產品」(評分為3.8分) 是香港另一個較明顯的優勢。另外,「香港集聚一批公司和商人,為受訪企業帶來廣泛的商業機遇及潛力」亦是受訪者較為贊同的優勢。這體現了香港作為國内外「 窗口」或「 平台」這個主要功能定位的發展不僅對發揮香港的優勢有很大的幫助,並且對支持大灣區企業發展來說也非常重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對香港強化其商業樞紐地位的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相比之下,僅有48%的受訪者贊同或非常贊同「香港政府提供充足的激勵措施以刺激新興商業的發展」(評分為3.4分),這表明香港政府現時提供的激勵措施略顯不足,有較大改善的空間。
這次調研亦能夠從另外一個角度,即現時大灣區城市在過去及現時正使用香港所提供的服務情況,考察香港現時的營商環境以及香港在大灣區企業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圖表 5顯示最多受訪者表示在過去兩年內其公司曾經使用過或正在使用香港的金融服務 (62%),這表明金融服務是大灣區企業在香港使用率最頻繁也是最受歡迎的服務。緊跟其後的是法律、爭議解決及其他專業服務,有54%的受訪公司曾經或現時正使用。而有使用過或正在使用香港提供的物流及運輸服務、貿易服務或創新及科技服務的受訪公司分別佔受訪公司總數的31%、28%及27%。由此可見,香港的金融服務,法律、爭議解決及其他專業服務是香港在大灣區發揮其作為國際商業樞紐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另外,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亦邀請了受訪者對其公司所使用過香港提供的服務質量作出評價。調查結果顯示大灣區企業對香港所提供的法律、爭議解決和其他專業服務 (包括商業和管理諮詢,會計、審計和稅務諮詢服務)的質量評價最高 (評分為12.0分),受訪者不管是在服務獲取的便利性、質量及效率方面均是在5個主要服務領域中最為滿意,評分分別為4.1、4.0及4.0分。其次是貿易服務,受訪者給予的評分為11.7分,在便利性和質量兩方面特別滿意,均獲得3.9分。這項結果與深度訪談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的,較多曾經使用過香港提供的檢驗與認證服務的受訪者表示最滿意。總括而言,香港的貿易環境、國際網絡加上現有的自由港政策,使得香港的貿易服務質量得分較高。
雖然先前提到大灣區企業使用香港提供的金融服務使用率最高,但受訪者給香港金融服務的總體評分為11.7分,落後於法律、爭議解決和其他專業服務和貿易服務。由圖表 6能觀察到主要的原因是受訪者認為金融服務的效率不高,評分為3.8分,而受訪者對金融服務獲取的便利性及質量仍算滿意,評分分別為4.0及3.9分。在深度訪談中受訪者提出因為香港的銀行開戶門檻高,法例及監管規定也比較複雜,準備所需的文件耗時,對科技的應用程度不高,這些因素均影響到使用者對金融服務整體的評價。不過因為香港有關融資服務的多元化,企業喜歡使用香港的投資銀行服務 (如首次公開募股、公司融資) 和外匯兌換服務 (如人民幣結算)。另外,物流和運輸服務評分也跟金融服務一樣 (評分為11.7分),在3方面的加權評分也相對平均。最後,創新及科技服務的總體分數最低(評分為10.9分),受訪者在訪談提出香港的創新生態圈不成熟也沒大灣區其他城市(如深圳)發達,是香港要改善之處。
圖表 7在圖表 6的基礎上,顯示了受訪者對本調研中所涵蓋的各項服務的評分及使用公司數量的情況。圖表 7表示大灣區內的企業使用金融服務及法律、爭議解決及其他專業服務較多,有接近一半的受訪公司有在香港使用過香港的商業銀行服務,其次為專業服務類的會計、稽核和稅務諮詢,有37%的受訪公司有使用過,而有經驗使用過香港的創新及科技服務(例如電訊服務、計算機服務)則不足15%。
圖表 7:受訪者從三個方面評價其公司曾經使用或正在使用香港所提供的服務的評價 (總樣本數量為398個,總評分為15分)
服務類型 |
香港所提供的主要服務 |
使用的公司數量 |
佔總樣本(%) |
總評分 |
金融服務 |
商業銀行服務 (如貿易金融、跨境清算和結算、貸款服務) |
186 |
47% |
11.2 |
專業服務 |
會計、稽核和稅務諮詢服務 (如盡職調查) |
149 |
37% |
12.1 |
金融服務 |
外匯兌換服務 (如人民幣結算) |
129 |
32% |
11.9 |
金融服務 |
保險服務 (如醫療保險、一般保險和壽險) |
105 |
26% |
11.9 |
專業服務 |
其他專業服務 (如廣告、市場和公關、設計、產品檢測服務等) |
80 |
20% |
12.2 |
物流和運輸服務 |
倉儲及物流配送服務 |
71 |
18% |
11.6 |
物流和運輸服務 |
貨運代理服務 |
71 |
18% |
11.6 |
專業服務 |
商業和管理諮詢服務 (如風險諮詢、人力資源管理) |
69 |
17% |
12.3 |
貿易服務 |
會展和交易會 |
68 |
17% |
11.9 |
專業服務 |
其他專業服務 (如廣告、市場和公關、設計、產品檢測服務) |
68 |
17% |
11.8 |
金融服務 |
投資銀行 (如首次公開募股、公司融資) |
67 |
17% |
12.0 |
物流和運輸服務 |
國際貨物運輸及人員往來 |
60 |
15% |
11.9 |
創新及科技服務 |
電訊服務 (如商業網絡服務、數據傳輸、互連服務) |
57 |
14% |
11.6 |
金融服務 |
資產財富管理 (如基金管理) |
57 |
14% |
11.6 |
創新及科技服務 |
計算機服務 (如軟件或應用程式開發、數據服務、網絡安全) |
57 |
14% |
10.7 |
貿易服務 |
進出口貿易服務 |
53 |
13% |
11.7 |
物流和運輸服務 |
供應鏈管理服務 |
50 |
13% |
11.7 |
專業服務 |
建築和工程諮詢 |
33 |
8% |
11.6 |
貿易服務 |
零售和批發貿易服務 |
29 |
7% |
11.2 |
創新及科技服務 |
技術解決方案服務 (如機器人、增強現實、虛擬實境、物聯網、監管科技) |
28 |
7% |
10.3 |
專業服務 |
爭議解决服務 (如仲裁、訴訟和調解服務) |
24 |
6% |
12.0 |
貿易服務 |
檢驗與認證服務 |
18 |
5% |
12.3 |
創新及科技服務 |
科學研究和發展 (如生物科技、醫療科技) |
18 |
5% |
10.1 |
創新及科技服務 |
初創公司的支持和商業化服務 (如孵化器、風險投資) |
17 |
4% |
11.0 |
注釋:受訪者需要從服務獲取便利性、質量和效率三個方面對其公司在過去兩年曾經使用或正在使用的香港所提供服務進行評價。受訪者使用1-5分進行評分,“1”表示“非常差” ,“5”表示“非常好”。每項服務計算加權平均,評分越高表明受訪者對該服務的評價越高,總評分為15分。 數據來源:香港貿發局-香港作為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的調研、羅兵咸永道分析 |
人才儲備
IMD發布的《2019年世界人才報告》針對全球63個國家及地區在本地人才的投資與發展、本地人才的準備度(即技能及競爭力水平)以及對海外人才的吸引程度這3個方面進行評估。IMD的調查結果顯示香港的人才總體排名第15位,較2018年上升3位,在本地人才技能及競爭力水平的準備度方面排名全球第4位,優勢顯著,特別是在女性勞動力佔比、國際學生能力評估、有能力的高級管理人員的充裕度,這3個方面香港均名列世界前4位。從深度訪談發現,大灣區企業高管普遍認為在某些行業(例如金融、法律及專業服務),香港有充足的國際化人才,他們擁有非常豐富的專業知識及經驗,能夠支撐著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法律及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在大灣區的金融保險業發展進程中,香港的角色更加不容小覷,香港向內地城市輸出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專業知識及優秀的管理經驗。另外,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有一批成功的港資企業家到大灣區投資發展各行各業的業務、設立生產基地,在這個過程中香港向內地輸出了大量先進的管理經驗及行業專業知識。有來自製造業公司的受訪者反映,香港在輔助內地提升人員的質素、技能及知識方面作出了不少的貢獻,在創新及科技行業方面,香港的科研人才及專家有很多參與及貢獻,同時亦幫助培育了一批有成就的企業家。
在本地人才培育方面,香港與世界接軌的教育制度得到廣泛認同,每年都能夠培養很多人才出國深造。來自大灣區的受訪者一致認同香港聚集了大灣區內最多具備國際一流水平的高等學府,包括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學術研究水平站在世界的前沿,香港具備成為大灣區教育中心的潛力。有從事智能化及互聯網應用服務的受訪企業表示公司正在是看中了香港本地大學科技創新人才資源及科研實力,選擇在香港設立科研機構,以協助企業的新產品及技術的開發及升級。另外,香港一直有通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及「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措施吸引來自全球的優秀人才,為來自全球的企業招聘人才提供政策支持。但有來自物流業及另外一些創新及科技行業的受訪者反映香港的相關本地人才儲備不足,關於這個方面的分析將在香港作為國際商業樞紐的強弱危機分析:未來挑戰。
有關此報告的背景資料,請參閱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樞紐的地位(摘要)內的附錄。
此報告中文版由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撰寫。此報告英文版由香港貿易發展局按中文版翻譯。如中英文版有衝突或含糊之處,則以中文版為准。
羅兵咸永道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其他羅兵咸永道實體、其合夥人、雇員及代理人,不承擔或接受本報告(不論是中文或英文版)引起的任何責任,不論是基於合同或侵權行為(包括但不限於疏忽),亦不承擔任何由於閱讀者可能對報告(不論是中文或英文版)的使用、不當使用或依賴而對其造成的損失或損害(包括但不限於相應而生的損失或損害)的任何義務、責任或法律責任。羅兵咸永道實體是指屬於 PricewaterhouseCoopers 全球網路中的實體或合夥制事務所(“羅兵咸永道實體”)。各羅兵咸永道實體均為個別及獨立的法律實體。
- 法律服務
- 科技
- 金融及投資
- 法律服務
- 科技
- 金融及投資
- 法律服務
- 科技
- 金融及投資
- 法律服務
- 科技
- 金融及投資
- 法律服務
- 科技
- 金融及投資
- 法律服務
- 科技
- 金融及投資
- 法律服務
- 科技
- 金融及投資
- 法律服務
- 科技
- 金融及投資
- 法律服務
- 科技
- 金融及投資
- 法律服務
- 科技
- 金融及投資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
- 中國內地
- 香港
- 香港
- 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