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疫後新時代:加強依靠科技
2020年9月29日
今時今日,創新和顛覆的速度、規模和衝擊力,使科技成為一股重要的力量,對業務策略、商業決策和創造價值的模式影響很大。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促使企業加快走向數碼化。
疫後更積極採用科技是長遠業務策略
香港貿發局於2020年6月1日至7月8日訪問了100家香港公司,概括來自三大領域,分別為消費品(如時裝、電子產品、禮品)、消費服務(如旅遊、個人理財、餐飲)及商業服務(如金融服務、創意產業、資訊科技)。是次調查旨在瞭解香港公司在現時疫情持續下所面對的挑戰,以及他們的未來展望。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他們必須調整業務策略來適應當前的「新常態」。38%的受訪公司表示正縮減業務規模。其他按當前情況提出的應對措施包括:1)加強數碼領域發展(69%的受訪者選擇「發展更多網上分銷渠道」,56%選擇「更廣泛進行網上營銷」);2)開拓新市場(57%);及3)更積極採用科技(47%)。
抗疫期間,人們通過網上協作平台和視頻會議,處理公司事務;使用應用程式購物,並安排送貨到戶;以及通過串流直播服務,享受娛樂,可見科技是一種強大的工具,讓人們得以繼續生活和工作。如今金融科技已站穩腳跟,在疫情發生之前少人談及的遙距醫療也開始受到關注。隨著企業適應新的現實情況,並從工作實務和日常營運的數碼化中獲益,他們對創新、數據、業務分析和項目管理勢將產生新的需求。
大多數受訪公司表示,他們明白科技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能推使客戶期望、員工隊伍和公司管理方式發生巨大轉變。可是,企業應如何利用科技去創造價值,他們尚不清楚。
例如,許多受訪者認識到,實體世界與數碼世界的融合已令行業邊界變得模糊,使價值鏈互相纏結,並且顛覆了傳統的價值創造模式。他們已確定需要採取一些舉措,例如進行數碼化轉型、應對網絡威脅、創造暢順無阻的客戶體驗,或是採用新的營運模式等,其中每一項都可以單獨為企業創造價值。
虛擬辦公室 — 未來新浪潮?
由於疫情肆虐,許多公司要求員工在家遙距工作。雖然網上科技和聯網硬件已令遙距工作日趨普遍,可是大多數公司和機構仍處於「實體」時代。疫情來襲,迫使他們竭力在一夜之間建立虛擬工作空間。
抗疫期間,許多公司開始認識到隨著資訊科技進步,要建立完整的虛擬辦公室是有可能的。在今年初,網上視頻會議應用程式Zoom每天僅為1,000萬名客戶提供服務,主要是商務會議。現在,每天有2億人使用Zoom,不僅用來開會,還應用於家庭對話、集體鍛練、唱歌,甚至是讀書會。
對可能不需要實體處所的網上企業來說,虛擬辦公室是比傳統寫字樓實惠得多的替代方案。從一開始就打造純遙距作業架構的公司,已經制訂規範和實務守則以彌合工作團隊的實際距離,讓員工完全可以在實體辦公室之外獨立工作。疫情對這些公司的影響微乎其微。遙距工作可以降低成本,擴大人才庫,讓員工有更多自由按其屬意的方式工作,而且仍能提供一個架構來監控工作進度。
虛擬辦公室當然有許多優點。然而,虛擬辦公室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而且業務若非完全上網,確實會帶來一些管理上的挑戰。雖然在當今數碼世界中,實體空間可能不太必要,可是如果沒有,許多企業就無法持續發展。例如,提供客戶服務的企業寧願有實體處所,以便向客戶傳達持久且專業的感覺。此外,員工之間的面對面接觸有助於建立夥伴關係和信任感,這是虛擬辦公室難以複製的。
隨著疫情發展,許多企業不得不暫時關門,安排員工回家工作。被迫遙距工作會打亂生活,使人沮喪。對許多員工來說,匆忙拼湊一個只能遙距工作的系統,只會令人感到混亂和不快。雖然這樣總比公司結業好,可是短期內可能會導致生產效率降低。
科技能令工作不受地點限制,可是公司仍要致力建立有效的遙距工作文化。過去數月,虛擬辦公室的勢頭開始增強。究竟,全體員工遙距工作,甚至是在純虛擬的機構上班,這種未來工作模式是否終於來臨?這將取決於企業和機構在今天如何準備。
未來的工作模式可能是虛擬和實體工作空間的混合體,企業東主必須決定公司在這個範疇內的定位。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科技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