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粵港澳大灣區:為未來建構模型
2020年8月26日
匈牙利曾是蘇聯的衛星國,現在是歐盟成員國,人口不到1,000萬,在人力資源方面只略多於香港,但土地面積卻是香港的30倍。雖然匈牙利的國土不算遼闊,人口也較少,卻培養出為數頗多的世界知名科學家和工程師。
這種情況或許可以解釋圖軟(Graphisoft)為何在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簡稱BIM)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圖軟是Nemetschek集團的成員公司,總部設於布達佩斯,在BIM領域聲譽卓著。
迎頭趕上
圖軟亞洲區董事總經理Tibor Stahl表示,該公司在BIM領域取得成功,也許和匈牙利人擁有科學和工程方面的天賦有關。他說:「人們經常問我,一家來自匈牙利這個小國的公司,何以能成為BIM技術的領先業者?我認為,這是因為以人均計算,匈牙利擁有的諾貝爾獎得主數量居全球前列,特別是在科學領域。」
Stahl認為,香港在BIM方面開始追上,有機會重新塑造粵港澳大灣區的建築風貌。
圖軟亞洲執行董事Tibor Stahl。
Stahl希望,該公司的專業知識可以在香港、大灣區以至全中國大派用場,並且帶來回報。他認為,要在亞洲地區廣泛應用BIM技術,制訂必要的行業標準和教育策略至關重要。
大灣區規劃旨在把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與廣東省9個城市聯繫起來,創建一個強大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域。這個區域是一個擁有7,000萬個潛在顧客的龐大市場,覆蓋範圍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合計達1.6萬億美元。這個區域轉型計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息息相關,後者是個宏闊的全球願景,目的是與近鄰和全球夥伴建立持久的經濟聯繫,實現世界互聯互通的目標。
數碼科技帶動創新
BIM是將在建築資產整個生命周期中創建的設計資訊、建造及營運等數據,以三維數碼方式展示及管理的工具,即建立建築物從概念到竣工,及以後涉及建築物的一切管理或變化的「數碼聯動」(digital twin)的工具。這是一種創新的技術,是建造業所有持份者交流的工具,他們包括建築設計、工程和建造專業人士、設施經理、業主,甚至相關政府機構的官員等。
2018年,香港政府推行一項政策,在主要的政府基本工程項目的設計和建設中採用BIM技術,並要求建造業議會制訂BIM技術標準,支援業界作好準備,並鼓勵私人工程項目採用此技術。建造業議會隨後將2019年定為建築信息模擬年。
在此之前,香港建築信息模擬學會(HKIBIM)已於2009年成立,宗旨是秉持並提升專業能力標準,在行業和社會中為成員謀求福祉及認可。
加快進度
Stahl認為,雖然過去幾年業界轉型過渡到BIM 的進度加快,可是香港以至範圍更大的大灣區,在採用BIM技術方面仍有很多路要走,原因之一是建造業多個部門仍被傳統的2D電腦輔助設計(CAD)繪圖方法所束縛。
他說:「過去幾年,香港的BIM市場發生很大變化。在此之前,香港落後於全球和區域內其他地方。約兩年前出現大變,建造業開始加快採用這種技術。」
Stahl認為,BIM法規的協調問題是個潛在障礙,會影響BIM的廣泛應用。他說:「就華南和整個中國而言,業界談論BIM已有相當長時間。全國正致力建立必要的相關法規,以促進BIM的正確採納與應用。可是,要統一中國各大城市、省以至較小地區的相關法規,有時會很困難。」
圖軟中國(Graphisoft China)的團隊向廣州的建築設計、工程及建造業者
介紹BIM技術。
合作策略
Stahl強調,隨著大灣區規劃的實施,圖軟已制訂明確的策略,重點在於推動建造業眾多持份者之間的合作、溝通和教育。他說:「我們在香港和整個大灣區的策略是與建造業合作並提升其技能,向他們介紹BIM技術的好處。作為供應商,我們明白這是必須擔當的角色。我們希望與所有持份者一起携手協力推動BIM應用,無論是私營部門、政府,還是學術機構。
圖軟註冊顧問Jorge Beneitez Gardeazabal為參加2019 建築信息模擬比賽的香港大專學生提供BIM基礎培訓。該項比賽由建造業議會主辦。
「我們的目的是幫助他們認識BIM有很多選擇。來自建造業不同界別的人都可以使用商定的標準一起工作。國際上其他市場已有這樣的例子。」
圖軟已與buildingSMART[1]的其他成員一起,在建築設計、工程和建造行業發起一項全球運動,以推廣OPEN BIM。OPEN BIM指透明、開放的工作流程,無論項目成員使用甚麼軟件工具,都可以參與其中。
通過使用通用數據格式,以及相關的工作流程和程序,業界和政府採購項目的過程更加公開透明,商業參與的情況和服務比較評估等資料,都有途徑可供查閱,在整個資產生命周期中,也有持久的項目數據可供使用。
展望未來
雖然新冠肺炎肆虐,不過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贊助進行的一份研究報告闡明BIM技術在國際上的潛力。該會預測,由於美國、印度和中國的快速發展,到2030年,全球建造市場將增長85%,達到15.5萬億美元。
該報告說:「項目交付技術和建造管理的發展,引入了虛擬設計的概念,包括虛擬建築信息模擬,對形成建築物的機電和管道設計及藍圖非常有幫助。由於BIM提供此類輔助工具和應用程式,預測2020至2025年期間,BIM市場的全球複合年增長可達10.88%。」
城市化的推進帶來一股迫切的需要,就是要為許多人提供負擔得起的優質空間。Stahl認為,BIM會有很大的價值。BIM系統與類似技術不僅具有3D信息(寬度、高度和深度),而且還可進一步擴展維度,例如4D(時間)、5D(成本),甚至6D(竣工後營運),以配合城市快速發展的需求。
顛覆性技術正改變建築設計、工程和建造行業的各個方面。Stahl認為,更好地協調、組織及管理BIM交付的成果與地理信息系統(GIS)數據,是城市信息模擬(city information modelling,簡稱CIM)過程的關鍵,這過程使物聯網數據變得形象化,有助於規劃、建造和管理未來新型智慧城市。
Stahl再次強調,必須開展跨領域合作,使這個未來願景成為現實。他說:「在圖軟,我們非常願意與所有軟件供應商、建築設計、工程和建造行業的從業者合作,當中包括設計師、工程師、建築商及項目業主,以理順CIM時代的BIM合作和交流過程。」
[1] buildingSMART前稱國際互通操作聯盟(IAI),是一個國際組織,旨在改善建造業所用軟件應用程式之間的資訊交換。
- 科技
- 建築及規劃
- 科技
- 建築及規劃
- 科技
- 建築及規劃
- 科技
- 建築及規劃
- 科技
- 建築及規劃
- 香港
- 東歐
- 中國內地
- 匈牙利
- 香港
- 東歐
- 中國內地
- 匈牙利
- 香港
- 東歐
- 中國內地
- 匈牙利
- 香港
- 東歐
- 中國內地
- 匈牙利
- 香港
- 東歐
- 中國內地
- 匈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