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 登入 / 登記

語言

  • EN
  • 繁
  • 简
  • 活動
  • 我的資訊
  • 聯絡香港貿發局
  • 訂閱
  • 訂閱

Section Menu

  • 多媒體
  • 商貿頭條
  • 成功之道
  • 營商有法
  • 貿發情報
  • 跳出香港
  • 潮流創富
  • 經貿研究

語言

  • EN
  • 繁
  • 简
  • HKTDC.com |
  • 關於香港貿發局 |
  • My HKTDC |
  • 登入 / 登記 |

HKTDC.com 關於香港貿發局 My HKTDC

登入 登記

商貿全接觸

Section Menu

  • 多媒體
  • 商貿頭條
  • 成功之道
  • 營商有法
  • 貿發情報
  • 跳出香港
  • 潮流創富
  • 經貿研究

https://hkmb.hktdc.com/tc/NQXPpblJ

跳出香港
儲存內容
分享 / 發送

請在微信中掃描二維碼然後按「...」以分享

台灣藥妝業轉營商策略
線上線下模式助搶先機

台灣藥妝業在新冠疫情下改變經營模式,業界除了利用創新科技結合線上線下業務外,也在逆市中增設實體店,迎合消費者需求,搶佔市場。

2022年1月17日

文章概覽

  • 雖受疫情衝擊,台灣藥妝市場每年銷售額達2,000億元新台幣,本土或外國品牌均認為市場仍有增長空間,因此會在後疫情時代繼續發掘新商機,以新經營模式加快部署。
  • 疫情大幅改變傳統實體消費模式,各品牌開始利用創新科技為顧客提供服務,消費者可隨時隨地瀏覽商品及購物,形成「超級全零售」。
  • 有藥妝連鎖品牌與外送平台合推運送服務,商品包括美妝、保養及生活用品等。不少品牌預期,疫情後實體門市依然重要,於是逆勢擴充門市搶佔市場。


據香港貿發局特約記者康彰榮於台北報道,台灣各大藥妝品牌為要兼顧防疫與業績,必須加強數碼化,同時還要因應消費者對產品需求的改變而調整產品組合,務求在每年銷售額達2,000億元(新台幣,下同)的台灣藥妝市場分一杯羹。


藥妝市場仍有增長空間

台灣藥妝市場一直是各大品牌的兵家必爭之地。目前,港系、日系和本土品牌三足鼎立。根據台灣經濟部的統計報告,隨着時代進步及生活水平提升,台灣民眾愈來愈重視美妝產品,加上台灣自2018年起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對保健品及醫療用品的需求持續增加,令藥妝零售業營業額近五年的年均增長率達3.2%,較整體零售業的1.2%為高。

不過,在2020年3月,台灣新冠疫情一度肆虐,打擊藥妝業的銷售表現,零售額連續四個月呈負增長。3月起,整體產業增長率由正轉負,按年下跌3.9%,4及5月更分別進一步減少8.9%及9.0%,6月的跌幅隨着疫情降溫而收窄,至7月才重拾增長,達3.2%。

根據凱度消費者指數,台灣美妝市場衰退的主因是2020年上半年,整體美妝保養市場共減少698萬消費人次。

隨着時代進步及生活水平提升,台灣民眾愈來愈重視美妝產品。

運用科技為顧客提供服務

港資藥妝企業屈臣氏於2020年底發表《2021藥妝產業趨勢報告》,列出台灣在疫情過後的產業後續重要趨勢。首先,疫情大幅改變傳統實體消費模式,各品牌開始利用人工智能、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及智能支付等科技為顧客提供服務,讓消費者可隨時隨地瀏覽商品及購物,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形成「超級全零售」。

其次,防疫商品既要美觀也要實用。口罩、酒精及酒精搓手液等都是後疫情時代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台灣防疫成績理想,防疫資源充足,使消費者除了要求防疫用品的基本防疫功能外,也重視其外觀及附加功效。以口罩為例,標榜特殊顏色、造型或是品牌聯名的醫療口罩,銷售表現通常優於功能相同但款式一般的口罩。

再者,消費者須長時間佩戴口罩,因此對化妝品與保養品的要求也有轉變。化妝品方面,美妝品牌看準消費者心態的轉變,紛紛推出彩度高及色擇多的彩色眼線、睫毛膏等眼部彩妝。此外,在卸下口罩後能維持妝容的定妝和持妝商品,以及持久不掉色的唇彩也受到青睞。

保養方面,長時間佩戴口罩會引發皮膚問題,備受消費者關注,因此抗痘商品的銷路較過去有所增長,而主打敏弱肌可使用的護膚品也成為熱銷產品。此外,疫情下,消費者減少上美容院的次數,選擇在家自行保養,使居家保養熱潮再現。藥妝業看準相關需求,持續引進診所級保養產品,讓消費者在家能自行操作簡易但專業的美容保養步驟。

另外,台灣民眾的健康意識進一步提升。據東方網上調查指出,85%消費者認為疫情影響健康及生活,因此更加關注自身健康,並調整飲食和運動習慣,甚至主動安排體檢,使營養保健、健身器材等產品大受歡迎。

在上述趨勢中,值得一提的是虛實融合(OMO)趨勢有所增強,品牌繼續推動數碼化。例如屈臣氏一邊拓展電商,另一邊則在2020年8月提出「超級全零售」概念,推出「無限門市」。消費者在門市以手機掃描商品的二維碼,便可經網路下單,不會因門市缺貨或未有入貨而白跑一趟。

台灣消費者除了要求防疫用品的基本防疫功能外,也重視其外觀及附加功效。


品牌夥外送平台推運送服務

屈臣氏還與外送平台Uber Eats及foodpanda合作推出美妝、保養及生活用品等外送服務。目前,屈臣氏已在台灣設立500多家無限門市,能配合外送服務的有200多家。

統一超商旗下的藥妝連鎖店康是美於2021年3月與foodpanda合作推出外送服務,首批共有50家門市配合,遍及基隆、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屏東、宜蘭、花蓮及台東。商品方面,從食品雜貨、彩妝美容、養生保健、家居清潔、個人護理、嬰幼兒用品,以至衛生紙、濕紙巾及衛生棉等日用品,共1,600種商品都可隨時外送。

另一家台灣本土藥妝連鎖品牌寶雅於2021年1月底推出POYA PAY流動支付服務之後,旗下的POYA BUY電商平台也於6月正式上線。寶雅並不是在其他電商平台開設網店,而是把旗下電商平台定位為「體驗型美妝生活電商平台」,不但把線上線下資源整合起來,也把線上線下的會員福利制度合併一起。

屈臣氏及統一超商旗下的藥妝連鎖店康是美與foodpanda合作推出外送服務,方便消費者網購。

實體門市成趨勢


展望未來,不少品牌認為,疫情過後實體門市依然重要,於是逆勢擴充門市搶佔市場。2020年台灣的疫情相對穩定,日系藥妝龍頭松本清及日藥本舖等都在台灣增加門市數量。其中,松本清計劃於2021年底將全台門市數量增至15家,未來5年能夠達百家。該品牌並計劃開設兼賣食品的超市型大型複合式藥妝店。

2021年1月,另一知名日本藥妝品牌唐吉軻德(Donki)在台北西門町開設全台灣首家24小時全年無休門市,廣受注目。

三商行引進的日系品牌Tomod's雖然大受疫情衝擊,於2020年的關店數量刷新紀錄,但該品牌轉為主力經營社區型店舖,到2021年增加3至5家分店。在台北開設的Tomod's中山五常店是一家示範店,銷售美廉社超市的許多商品,包括蛋、醬油等民生用品,希望與美廉社產生協同效應。

本土品牌方面,雖然台灣於2021年5月中旬爆發新一波疫情,但寶雅仍維持其擴充分店的步伐,於第二季增加5家分店,至6月底店舖總數達270家,年內已增加10家,並維持全年增加25家的目標。

另一本土指標品牌康是美也無畏疫情,近年結合集團資源持續增設店舖。統一超商表示,因應消費模式改變,朝向大型複合化發展已成趨勢。

 

 

 

 

 

 

 

 

 

 

 

 

 

 

 

 

 

 

 






相關網頁:

  •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
  • 「貿發網採購」
  • 香港貿發局最新活動安排
  • 香港貿發局中小企服務中心



延伸閱讀:

  • 俄羅斯5G網絡待推出 帶動相關手機搶先熱賣
  • 俄DIY產品疫 市銷情旺 轉攻電子商貿反應理想
  • 倫敦葡萄酒展網上舉行 訪客獲派酒辦在家試飲
  • 內地推營商及外資措施 利港商藉大灣區拓內銷
  • 受惠中國奢侈品需求增 瑞士鐘表出口逐漸復蘇
  • 創科助中小企數碼轉型 拓展香港及大灣區業務

 

 

返回頁首 ^
資料提供
    主題:
  • 健康及美容,
  • 營商有法,
  • 台灣,
  • 藥妝業,
  • 線上線下,
  • 防疫商品,
  • 電商,
  • 外送平台,
  • 外送服務,
  • 流動支付
  • 健康及美容
首頁

文章概覽

  • 雖受疫情衝擊,台灣藥妝市場每年銷售額達2,000億元新台幣,本土或外國品牌均認為市場仍有增長空間,因此會在後疫情時代繼續發掘新商機,以新經營模式加快部署。
  • 疫情大幅改變傳統實體消費模式,各品牌開始利用創新科技為顧客提供服務,消費者可隨時隨地瀏覽商品及購物,形成「超級全零售」。
  • 有藥妝連鎖品牌與外送平台合推運送服務,商品包括美妝、保養及生活用品等。不少品牌預期,疫情後實體門市依然重要,於是逆勢擴充門市搶佔市場。

Article Topics

文章主題

健康及美容24617
營商有法148997
台灣80670
藥妝業149920
線上線下98440

文章主題

健康及美容24617
營商有法148997
台灣80670
藥妝業149920
線上線下98440
防疫商品149921
電商72956
外送平台149922
外送服務149923
流動支付117872

interest_article

相關文章

2022年8月10日

初創平台推自家製美食 開發軟件提升營運效率

2021年12月16日

時尚採購匯促業界連繫 實體加網上展締新商機

2021年12月9日

手工首飾品牌升級轉型 貿發局助拓展雙線機遇

2021年11月11日

茗茶品牌疫下擴充業務 貿發局助部署升級轉型

Related Events

相關活動

2022年9月2至4日

港 • 潮流︱深圳

2022年9月4至7日

第61屆中國 (廣州) 國際美博會 - 秋季

2022年9月5至8日

2022新加坡國際食品與飲料展 香港館

2022年11月28至30日

德國慕尼黑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
活動搜尋

Social Share

關注我們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newpaper-img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banner-img


本人確定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可將上述資料編入其全部或任何資料庫內作為直接推廣或商貿配對﹝因而可能成為可供本地及/或海外公眾人士使用﹞,以及用於貿發局在私隱政策聲明中所述之其他用途。本人確認已獲得此表格上所述的每一位人士同意及授權,將其個人資料提供予貿發局作此表格提及的用途。


*此選項是按歐盟有關保護個人資料法律的要求而設,對於非歐盟/歐洲經濟區的客戶,請略過此項。

謝謝

感謝閣下訂閱香港貿發局市場資訊。

分享文章

電郵
LINKEDIN
WeChat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ID: HKTDCofficial

如仍未成為登記用戶,請即登記!

設計「我的資訊」

successfully added on your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