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通過上海發掘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契機
2020年6月10日
除一般貨物貿易外,中國內地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強大需求,也促進內地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業務長足發展。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通過海關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平台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達1,347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長50%,其中商品出口561億元,年增長67%,進口786億元,年增長39.8%。2019年,有關零售進出口商品總額進一步增長38%至1,862億元。
為進一步鼓勵和規範跨境電商業務,中國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例如財政部、海關總署及國家稅務總局於2018年11月聯合發布《關於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的通知》(財關稅 [2018] 49號),由2019年1月起將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的單次交易限值由2,000元提高至5,000元,年度交易限值由20,000元提高至26,000元。海關總署又於2018年12月發布《關於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商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海關總署公告2018年194號),明確在上海、天津、杭州等37個城市(地區)可以適用「網購保稅進口」政策 [1]。
上海其實已在內地發展跨境電商業務之初看到有關發展契機,多年前已出台支持有關促進政策和措施,例如《關於促進本市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滬府辦發 [2015] 32號)、《中國(上海)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滬府辦發 [2016] 23號)等,明確建設和完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台,提升服務能級,積極推進跨境電商綜合園區建設,優化和完善配套的海關、檢驗檢疫等監管政策措施,提升跨境支付與收結匯服務,創新支持跨境電商稅收機制並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自獲批跨境電商試驗區域以來,上海跨境電商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目前,全上海市已認定9個跨境電商示範園區,當中跨境電商「海外倉」突破50個,及授牌9個跨境電商平台等。其中包括:
-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被認定為上海市跨境電商示範園區之一,區內的上海自貿試驗區酒類跨境電商平台於2018年3月7日正式啟動,是內地為數不多的以專業細分市場為主的跨境電商平台。
- 跨境電商平台「小紅書」(RED)的「小紅書APP」提供在線社區及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服務。現有註冊用戶以億計算,每月活躍用戶數長期穩居內地跨境電商類APP第一名。「小紅書」專注於年輕時尚群體,通過獨有的社區口碑營銷和品牌內容推廣,幫助品牌更有效地滲透優質客戶,快速可持續地增長,是具有代表性的內容型電商平台。
- 作為內地領先的、以買手型為代表的獨立跨境電商平台「洋碼頭」(YMT Global),持續整合行業上下游資源,布局買手制、多元供應體系、跨境物流三大核心模塊,為海外賣家提供營銷指導、營運培訓和國際倉配等一站式服務。目前旗下認證買手已超過6萬,覆蓋全球83個國家/地區。
- 上海青浦區跨境電子商務保稅區展示贸易物流中心位於江浙滬交界處,毗鄰虹橋商務區,是輻射和服務上海以至整個長三角地區的橋頭堡。建有跨境倉儲設施8萬平方米,內有20多家全國網絡型快遞物流企業總部和中轉中心,為跨境電子商務保駕護航。
- 「阿里巴巴1688進口貨源(上海站)」,匯集了來自120多個國家的29,000多種進口消費品,依託阿里電商生態系統,以B2B在線分銷模式,為上游品牌方和進口商家對接各種下游渠道資源,提供專業運營指導,打通多維度的銷售通路。此外,與「阿里巴巴1688」相關的「網易考拉海購」平台銷售來自超過80多個國家/地區的母嬰、美妝、服飾、日用、食品、保健、3C等商品,是內地進口跨境電商的領軍企業之一。
- 京東的「京東匯」項目,其跨境電商保稅倉設在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實用面積達1萬平方米,可有效快捷把進口跨境商品送達內地消費者。2019年「京東18」期間(京東於6月18日舉辦的線上購物節),合計通關單量超過17萬單,「6.18」當天平均每小時通關包裹超過3,200個。
根據進口商品進境、清關及發貨方式,國外(境外)商品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方式可分為「一般貿易」進口和「跨境電商」進口兩種。跨境電商是新類型的貿易方式,適應了「小批量、高頻次」的跨境貿易需求,可有效補充傳統一般貿易的大批量進口方式:
- 「一般貿易」是一種相對傳統的進口方式,在辦理海關手續後,進口商可直接將貨物提回自己的倉庫。通過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商品,產品須達到中國內地標準才能進口,如果涉及到中文標籤,還需要提供合規的中文標籤。
- 「跨境電商」方式進口的商品,均為中國國外(境外)原產地售賣的原裝商品,原汁原味,而非中文版的、或者針對中國內地消費者專門生產的版本。
根據跨境電商商品備貨的不同地點,跨境電商進口又可以分為:「保稅備貨模式」和「海外直郵模式」,但同樣只需繳納普遍較一般貿易較低的「綜合稅」:
總括而言,上海不但是內地最大的口岸和商貿城市,跨境電商的發展優勢明顯,跨境電商產業的集聚效應初步顯現。2018年,上海以跨境電商公共平台為通路的跨境電商交易額達到48.7億元,同比增長16.6%。2019年,全上海市跨境電商進一步加速發展,進口業務規模已經上升到全國第五位 [2]。此外,以郵寄、快件、海外倉等為通路的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也位居全國前列。可以預期,跨境電商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世界貿易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小企業也可躋身成為未來世界貿易的主要力量。事實上,不論是通過一般貿易進口形式,還是跨境電商進口渠道,上海都可以成為香港企業開拓長三角、乃至整個內地市場的有效進口平台。而香港擁有豐富的全球貨物進出口貿易資源,具有各種專業服務優勢,若能進一步利用上海這個大平台,勢將為有關香港業者帶來更多進口及內銷市場機遇。
更多詳情,請參閱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文章:
[1] 「網購保稅進口」(海關監管方式代碼1210)商品可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保稅物流中心(B型)間流轉,按有關規定辦理流轉手續。此外,網購保稅進口商品也可在同一區域(中心)內的企業間進行流轉。有關措施可大大提升相關跨境電商因應業務不同要求在保稅情況下靈活調動貨物的能力。
[2] 資料來源:上海市商務委員會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