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六穩」同時擴大內需和對外開放
2020年5月22日
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工作報告」)。當中回顧2019年完成主要目標任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9.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6.1%,調查失業率在5.3%以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9%,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而經濟結構和區域布局繼續優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0萬億元,消費持續發揮主要拉動作用。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開展,企業數量日均淨增1萬戶以上。改革開放邁出重要步伐,「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新成效,出台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外貿外資保持穩定等。此外,民生進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基本養老、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水平提高。
至於2020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工作總體部署,「工作報告」表示在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加大「六穩」工作力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六保」),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工作報告」對疫情前考慮的預期目標作了適當調整,表示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進出口促穩提質,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重大金融風險有效防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但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主要因為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中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
此外,「工作報告」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上述2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包括支持減稅降費、減租降息、擴大消費和投資等。在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方面,著力穩企業保就業。包括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今年繼續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和企業養老保險費率等制度,新增減稅降費約5,000億元。前期出台2020年6月前到期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免徵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徵公共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娛樂、文化體育等服務增值稅,減免民航發展基金、港口建設費,執行期限全部延長到今年年底。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得稅繳納一律延緩到明年。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另一方面,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消費回升,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遊、家政等生活服務業恢復發展,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養老、托幼服務。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要多措並舉擴消費,適應群眾多元化需求。擴大有效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提高專項債券可用作項目資本金的比例,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000億元。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對外經濟方面,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進外貿基本穩定。圍繞支持企業增訂單穩崗位保就業,加大信貸投放,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提升國際貨運能力。推進新一輪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籌辦好第三屆進博會,積極擴大進口,發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場。同時積極利用外資。大幅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出台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加快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在中西部地區增設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增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規則,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開展互惠互利合作。引導對外投資健康發展。
資料來源:國務院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