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盟的綠色建築發展:香港的機遇
2020年5月14日
全球的能源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量中,約三分之一來自建築和建造業。近年,一些東南亞國家為降低能源成本,加上憂慮氣候變化會帶來天然災害,因而開始採用綠色建築作業方式,為香港公司帶來機遇。事實上,與綠色建築相關的產品和服務不僅包括建築節能技術,還涵蓋顧問和建築設計服務。
甚麼是綠色建築?
綠色建築是環保建築,旨在節約能源和資源,這不僅實踐在建築物的實體結構上,還貫穿其整個生命周期,從總體規劃、設計、建造、運作、保養、翻新到拆除等各個環節都包括在內。在建造綠色物業或把現有建築物翻新成綠色建築時,往往涉及許多問題。今天,世界上有許多綠色建築基準制度。儘管不同的基準制度會因應當地情況而有不同規定,不過綠色建築的一般標準可以概括為以下6方面:
焦點領域 |
主要事項 |
地盤規劃與施工管理 |
- 環保建造過程 - 結合微氣候和當地情況的建築設計 - 環境美化/綠化覆蓋率 |
能源效益 |
- 減少和監控能耗 - 再生和替代能源 - 節能設備和器具 |
室內環境 |
- 採光設計 - 空氣質素、自然通風 - 室內音質 - 熱舒適性 |
材料和廢物 |
- 有效利用材料;把能源和水消耗減至最少 - 使用環保材料和再生能源 - 減少浪費;循環再造作業方式 |
用水量 |
- 節約用水 - 集水和循環再用水 - 節水器具 - 飲用水的質量 |
創新意念 |
- 採用創新的設計、建造和操作方式或技術,實現額外環保效益 |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根據多個公開資料來源彙編
綠色建築方法可以應用於各類具有上述特點的建築,包括住宅、商業、零售和公共設施,如學校及醫院。此外,綠色建築行業不僅限於建造業,很多公營部門和私營界別持份者也包括在內。
綠色建築領域的持份者
主要持份者 |
角色 |
私營界別 | |
建造服務業業者 |
包括建築及建造、建築設計、工程、測量和顧問服務供應商,他們擔當重要角色,有助建築項目貫徹實踐綠色建築原則。 |
環保調試服務供應商 |
從規劃到設計、建造和營運,在整個過程為建築物提供驗證和質量保證服務,以確保建築物的表現符合環保要求。 |
測試和認證服務供應商 |
為建築材料、節能設備和綠色產品提供測試和認證服務。 |
建築材料和建築系統供應商 |
提供環保材料和節能設備,以增強建築物的整體環保表現。 |
地產發展商/建築物擁有人 |
為新建築物或在翻新改造現有建築物時投資引入可持續元素。 |
公營部門 | |
環保行業協會 |
促進環保相關業界之間的合作,並向政府傳達業界的意見。 |
非政府環保團體/綠色組織 |
通過組織社區活動來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充當環保政策的監督者。 |
綠色建築認證機構 |
建立評級制度,並根據環保標準對建築物進行認證。 |
政府 |
設定綠色建築發展的目標;鼓勵私營界別獲取綠色建築認證。 |
資料來源: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根據多個公開資料來源彙編
東盟國家發展綠色建築的驅動因素
對於商戶和住戶來說,綠色建築物除了有利環保外,還可以節省水電費,這是推使他們走上綠色之路的一大動力。許多研究顯示,與傳統建築物相比,綠色建築物能把水和能源消耗量減少30%至50%[1]。在東盟,一些結合當地氣候特色的綠色建築設計可以節省多達48%[2] 能源。例如,在馬來西亞,一座綠色認證辦公大廈的能源開支大約僅是傳統建築物的46%,在8年內便可收回翻新建築物的成本[3]。
政府的可持續發展政策對促進綠色建築作業方式也起著關鍵作用。東盟十國是《巴黎協定》簽署國[4],據此承諾在2030年之前按不同程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5]。由於建造業在溫室氣體排放量中佔最大份額,因此各國政府都以建造業為重點減排領域,以實現上述目標。
例如,在馬來西亞,公司購置與綠色建築相關的資產或從事與綠色建築相關的項目,其資本支出可獲政府提供100%投資稅優惠。同時,新加坡已規定商業建築必須提交能耗數據。過去10年,這些措施推動了公營部門和私營界別採用綠色建築。
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概念現時已得到東盟企業廣泛認同。在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和泰國等多個東盟國家,證券交易所已規定上市公司必須提交可持續發展報告。由於綠色建築能夠提升環保表現和企業形象,跨國公司在物色辦公和零售地點時,也越來越多選擇環保的商業物業。
把握綠色建築機遇
在吉隆坡、曼谷和馬尼拉等高度城市化的城市,由於都市人口增長迅速,當地近年興建的高層住宅和辦公大廈也越來越多。香港的高層建築模式具備高密度的特點,可以為這些城市的建築設計提供參考。隨著區內對綠色建築的需求不斷增加,香港公司可把握東盟城市帶來的機遇,為當地建造業提供環保解決方案。
業界認為,香港在技術和知識的整合及應用方面表現一流。東盟新興市場年輕人口龐大,加上經濟穩健增長,是使用新技術的理想之地。雖然一些顧問和工程服務供應商已在該區立足,但香港的中小企和初創企業也可引入綠色解決方案和海外技術,藉此建立優勢。
強弱機脅(SWOT)分析:香港在東盟綠色建築領域的地位
強項 |
|
弱項 |
|
機遇 |
|
威脅 |
|
利用大數據改善用電習慣和室內環境 向藍天能源科技(Blue Sky Energy Technology)是一家香港科技公司,專門提供軟件平台以幫助用戶改善用電習慣和室內空氣質素。該平台通過物聯網傳感器,提供用電和室內空氣質素的實時數據分析。除了為客戶提供軟件外,該公司還安裝和執行傳感器系統,該系統會自動根據室內環境狀況和用戶的喜好去控制各種設備,用戶也可以通過流動應用程式遙距控制設備。 向藍天與同類公司的分別,在於前者能影響用電者的行為。向藍天的軟件配備人工智能(AI)技術,可提供用電警示和個人化的節能提示,協助用戶養成節能習慣。為進一步鼓勵節能,該公司也會為硬件的更換或翻新提供節省成本建議,以及通過特別設計的工作坊教導客戶節能技巧。 向藍天還提供室內空氣質素的實時警示。該公司的監察器配合高性能空氣過濾裝置,可有效去除有害微粒、病原體和過敏原。適當的通風、過濾和濕度可降低傳播新型冠狀病毒等病原體的風險。向藍天的節能和室內空氣質素解決方案能滿足節能和安全室內環境的需求。 向藍天現時為香港、北京和上海的4,000多個用戶提供服務,客戶包括公司、大學和公共機構。創辦人兼董事鄧碧嫻認為,東盟(例如菲律賓)對向藍天而言是個潛力豐厚的新市場:「菲律賓的電費十分高昂,這是一個很大的誘因,驅使當地居民採用節能解決方案。東盟國家的建成環境迅速增加,創造了大量商機。」 詳情請參閱向藍天能源科技網站。 |
[1] Luay N. Dwaikat & Kherun N. Ali (2016). Measuring the Actual Energy Cost Performance of Green Buildings: A Test of the Earned Value Management Approach. Energies, MDPI, Open Access Journal.
[2] UN Environment (2018). Sustainable Urban Infrastructure Transitions in the ASEAN Region: a Resource Perspectiv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3] Soon, C et al. (2017). A Case Study of Green Building in Malaysia: Cost Saving Analysis. Pertanika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 《巴黎協定》是一項國際協定,旨在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加快和加強所需的行動和投資,以實現可持續的低碳未來。該協定已獲190多個國家簽署,並於2016年11月生效。
[5] 各國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載於《巴黎協定》的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內。東盟各國的國家自定貢獻由8%到70%不等。有關各國的國家自定預期貢獻,請瀏覽INDC網站。
- 科技
- 房地產服務
- 建造服務
- 電子產品及電器
- 照明產品
- 科技
- 房地產服務
- 建造服務
- 電子產品及電器
- 照明產品
- 科技
- 房地產服務
- 建造服務
- 科技
- 房地產服務
- 建造服務
- 科技
- 房地產服務
- 建造服務
- 科技
- 房地產服務
- 建造服務
- 科技
- 房地產服務
- 建造服務
- 東盟
- 香港
- 香港
- 東盟
- 香港
- 香港
- 東盟
- 香港
- 香港
- 東盟
- 香港
- 香港
- 東盟
- 香港
- 香港
- 東盟
- 香港
- 香港
- 東盟
- 香港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