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粵港澳大灣區:為民生而設計
2020年4月15日
中國致力在華南地區建設一個蓬勃興旺和融合協調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要實現這一宏大願景,龐大完善的基礎建設不可或缺。大灣區涵蓋廣東省9個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是個多樣化和複雜的區域,這不僅意味著區內現有基建須升級擴展,各地之間也得加強連繫,推進區域互聯互通。
基建界的巨頭AECOM(艾奕康)就是一家在香港、中國內地乃至國際市場上都擁有出色業績和行業聲譽的龍頭企業。作為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AECOM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聘有56,000餘名員工,就基建項目的各個階段提供全方位綜合服務,涵蓋規劃、設計、工程、諮詢及施工管理等。
該公司大中華區執行總裁鍾小平認為,大灣區建設以及該區域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聯繫,將為香港帶來機遇,把過去40年在基建及建造領域所累積的經驗和專業知識派上用場。
大灣區旨在將廣東省9個城市與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緊密聯繫起來,創建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區域,成為中國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灣區覆蓋範圍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合計達1.6萬億美元。
葵涌9號貨櫃碼頭是AECOM在香港的眾多基礎設施項目之一。
重要角色
AECOM在香港營運了50多年,在本港的基建項目中擔當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交通運輸和市政設施方面,例如隧道、橋樑、供水和污水處理等。
鍾小平說:「香港的新市鎮發展項目,有八成是我們參與過的,現在已有200萬市民居住在這些新市鎮。我們還參與了葵涌及青衣區各個貨櫃碼頭的建設工程。」
AECOM在中國內地經營業務也有40餘年,因此,在前所未有的改革開放時期,該公司一直在密切參與內地的快速發展。鍾小平認為,這些豐富的項目經驗及由此建立的聯繫,使該公司大有優勢,得以為大灣區賴以成功的基建發展提供所需的專業知識。
沙田新市鎮是基礎設施導向發展的範例。
戰略方向
兩年前,AECOM提出了「基礎設施導向發展」的概念。在解釋這個概念如何融入基建的規劃、設計和實施,並詳盡考慮到其帶來的社會、文化和政治影響時,鍾小平說:「香港的基建發展對大灣區乃至整個國際社會都極具參考價值。以沙田新市鎮為例,40年前開始建設時是鄉郊,為促進該區發展,最早建設的基礎設施是鐵路,其後就帶動了基於宜居空間理念的住宅開發。」
最近,AECOM深度參與了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和蓮塘/香園圍口岸管制站的建設。在使大灣區願景成為現實的過程中,這些項目已在發揮重要作用。
AECOM負責為港珠澳大橋製造大型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廣深港高速鐵路西九龍站。
連接香園圍口岸的香園圍公路現已通車。
立足全球 服務當地
AECOM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營運模式,被稱為「立足全球,服務當地」(Global expertise, local presence)。該公司在香港和內地分別有4,000和2,000多名員工,在介紹他們如何實踐這個理念時,鍾小平說:「這些本地團隊與我們的全球專家網絡緊密合作,充分利用、整合我們在全球項目中所獲得的專業知識,而香港或中國內地不一定擁有這些經驗。這就是『立足全球,服務當地』的模式。」
運用這一模式,該公司參與了許多項目,旨在協助改善城市,使之更加宜居。鍾小平補充,在香港和中國內地,該公司除了為橋樑、隧道、機場和地鐵系統等建設和發展提供顧問服務外,也參與建設重要的供水和污水處理系統。他說:「我們參與建設的市政設施和交通基建,正是要為市民們打造一個健康宜居的美好家園。」
鍾小平認為,香港嚴格的城市規劃、設計和施工管理制度,以及多年來訂立的標準,可以為粵港澳建設世界一流的灣區提供參考模板。
AECOM還非常希望與大灣區規劃所有持份者合作,在業界建立一個精簡且可行的收費及規管制度,縮小區內各城市現時在標準、執業守則和期望等方面的差異。
鍾小平表示:「香港有大量工程技術人才,他們的國際視野和經驗,以及專業知識和技術資源,對大灣區計劃的成功具有重要價值。」
業界重視
在AECOM任職期間,鍾小平也注意到,香港在基建和建造業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甚受重視。這一點在過去7年多來尤為明顯,AECOM深度參與了「一帶一路」倡議,協助中國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項目。
實現「一帶一路」倡議願景:馬來西亞檳城第二大橋。
構建「一帶一路」宏圖:馬爾代夫易卜拉欣納西爾國際機場升級工程。
鍾小平代表AECOM出席享譽國際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在2019年,AECOM曾經進行一項全球調查,以瞭解全球多個城市的居民對基建發展的看法。調查結果也反映出,香港在基建和建造業備受重視。這項名為《基礎設施的未來:市民之聲》(The Future of Infrastructure: Voice of the People) 的調查,收集了全球超過10,000人對所在城市基礎設施的總體滿意度、創新性、抗逆性和安全性的觀點,其中有1,000多人來自香港。調查涉及的城市包括芝加哥、倫敦、洛杉磯、孟買、紐約、利雅得、新加坡、悉尼和多倫多。
鍾小平在介紹調查結果時指出:「該項調查的一個主要發現是,香港在城市基礎設施滿意度方面得分最高。這很好地反映出,香港的專業知識能夠在基建發展中大派用場,已經超越功能層面。這些專業知識應可善加利用,不僅在本地,也可在大灣區建設方面,甚至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乃至全球各地。」
深圳地鐵6號線沿線物業綜合開發研究模擬圖。
變化與挑戰
鍾小平承認,要在大灣區這樣廣闊和人口密集的地區規劃基建路線,將面臨很多挑戰。
他說:「近年來,中國城市快速發展,城市化規模迅速擴大,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其中包括對某些基建項目的抗逆能力的擔憂。」
不過,他相信,鑒於該公司在大灣區一些城市項目的經驗,例如深圳地鐵6號線和最近在東莞中標的另一個交通相關(TOD)項目,他們有能力處理這些問題。
醫療保健的未來方向:極富藝術感的澳門醫療中心。
鍾小平指出,大灣區現有人口7,000萬,預料15年內將增長到1億左右。這將在醫療衛生等領域提供一系列與基建相關的機遇。他認為,這些領域是香港的強項:「隨著人口爆炸性增長,與醫療衛生和社會服務相關的設施至關重要。我們認為在高檔醫院和長者居住空間等領域有不少商機。」
鍾小平希望客戶看到,一家具有本地專業知識的全球公司在這方面能帶來甚麼價值。他認為,AECOM具備國際市場經驗,遵守全球標準,同時又瞭解和熟悉本地市場,因此能夠提供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鍾小平認為,這些優勢結合起來,將助力大灣區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經濟區域。
現今營商環境充滿挑戰,尤其是中美貿易戰持續,最近又有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上述優勢更見重要。鍾小平指出:「AECOM之所以具有抗逆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組織靈活,有能力適應情況的變化。這種做法確保我們可繼續安全並成功地把項目交付給客戶。尤其是香港,在經驗和資源方面有很多地方可供借鑒,最終可以幫助增強整個大灣區的韌性發展。」
學習過程
把廣東省9個城市與兩個特別行政區整合起來並非易事,尤其是各地在法規、業界實務守則和收費標準等方面都須達成協議,不可能一蹴即至。
不過,鍾小平希望各方保持耐性、諒解並相互尊重,如此應能為各相關者帶來有利的成果。鍾小平說:「我們有不少項目都是通過香港與中國內地團隊的合作而完成的。這種合作非常重要,也是一個示例,說明若要實現大灣區的願景,那麼瞭解大灣區各地的不同思維和辦事方式至關重要。」
AECOM亞太區總裁喬全生最近也談到這一願景和實現願景的可能性。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總值10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在解釋這種情況對基建服務的意義時,喬全生說:「中國開放戰略的重點已從高速轉向優質。我們相信,中國市場對優質基建服務的需求很快就會出現。」
隨著大灣區發展藍圖所設想的開放程度不斷提高,最近內地對香港居民實施個人所得稅的稅務優惠政策,以及放寬對在內地居住天數的計算方法(即183天規則) [1],大受業界歡迎。
鍾小平對此舉也表示歡迎。他說:「這些改變不僅解決了有意在大灣區9個城市工作的香港人的一些主要問題,還為希望與內地企業建立聯盟和夥伴關係的國際基建公司敞開大門。現在,他們將能夠從事大灣區以外的項目,提供涵蓋整個生命周期的全過程諮詢服務,從而滿足最終用戶和業主越來越高的期望。」
[1] 2019年起,中國內地向在內地居住超過183天的個人的全球所得徵稅。
- 建築及規劃
- 建造服務
- 建築及規劃
- 建造服務
- 建築及規劃
- 建造服務
- 建築及規劃
- 建造服務
- 建築及規劃
- 建造服務
- 建築及規劃
- 建造服務
- 建築及規劃
- 建造服務
- 建築及規劃
- 建造服務
- 香港
- 中國內地
- 北美洲
- 香港
- 澳門
- 美國
- 香港
- 中國內地
- 北美洲
- 香港
- 澳門
- 美國
- 香港
- 中國內地
- 北美洲
- 香港
- 澳門
- 美國
- 香港
- 中國內地
- 北美洲
- 香港
- 澳門
- 美國
- 香港
- 中國內地
- 北美洲
- 香港
- 澳門
- 美國
- 香港
- 中國內地
- 北美洲
- 香港
- 澳門
- 美國
- 香港
- 中國內地
- 北美洲
- 香港
- 澳門
- 美國
- 香港
- 中國內地
- 北美洲
- 香港
- 澳門
-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