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港知識產權服務業概況
2021年6月28日
- 香港是各類知識產權服務的主要交易市場,在知識產權價值鏈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香港的知識產權服務業擁有大量專業人才,提供各種各樣的支援服務,包括知識產權組合管理、經紀、估價及盡職調查等。這些服務對促進與知識產權有關的授權及收購交易至關重要。
- 在知識產權貿易活動帶動下,各種專業支援服務需求龐大,包括法律、金融及顧問服務。香港是區內首選的知識產權業務樞紐,各類專業服務一應俱全。同時,香港也是中國內地最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特別適合處理涉及內地企業的知識產權交易。
- 知識產權侵盜是深受業內人士關注的問題,因此業界對知識產權訴訟以至仲裁和調解等其他爭端解決服務大有需求。香港匯聚區內眾多頂尖的知識產權律師行,提供全面的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包括知識產權註冊、執行及顧問等,滿足國際及區內知識產權交易、科技授權及特許經營等方面的需要。
知識產權由專利、商標、工業設計及版權等法定無形資產組成。一般來說,知識產權貿易是指通過協議進行知識產權買賣、轉移或授權,讓知識產權取得者根據雙方同意的條件使用知識產權。
香港是亞洲商業樞紐及採購平台,多年來一直是各類知識產權的交易市場。本港法制完善,財務資源充裕,知識產權保障制度健全,並有大量知識產權專家為相關行業提供全面的專業服務,因而在知識產權價值鏈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並有助促進區內的知識產權貿易。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顯示,香港是全球20大專利申請中心之一,大部分申請都來自海外,其中非居民專利申請[1]佔2020年總數98%,而這些非居民專利申請主要來自中國內地、美國、日本、開曼群島及瑞士。香港能吸引大量海外人士前來辦理專利申請,得以成為一個主要的專利交易平台。
行業數據
專利
香港的專利申請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居民申請 |
314 |
341 |
329 |
非居民申請 |
15,672 |
16,180 |
20,973 |
資料來源:香港知識產權署 |
非居民申請五大來源地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中國內地 |
1,597 |
1,740 |
6,624 |
美國 |
5,837 |
6,160 |
6,437 |
日本 |
1,387 |
1,433 |
1,181 |
開曼群島 |
1,135 |
923 |
1,157 |
瑞士 |
922 |
953 |
909 |
資料來源:香港知識產權署 |
商標
香港的商標申請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居民申請 |
14,953 |
13,574 |
14,246 |
非居民申請 |
25,378 |
23,406 |
19,462 |
資料來源:香港知識產權署 |
非居民申請五大來源地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中國內地 |
7,302 |
6,589 |
5,278 |
美國 |
4,045 |
3,808 |
3,429 |
日本 |
3,076 |
2,860 |
2,361 |
韓國 |
1,163 |
1,231 |
1,105 |
英國 |
937 |
928 |
718 |
資料來源:世界知識產權署 |
設計
香港的工業設計申請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居民申請 |
1,247 |
1,481 |
1,088 |
非居民申請 |
3,188 |
3,493 |
2,790 |
資料來源:香港知識產權署 |
非居民申請五大來源地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美國 |
535 |
675 |
584 |
中國內地 |
387 |
482 |
519 |
瑞士 |
618 |
462 |
449 |
日本 |
329 |
432 |
313 |
德國 |
253 |
304 |
222 |
資料來源:香港知識產權署 |
從事知識產權價值鏈活動的人士一般可分為兩類:(1)知識產權創造者、擁有者及使用者,以及(2)知識產權中介公司。在香港,知識產權創造者、擁有者及使用者一般涉及創意行業(例如電影、電視節目、音樂及書籍出版)、科技界、工業設計服務界,以及大學和研發中心的知識轉移辦事處。另一方面,本港的知識產權中介公司提供相關中介支援服務,包括知識產權註冊、配對、顧問、經紀、估價、盡職調查、融資、法律和會計服務。
香港的知識產權貿易及支援服務
知識產權貿易需要法律、金融及顧問等各類專業支援服務。香港匯聚大量專業服務提供者,包括專利律師行、創業投資公司、顧問公司,以及其他促進知識產權貿易活動的諮詢公司。
知識產權侵盜是個深受業界關注的問題,因此知識產權訴訟以至仲裁和調解等其他爭端解決服務至關重要,也成為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服務提供者的重要收入來源。香港擁有可靠及透明度高的法制,聚集大量資深法律服務提供者,加上知識產權制度發展成熟、執法嚴格,讓知識產權相關業務可在安全的法律環境下進行。因此,香港匯聚區內眾多頂尖的知識產權律師行,例如的近(Deacons)及眾達(Jones Day),提供全面的知識產權法律服務,包括知識產權註冊、執行及顧問等,滿足國際及區內知識產權交易、科技授權及特許經營等方面的需要。請按此參閱香港知識產權服務供應商名單。
新冠肺炎疫情也改變了企業糾紛的解決方式。一邦國際網上仲調中心有限公司(eBRAM)是一家3年前成立的非牟利機構,於2020年6月推出網上爭議解決(ODR)平台,提供快速且具成本效益的爭議解決方式,包括協商、調解和仲裁。平台採用視頻會議技術,讓當事人可以簽署電子網上爭議解決協議,以及在網上進行調解會議和仲裁聽證會。
初創公司、創業者等知識產權創造者在知識產權可推出市場前或難以賺取收入,因而須依靠外來財務資源協助,例如創業投資、私募基金等。香港是亞洲首選的知識產權業務樞紐,相關的融資及財務服務一應俱全,地位更形穩固;同時本港也是首屈一指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特別適合處理涉及中國內地企業的交易。於2019年底,香港是亞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本港有多家私募基金公司,能協助科技及創新行業的初創公司和創業人士籌集資金。
香港各家大學也在知識產權貿易生態系統擔當重要角色。本地大學的知識轉移辦事處專門把研發成果商業化,同時提供多種支援,有助科技相關的知識產權由大學轉移至不同行業。
香港作為知識產權貿易平台
香港舉辦多項大型活動,包括香港國際授權展、香港國際影視展、國際資訊科技博覽、香港書展、DesignInspire創意設計博覽及創智營商博覽,創造大量知識產權貿易機會。這些活動不但展出含有知識產權成份的最新作品和科技,也協助知識產權擁有者與全球各地的潛在買家建立聯繫。
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是一個專為知識產權業內人士而設的活動,也是開拓業務合作機遇的理想平台。第十屆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已於2020年12月在網上舉行,超過60位著名知識產權專家和業內領袖應邀就知識產權業的最新發展分享精闢意見。
亞洲知識產權交易平台於2013年創立,是一個免費的網上平台及資料庫,旨在促進香港的知識產權貿易,並與全球知識產權業內人士加強聯繫。該平台提供世界各地的知識產權及相關服務資訊,目前羅列超過28,000項可供買賣的知識產權項目,當中包括專利、商標、版權及註冊設計。
有助強化香港知識產權樞紐角色的政策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承諾將繼續加強知識產權保障制度,推動香港發展為亞洲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並鼓勵知識產權商品化,以促進創意產業進一步發展和多元化。為促進香港發展成區內的創新科技樞紐和知識產權貿易中心,香港政府於2019年12月推行新專利制度,主要引入原授專利制度,與現行的「再註冊」制度同時施行,為專利申請人開闢直接途徑,在香港尋求最長為期20年的標準專利保護,使本港的專利制度與國際社會主流專利制度的做法看齊。
2021年6月初,知識產權署批出原授專利制度下首項標準專利,標誌著香港專利制度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原授專利制度可提供方便、直接和快捷途徑,讓專利申請人毋須先在境外進行專利註冊程序,便能直接在香港取得標準專利,有助吸引和便利更多這類原授專利申請。截至2021年5月底,知識產權署共接獲426宗原授專利申請,其中67%由非本地申請人提交。
2021年3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支持香港多方面發展,包括提升香港作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地位。
此外,香港政府也致力爭取與不同國家及地區訂立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吸引更多海外公司來港從事知識產權相關活動。截至2021年5月,香港已和45個國家及地區訂立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包括中國內地、日本、韓國、瑞士和英國,同時正與另外12個司法管轄區磋商。
中國內地企業近年增加研發投資,並積極收購專利等知識產權,以提升全球競爭力。內地知識產權需求上升,令知識產權申請增加,同時帶動科技商品化。香港的授權代理商在內地擁有龐大脈絡,獲很多海外授權人視為發展內地市場的最佳合作夥伴。另一方面,香港與全球各地知識產權業者緊密聯繫,為有意到海外市場推廣旗下科技及商標的內地企業提供理想平台。根據《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香港服務供應商可於內地提供專利代理和商標代理服務[2]。
2017年6月,香港與內地政府簽訂《經濟技術合作協議》,進一步充實CEPA的合作規定。根據該協議,香港與內地將共同推動在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貿易等領域的合作。為支持香港完善專利制度,內地也將在實質審查、覆審、專利批予後的爭端和自動化服務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援。
為了提升香港作為國際商業和知識產權交易樞紐的競爭力,香港有意實施《馬德里議定書》下的商標國際註冊體系。馬德里體系讓商標擁有人可透過一站式程序申請商標國際註冊及保護,毋須分別向每個司法管轄區申請。目前,《馬德里議定書》[2]有100多個締約方,當中包括中國內地。
- 知識產權
- 專利授權
- 香港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