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 登入 / 登記

語言

  • EN
  • 繁
  • 简
  • 活動
  • 我的資訊
  • 聯絡香港貿發局
  • 訂閱
  • 訂閱

Section Menu

  • 多媒體
  • 商貿頭條
  • 成功之道
  • 營商有法
  • 貿發情報
  • 跳出香港
  • 潮流創富
  • 經貿研究

語言

  • EN
  • 繁
  • 简
  • HKTDC.com |
  • 關於香港貿發局 |
  • My HKTDC |
  • 登入 / 登記 |

HKTDC.com 關於香港貿發局 My HKTDC

登入 登記

商貿全接觸

Section Menu

  • 多媒體
  • 商貿頭條
  • 成功之道
  • 營商有法
  • 貿發情報
  • 跳出香港
  • 潮流創富
  • 經貿研究

https://hkmb.hktdc.com/tc/MTAwMzEyNTQzNQ

經貿研究
儲存內容
分享 / 發送

請在微信中掃描二維碼然後按「...」以分享

政府工作報告堅持穩中求進、繼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2年3月7日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商務諮詢團隊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1年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2021全年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中國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包括:

  • 經濟保持恢復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8.1%。全國財政收入突破20萬億元,增長10.7%。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9%。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 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載人航天、火星探測、資源勘探、能源工程等領域實現新突破。企業研發經費增長15.5%。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
  • 經濟結構和區域布局繼續優化。糧食產量1.37萬億斤,創歷史新高。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8.2%,信息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較快發展,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區域發展戰略有效實施,新型城鎮化扎實推進。
  •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舉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取得新進展。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5億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推進。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實施。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21.4%,實際使用外資保持增長。
  • 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下降9.1%。第一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 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和拓展。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社會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教育改革發展邁出新步伐。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6萬個,惠及近千萬家庭。
  • 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落實常態化防控舉措,疫苗全程接種覆蓋率超過85%,及時有效處置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維護了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回顧過去1年,成績得來殊為不易。過去1年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針對性,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不但優化和落實助企紓困政策,鞏固經濟恢復基礎,並且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另一方面,強化創新引領,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同時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不斷優化經濟布局,以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

2022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包括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等。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

  •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
  • 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
  • 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
  •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 進出口保穩提質,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 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 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並留有適當彈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

李克強指出,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的設定,主要考慮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並同近兩年平均經濟增速以及「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相銜接。這是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體現了主動作為,須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至於2022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取向,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微觀政策要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結構政策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改革開放政策要激活發展動力,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此外,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增強有效性;同時繼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斷優化完善防控措施;而今年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面對新的下行壓力,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其他發展政策內容包括:

  • 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宏觀政策有空間有手段,要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支撐。2022年赤字率擬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調,有利於增強財政可持續性。預計今年財政收入繼續增長,加之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依法上繳近年結存的利潤、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支出規模比去年擴大2萬億元以上,可用財力明顯增加。新增財力要下沉基層,主要用於落實助企紓困、穩就業保民生政策,促進消費、擴大需求。要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更好節用裕民。並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注重通過穩市場主體來穩就業,增強創業帶動就業作用;財稅、金融等政策都要圍繞就業優先實施,加大對企業穩崗擴崗的支持力度。並且確保糧食能源安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包括做好經濟金融領域風險處置工作。壓實地方屬地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加強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風險隱患,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 著力穩市場主體保就業,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

    包括完善減負紓困等政策,夯實經濟穩定運行、質量提升的基礎。此外,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退稅並舉;一方面,延續實施扶持製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並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範圍。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徵增值稅。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各地也要結合實際,依法出台稅費減免等有力措施,使減稅降費力度只增不減,以穩定市場預期。另一方面,綜合考慮為企業提供現金流支持、促進消費投資、大力改進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今年對留抵稅額實行大規模退稅。優先安排小微企業,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於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重點支持製造業,全面解決製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顯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場信心。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

    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優化監管考核,推動普惠小微貸款明顯增長、信用貸款和首貸戶比重繼續提升。引導金融機構準確把握信貸政策,繼續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給予融資支持,避免出現行業性限貸、抽貸、斷貸。發揮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作用。推進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加快稅務、海關、電力等單位與金融機構信息聯通,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的覆蓋面,努力營造良好融資生態,進一步推動解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圍繞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對取消和下放審批事項要同步落實監管責任和措施。繼續擴大市場准入。全面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此外,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支持和引導資本規範健康發展;依法平等保護企業產權、自主經營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營造各類所有制企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並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同時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增強預算的約束力和透明度。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完善稅收徵管制度,依法打擊偷稅騙稅。
  •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施基礎研究10年規劃,加強長期穩定支持。實施科技體制改革3年攻堅方案,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推進科研院所改革,改進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管理方式。並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持續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用結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促進創業投資發展,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科技中介服務專業化水平。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實施力度,將科技型中小企業加計扣除比例從75%提高到100%,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實行稅收優惠,完善設備器具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並且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及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等。
  • 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

    推動消費持續恢復,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費能力。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促進生活服務消費恢復,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等。並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包括建設重點水利工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要能源基地和設施,加快城市燃氣管道等管網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澇設施,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及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400億元。

    增強區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同時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加強市政設施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穩步推進城市群、都市圈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外貿外資平穩發展

    多措並舉穩定外貿,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覆蓋面,加強出口信貸支持,優化外匯服務,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穩生產。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充分發揮跨境電商作用,支持建設一批海外倉。積極擴大優質產品和服務進口。創新發展服務貿易、數字貿易,推進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深化通關便利化改革,加快國際物流體系建設,助力外貿降成本、提效率。

    積極利用外資。深入實施外資准入負面清單,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範圍,支持外資加大中高端製造、研發、現代服務等領域和中西部、東北地區投資。優化外資促進服務,推動重大項目加快落地。扎實推進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提高綜合保稅區發展水平,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開放的中國大市場,必將為各國企業在華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鞏固互聯互通合作基礎,穩步拓展合作新領域。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有序開展對外投資合作,有效防範海外風險。並深化多雙邊經貿合作。「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形成了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要支持企業用好優惠關稅、原產地累積等規則,擴大貿易和投資合作。推動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商簽高標準自貿協定。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中國願與世界各國加強互利合作,實現共贏多贏。
  •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大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灣污染整治力度,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完善節能節水、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等環保產業支持政策。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資料來源:國務院/新華社

返回頁首 ^
    主題:
  • 金融及投資,
  • 科技,
  • 中國內地,
  • 政府工作報告,
  • 疫情防控,
  • 放管服,
  • 減稅
  • 金融及投資
  • 科技
  • 中國內地
首頁

Article Topics

文章主題

金融及投資24665
科技24758
中國內地36293
政府工作報告115462
疫情防控147912

文章主題

金融及投資24665
科技24758
中國內地36293
政府工作報告115462
疫情防控147912
放管服138826
減稅95152

interest_article

相關文章

2022年6月24日

上海疫情趨穩復商復市 國際資本進駐信心不減

2022年6月17日

中國擴大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開展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

2022年6月16日

日商視野:香港助拓大灣區金融科技商機

2022年6月2日

中國推動大中小企業產業鏈融通創新發展

Related Events

相關活動

2022年7月5至8日

香港貿發局香港春季電子產品展 2022

2022年7月29日至8月1日

香港貿發局只想購物節

2022年10月13至16日

香港貿發局國際資訊科技博覽 2022

2022年10月13至16日

國際電子組件及生產技術展 2022
活動搜尋

Social Share

關注我們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newpaper-img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banner-img


本人確定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可將上述資料編入其全部或任何資料庫內作為直接推廣或商貿配對﹝因而可能成為可供本地及/或海外公眾人士使用﹞,以及用於貿發局在私隱政策聲明中所述之其他用途。本人確認已獲得此表格上所述的每一位人士同意及授權,將其個人資料提供予貿發局作此表格提及的用途。


*此選項是按歐盟有關保護個人資料法律的要求而設,對於非歐盟/歐洲經濟區的客戶,請略過此項。

謝謝

感謝閣下訂閱香港貿發局市場資訊。

分享文章

電郵
LINKEDIN
WeChat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ID: HKTDCofficial

如仍未成為登記用戶,請即登記!

設計「我的資訊」

successfully added on your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