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全接觸
珠三角勞工短缺及工資上升已是不爭事實,因此越來越多港商希望引入自動化生產技術,降低人手需求和工資成本。中小企業資金有限,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自動化科技部總經理雷致行先生建議,可考慮對部分特定工序進行自動化,既具成本效益,又可提高競爭力。投資自動化生產系統的企業,一般可以在兩到三年時間左右回本。 閱讀文章
中國企業近年積極「走出去」與外國夥伴合作,並進行併購等直接投資活動,投資不斷增加,使中國躍升成為世界主要對外投資國之一。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表示,「三中全會」提到的擴大開放市場措施,當中包括擴大對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開放合作,「在這背景下,香港專業服務業應緊握機遇,積極支援內地企業轉型升級『走出去』。」 閱讀文章
現代物流業是前海合作區的主導產業之一。雖然合作區的規劃用地以商業及服務用途為主,而非以運輸倉儲等生產性營運為目標,但約300家現代物流業企業,包括部分從事商貿物流、供應鏈服務的香港企業,已在前海註冊。這些企業希望通過在前海設立營運據點,管理聯繫中國與海外市場的跨境物流業務,亦有企業表示希望利用前海的創新政策,使業務朝多元方向發展。 閱讀文章
過去數年,在珠江三角洲從事生產的香港廠商,遭遇重重困難,在轉型升級的大潮下面臨重大挑戰,包括環球經濟不景,海外市場情況反覆;而內地人民幣升值加上成本上漲等等。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在接受貿發局副研究總監邱麗萍訪問時,總結過去及展望來年之餘,暢談了他怎樣看現時的營商環境,和廠商因而的應變之道。 閱讀文章
珠三角生產成本上漲,投資環境轉變已是不爭事實。這些轉變其實早於六、七年前已逐步浮現,不少珠三角廠商已在多年前開始採取不同策略,一方面應付外部環境改變帶來的壓力,同時積極提升競爭力,擴大利潤空間。今天,雖然面對生產轉移及企業關停等挑戰,珠三角產業仍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整體盈利近年更有所回升。當中經營表現較好的企業,除加大投入科技研發創新、發展高增值業務外,亦積極投資自動化廠房,提升傳統的生產能力及品質管理,並同步重整生產及供應鏈布局,優化業務營運,提高效益和競爭優勢。 閱讀文章
廠商從技術層面升級轉型,除著眼科技研發、增強產品設計能力外,也可通過提升生產技術及加強自動化,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東莞永嘉盛針織有限公司」的經驗表明,企業通過生產自動化升級轉型,不但能以更高的工藝及更好的品質管理維繫與客戶的關係,更可有效控制成本,增加企業的邊際利潤。 閱讀文章
輕工廠商轉型發展內銷,或會考慮直接開店建立品牌,但不少廠商憂慮初期投資大、零售市場競爭激烈,及缺乏分銷零售經驗而猶豫卻步。不過,「東莞市皮革鞋業協會」正積極發展其「工廠店」,希望另闢蹊徑,為鞋業廠商籌謀開拓內銷零售渠道。 閱讀文章
小家電行業競爭激烈,屬微利行業。近年內地勞工、土地成本上升,人民幣匯率變動等因素,更蠶食廠商的利潤空間。加上世界市場放緩,珠三角廠商必須因時制宜,加快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方可保持業務繼續增長。 閱讀文章
去年不少香港公司在廣東德勝創意園內成立,受到創意園的支持,短時間內已接觸一些生意夥伴,承接了多個項目。順德華亞數碼製作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 閱讀文章
如仍未成為登記用戶,請即登記!
successfully added on your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