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全接觸
人臉識別技術面世多年,隨著數碼視像和人工智能(AI)的進步,近年開始應用於商業用途。本地初創企業Dayta AI利用人臉探測技術,通過AI分析消費者特性和行為,幫助客戶改善營銷策略。聯合創辦人屠厚鈞希望政府和大企業可以踏出一步,牽頭提升社會的創科風氣。他認為,與本地市場建立互信有助推動本地創科發展。 閱讀文章
陳茂波強調,在「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這兩項重要國家發展戰略中,香港仍繼續發揮重要的功能及平台角色,大灣區更會是香港參與內地內循環的重要切入點。他認為,香港必須抓緊這個重大機遇,在協助內地建設的同時,也為香港創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閱讀文章
隨著智能手提電話在社會普及,市場上湧現大量流動應用程式,從休閒電子遊戲,到應用於日常生活的輔助工具均一應俱全。本地初創企業「洗車俠」於2015年成立,提供上門汽車美容服務,是本地傳統服務行業結合流動應用程式的成功例子。創辦人杜振康分享由創業到公司發展成為社企的初創路,以至近月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 閱讀文章
經歷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消費者更關注身體健康,全球醫療保健市場前景樂觀。醫療設備開發商倍靈科技有限公司於2016年創立,專注於開發醫療設備和針對各種慢性疾病管理的人工智能開發。首席執行官梁立慧分享了倍靈堅持在港設置生產線的原因,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機遇。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她期望內地與香港兩地醫療器械法規日趨接軌,將有利香港醫療市場蓬勃發展。 閱讀文章
綠芝園(Farm66)是香港首間室內魚菜共生種植場,致力研究新技術以發展室內農業,並憑藉相關技術和概念吸引不少海外公司與其合作。創辦人譚嗣籇在成立這家初創企業的歷程中遇到一些困難,而他認為,香港的法例必須與時並進,配合創新技術發展,才可令本地科研生態系統茁壯成長。 閱讀文章
Return Helper於2018年底成立,並順利成為香港科技園培育公司,獲得初創補助資金。該公司目前不但是eBay官方推薦服務供應商之一,每月退貨處理量更達一萬件,每件盈利約78港元,要求退貨的網購買家主要來自美國、英國等,未來計劃拓展內地營銷團隊。 閱讀文章
香港貿易發展局早前於創業日舉辦「轉危為機:創『疫』市奇蹟」網上研討會,邀得業內人士探討企業應該如何適應疫情帶來的環球經濟轉變,通過創新研發展現香港人永不言敗的精神以及本土科研精英的實力。 閱讀文章
Dayta AI聯合創辦人之一兼行政總裁屠厚鈞説:「2018年底,在網上看到一個創業比賽,當時Dayta AI只是剛成立,業務仍未上軌道,原意只想小試牛刀,想不到能獲勝。比賽後,一個國際知名的精品集團更正式採用公司服務,成為我們第一位客人,為我們注射了一支強心針。」 閱讀文章
中科寶創辦人兼董事總經理崔永昌表示,CLeanTech集合空氣消毒淨化、智能光催化滅菌及負壓淨化三項技術,進入CLeanTech前先量度體溫,然後可於最快12秒(最長40秒)内自動清除身上細菌,它是全球第一個流動智能消毒通道。 閱讀文章
該體溫監察機械人可以四處走動,透過紅外線,同時檢測多個人的體溫,旋即獲機電工程署、運輸署及消防處等多個政府部門選用。該公司又參與由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牽頭、在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尼舉行的科技產品推廣活動,開拓東盟市場。 閱讀文章
如仍未成為登記用戶,請即登記!
successfully added on your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