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全接觸
新冠肺炎疫情下創新科技大派用場,各式機械人可以代替部分人手工作。Novelte Robotics是一家專注於設計和製造工作型機械人的初創企業,創辦人林智祥分享在香港從事創科行業的情況,以及疫情為機械人市場帶來的機遇。他期望香港政府推出先導計劃,帶頭採用本地創科產品,加深大眾對創新科技的認識。 閱讀文章
共享餐飲及智能熱食外賣自取平台讓顧客彈性選擇取餐的時間和地點,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避免與外賣員接觸;另一方面,餐廳營運者可透過大數據更快及更有效率地掌握客戶的消費模式和習慣,以低成本改善服務質素及提高營運效益。 閱讀文章
本地玩樂活動預約平台ReUbird以電子商貿形式,為用戶推介全港各類型消閒娛樂活動,並協助用家解決籌辦聚會時經常遇到的各項繁瑣事項,務求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線上線下預訂服務。ReUbird共同創辦人丘明曜和徐衛濠分享了年輕創業的優勢和挑戰,以及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市場衝擊。 閱讀文章
Starlity是本地一間電子商貿公司,創辦人李子彥創業前在亞馬遜公司工作數年,回流香港後有感本地傳統製造業轉型電商步伐較慢,於是希望為廠商提供一個開拓電商業務的平台。李子彥認為香港市場不乏提供予初創公司的幫助,惟長遠支援卻略感不足。面對近月新冠肺炎疲情,他更看好電子商貿的發展前景,深信有危自有機。 閱讀文章
貿發局研究部訪問了騰訊國際業務部(以下簡稱「騰訊團隊」),瞭解企業如何能通過WeChat及微信小程序與公眾號,向顧客發布消息及銷售產品。善用小程序及公眾號不單可以讓港商在開拓網上銷售的路上邁進一步,更能讓港商建立與廣大中國內地消費者接觸的橋樑。 閱讀文章
人臉識別技術面世多年,隨著數碼視像和人工智能(AI)的進步,近年開始應用於商業用途。本地初創企業Dayta AI利用人臉探測技術,通過AI分析消費者特性和行為,幫助客戶改善營銷策略。聯合創辦人屠厚鈞希望政府和大企業可以踏出一步,牽頭提升社會的創科風氣。他認為,與本地市場建立互信有助推動本地創科發展。 閱讀文章
隨著智能手提電話在社會普及,市場上湧現大量流動應用程式,從休閒電子遊戲,到應用於日常生活的輔助工具均一應俱全。本地初創企業「洗車俠」於2015年成立,提供上門汽車美容服務,是本地傳統服務行業結合流動應用程式的成功例子。創辦人杜振康分享由創業到公司發展成為社企的初創路,以至近月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 閱讀文章
經歷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消費者更關注身體健康,全球醫療保健市場前景樂觀。醫療設備開發商倍靈科技有限公司於2016年創立,專注於開發醫療設備和針對各種慢性疾病管理的人工智能開發。首席執行官梁立慧分享了倍靈堅持在港設置生產線的原因,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機遇。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她期望內地與香港兩地醫療器械法規日趨接軌,將有利香港醫療市場蓬勃發展。 閱讀文章
綠芝園(Farm66)是香港首間室內魚菜共生種植場,致力研究新技術以發展室內農業,並憑藉相關技術和概念吸引不少海外公司與其合作。創辦人譚嗣籇在成立這家初創企業的歷程中遇到一些困難,而他認為,香港的法例必須與時並進,配合創新技術發展,才可令本地科研生態系統茁壯成長。 閱讀文章
Return Helper於2018年底成立,並順利成為香港科技園培育公司,獲得初創補助資金。該公司目前不但是eBay官方推薦服務供應商之一,每月退貨處理量更達一萬件,每件盈利約78港元,要求退貨的網購買家主要來自美國、英國等,未來計劃拓展內地營銷團隊。 閱讀文章
如仍未成為登記用戶,請即登記!
successfully added on your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