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近年愈來愈多企業實踐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管治(ESG),推出有助減低碳排放的公司政策,而市場對ESG分析、報告和評級的需求也與日俱增。企業取得亮麗的ESG評級不但可提升綠色形象,加強競爭優勢,還可更容易滿足綠色融資申請資格。
博覽以結合實體和網上展覽的EXHIBITION+(「展覽+」)模式舉行,共吸引來自九個國家及地區近250家企業參展,以及近9,200名業內買家親臨參觀展覽及網上瀏覽產品。博覽的網上展期至12月24日,至今大會合共安排了超過500場商貿會議,促進環球商家繼續透過網上平台拓展商機。
第17屆國際環保博覽由香港貿發局及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合辦,並由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協辦,會以全新的「展覽+」(EXHIBITION+)線上線下融合模式舉行。除了實體展外,環球展商、業界人士和買家亦可透過「商對易」(Click2Match)智能配對平台進行線上洽商至12月24日。
立足香港的數據中心營運商亞洲脈絡(OneAsia Network)早前在香港貿發局協助下,已在泰國、日本及韓國設立據點,並計劃在未來三年分別在菲律賓、越南及馬來西亞建立數據中心,務求令業務更全面地覆蓋RCEP國家及地區,更好地互聯互通。此外,為實踐「碳中和」目標,該公司將於今年底試用嶄新技術提升效能,減低機電耗電量達70%至80%,並會聯同合作夥伴發掘使用再生能源的可行性。
據香港貿發局特約記者康彰榮於台北報道,台灣以出口為導向,在全球供應鏈擔當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也加速推動減碳工作,力求在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取得平衡,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據香港貿發局特約記者Ronald Hee於韓國首爾報道,韓國政府高度重視「韓國新政」計劃,視之為「推動重大轉型的國家策略」,並不斷加以完善和發展。
香港貿易發展局特約記者康彰榮於台北撰文指,台灣推動綠能的重點主要放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上。因應能源轉型,台灣在2016年修訂《電業法》內容,目標是在2025年把綠能的裝置容量提升至27瓦特(GW)。屆時,綠能佔台灣總發電量的比重將由2015年的僅4.1%提高至20%。
劉會平剛上任已經滿腹大計。他認為,香港應善用金融和專業人才的優勢,抓緊「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商機,並專攻可再生能源、綠色金融以及伊斯蘭金融等新興行業。他亦計劃進一步推動香港貿發局在「一帶一路」方面的工作,協助港商開拓「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海外市場,特別是東盟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