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粵港澳大灣區:龐橋擔當橋樑
引入波蘭產品
統一法規制度能便利貿易,使大灣區成為進出口天堂。
2020年2月12日
除了「創新」和「新經濟」,數十年來推動華南商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就是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
這些中小企業很多都是進出口公司,他們成為經濟引擎裡一個重要的構件。進出口商憑著拼勁和創業精神,幹出一番事業,而這些特質是跨越國界的。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以華南為背景,而華南素來是中小企業活躍的地區。大灣區規劃若要成功,肯定要容納這類企業,並且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讓他們繼續蓬勃發展。
大灣區旨在將廣東省9個城市與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聯繫起來,創建一個經濟區域,成為中國下一階段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灣區覆蓋範圍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合計達1.6萬億美元。
中國經驗
總部設於香港的龐橋有限公司(Ponte Limited),就是這類中小企業的其中一員。這家進出口公司由一位來自波蘭的年輕創業家經營,他不但矢志學習中文,還希望瞭解在中國這個大國從事進出口業務的竅門。
龐橋於2016年在香港開業,董事Aleksander Ciepiela曾在中國讀書,並擔任商業顧問。該公司也為有意在香港和中國內地設立公司或開展業務的波蘭和其他歐洲公司提供顧問服務。
在成立龐橋之前,Ciepiela與中國一家電子商貿公司建立聯繫並簽訂合同,還與波蘭一家食品供應商簽署協議,並安排波蘭與中國內地之間的物流。他還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經營網上超市,銷售500多種產品。
最大產地
龐橋專門從波蘭進口化妝品和食品,而波蘭是歐洲最大的化妝品及食品產地之一。Ciepiela認為,香港是享譽多年的國際金融中心,而珠江三角洲及其腹地各主要城市的市場潛力也無疑非常優厚,如能好好利用這些優勢,大灣區應有龐大的發展潛力。
Ciepiela表示:「大灣區歷來通過貿易與國際社會聯繫,對外國產品的態度肯定更開放。與中國其他地區相比,向當地消費者介紹新事物,讓他們瞭解也容易得多。」
Ciepiela說,如今波蘭的本土品牌非常受歡迎。今年稍後時間,一些來自波蘭的化妝品和洗髮露等將在香港發售,並希望可以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Ciepiela說:「我們只會銷售優質品牌產品。我永遠不會嘗試在中國銷售中檔市場產品。我們在廈門和廣州有分銷商,相信波蘭品牌化妝品在內地有很大市場。」
他認為,就化妝品和嬰兒食品等個人用品而言,內地消費者仍有大量需求。
Ciepiela指出:「在許多情況下,即使國貨毫不遜色,內地消費者仍想購買歐洲產品。我參觀過內地生產化妝品和食品的工廠,其產品質量往往比外國進口貨好得多。由於某些原因,中國消費者仍然喜歡購買外國製造的產品,特別是個人用品。我認為這種習慣需要一些時間才會改變。
多元市場
Ciepiela表示,人們通常將中國視為單一市場。但他指出,這會錯誤理解內地市場為外國企業帶來的商機。
他說:「許多有意拓展中國市場的企業,只是把中國視為單一市場,這是一大誤解。實際上,在中國境內有多個不同的市場。在許多方面,中國境內的差異要比歐洲各國之間還大。
「例如,就食物口味而言,華南較喜歡甜味。以蘋果為例,我運往廣東省的蘋果會較甜,因為市場偏向如此,不過我認識的其他進口商告訴我,華北則喜歡有點酸的蘋果。」
他補充說:「此外,華南對動物內臟等有需求,而華北的口味較傾向香腸等食品。
高檔取勝
Ciepiela還認為,在中檔大眾市場試圖與中國本土企業競爭,肯定徒勞無功。
Ciepiela說:「以基本商品來說,不管甚麼東西,中國公司在價格、數量和供應方面總是贏家。單是考慮運輸成本,中國產品也明顯勝出。」他又說:「歐洲公司唯一能與之競爭的方法,就是經營含高檔元素的產品。」
為此,Ciepiela希望,通過政治決心和商業觸角,大灣區規劃能夠好好利用香港和廣東省的優勢,發展成為經濟實力強大的地區。
他說:「我希望大灣區市場可以提供更大的穩定性和透明度,就如今天的香港市場一樣。如果目前本公司在香港可做的事在廣東省各地也能做到,那就最好不過。例如,我初次把波蘭蘋果輸往上海時並沒有問題。後來,某種蘋果常用的農藥突然被禁用,就使事情變得困難起來。」
Ciepiela表示:「香港最重要的兩項優勢是安全和透明。香港穩定就是好,對本公司有利。我認為,如果大灣區規劃能協助促進法規制度的整合,這會是很大的進步。」
- 香港
- 波蘭
- 香港
- 中國內地
- 東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