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 登入 / 登記

語言

  • EN
  • 繁
  • 简
  • 活動
  • 我的資訊
  • 聯絡香港貿發局
  • 訂閱
  • 訂閱

Section Menu

  • 多媒體
  • 商貿頭條
  • 成功之道
  • 營商有法
  • 貿發情報
  • 跳出香港
  • 潮流創富
  • 經貿研究

語言

  • EN
  • 繁
  • 简
  • HKTDC.com |
  • 關於香港貿發局 |
  • My HKTDC |
  • 登入 / 登記 |

HKTDC.com 關於香港貿發局 My HKTDC

登入 登記

商貿全接觸

Section Menu

  • 多媒體
  • 商貿頭條
  • 成功之道
  • 營商有法
  • 貿發情報
  • 跳出香港
  • 潮流創富
  • 經貿研究

https://hkmb.hktdc.com/tc/1X0AJDV2

貿發情報
儲存內容
分享 / 發送

請在微信中掃描二維碼然後按「...」以分享

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
成就「一帶一路」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結合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區和廣東九個城市,致力打造國際城市群。在早前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上,主論壇環節以《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發展:成就一帶一路新機遇》為題,邀得多位政商界翹楚分享大灣區的機遇。

2019年12月5日

文章概覽

  •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高迎欣表示,大灣區應聚焦民生金融發展,其次為跨境金融、綠色金融和科技金融。
  • 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表示,全球數字化發展,不但推動經濟和全球供應鏈數字化,也把內地經濟發展推上另一個新台階。
  • 中集資本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陳爽認為,「一帶一路」和大灣區既能給香港年輕人和香港企業家一個新的發展機遇,也能夠以先行先試的方式解決當中的挑戰。
  • 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胡章宏博士指出,香港基建完善,加上制度和文化上的優勢,若結合國家對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可尋找自身的出路,進一步轉型升級。
  • 廣東省商務廳廳長鄭建榮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是解決「9+2」協同效應的問題,共同把市場做大,爭取更好的國際競爭力。
  • 香港律師會前會長及「一帶一路」委員會主席蘇紹聰表示,香港在「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晰,就是成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法律服務國際終端解決的中心。
  • 論壇主持人、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蔡冠深致辭時表示,中央政府致力推動大灣區成為技術創科中心,而「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同為兩大國家戰略,機遇與挑戰並存,論壇集中討論這兩項重要舉措之間的協同效應,以及香港在當中的角色定位。

    大灣區聚焦民生金融 宜整合區內城市優勢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建設與金融發展兩者關係密不可分,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高迎欣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灣區,尤其對金融業來說,它在一個國家裏誕生了兩制、三個關稅區和三種貨幣。「在這種環境下,配合大灣區規劃,關鍵在於怎麼實現信息、資金各方面自由的流動。這方面更重要的是怎麼能夠在我們監管的協同、兩邊機制的連接,還有在體制上的創新,使我們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下實現金融互聯互通,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嘗試。」

    高迎欣指出,大灣區應聚焦民生金融發展,其次為跨境金融、綠色金融和科技金融,「整個大灣區有7,100萬人口,從居民的財富和經濟發展活躍程度來看,這個區域是中國最有活力、最有潛力的區域,把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優勢和整個廣東九個城市的市場發揮起來,非常有前景。」

    蔡冠深,高迎欣
    (左圖)論壇主持人、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蔡冠深致辭時表示,中央政府正致力推動大灣區成為技術創科中心。(右圖)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高迎欣表示,大灣區應聚焦民生金融發展,其次為跨境金融、綠色金融和科技金融。

    數字化重組全球供應鏈 大灣區與帶路迎協同效應

    粵港澳大灣區結合了珠三角這個全世界大工廠的優勢,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表示,全球數字化發展,不但推動經濟和全球供應鏈數字化,也把內地經濟發展推上另一個新台階,「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工業4.0時代,以及數字生產時代。現在有最精密的技術、精密的數字發展。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香港和大灣區其他11個城市之間的關係,他們要變成一種新的抱團關係,形成一種新的競爭優勢,形成未來新的全球供應鏈,它事實上會成為中國內地未來發展新模式。」

    從私營企業角度看,馮國經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將帶來龐大的協同效應。「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其實在珠三角,就是在大灣區,推動了整個『一帶一路』發展。到目前為止,已經看到很多一系列基礎設施,不管是金融還是道路、鐵路等項目,很多時候都利用香港來集結金融資源及進行管理。大灣區不僅是一個很大的生產片區,也是一個很大的消費市場,我們希望香港能扮演重大角色。」

    因應中美貿易糾紛,不少企業也考慮或正積極把最終的產品生產環節遷離中國內地。馮國經認為,這將驅使全球供應鏈重新佈局,「很多供應鏈的源頭以前在大灣區、珠三角,沿『一帶一路』走到比如越南、孟加拉國、印度、印尼等國家,甚至可能去到中東地區,非洲、埃及、埃塞俄比亞。」

    馮國經
    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表示,中美貿易糾紛驅使企業考慮或是正積極把最終的產品生產環節,從中國內地遷移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帶動全球供應鏈重新佈局。

    大灣區助力香港解決三個根本性問題

    談到企業「走出去」,中集資本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陳爽認為,「一帶一路」和大灣區除了給香港年輕人和香港企業家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外,也能夠以先行先試的方式解決當中的挑戰。陳爽說:「一些瓶頸方面的問題,可以在大灣區發展過程中得到有效的解決,這才發揮大灣區先行先試的作用,這樣有一些政策亦可能對『一帶一路』倡議有貢獻。比如資金流動方面。」至於資金方面,企業可以通過絲綢之路基金、亞洲開發銀行獲得資金,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也具備了融資條件。

    陳爽又認為,大灣區更有助香港解決土地、年輕人向上流動和人口老齡化三個根本性問題,「大灣區為解決香港爭議最大的土地問題提供了條件,年輕人應該看到當中的機會並抓住它。在一小時交通圈,房價有五至八倍差異,未來隨着大灣區進程推進,我相信兩地房價有一個逐步趨同、平抑的過程。第二,年輕人的發展機會問題可以通過科技創新來實現,特別是他們當中亦可運用所學到的知識。第三,老年人問題涉及醫療、養老及共同家園建設三方面,大灣區正創造了條件,而醫療和養老方面投資也是我們未來大的方向。」

    陳爽
    中集資本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陳爽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有助香港解決土地、年輕人向上流動和人口老齡化三個根本性問題。

    香港以優勢轉型升級

    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胡章宏博士指出,香港基建完善,加上制度和文化上的優勢,若結合國家對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可尋找自身的出路,進一步轉型升級。

    胡章宏博士說:「在『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的發展中,推動經濟發展十分重要。前面幾個協同效應相信隨着制度創新,以及『一帶一路』和大灣區『9+2』城市間的互動,長遠會對經濟的發展產生實質推動。以大灣區的情況為例,最近它吸引的淨流入人口,在全國的水平來看,已有1.5%的淨人口增長。最近一個季度有百萬人淨流入大灣區,所帶來的人才聚集效應已充分由數據反映出來,這種協同效應長遠來看是可以預期,亦不排除會在『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產生。」

    胡章宏
    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胡章宏博士指出,香港基建完善,加上制度和文化上的優勢,若結合國家對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可尋找自身的出路,進一步轉型升級。

    自貿區打造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談到協同效應,廣東省商務廳廳長鄭建榮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是解決「9+2」協同效應問題,「幾個重大基建的開通,例如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實際已發揮協同效應,帶來了實在的成效。在幾個自貿片區的科技創新合作協同方面,現在香港科技大學準備在南沙建設新校區,早年廣東跟香港的合作更多是製造業的前店後廠,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更多是更高層面的科技創新。怎樣共同聯手打造國際科技創新資源,特別是依託香港的人才優勢,世界前一百強的高校中香港佔了四家,這就是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能發揮的最大優勢。」

    鄭建榮期待,業界能共同把市場做大,爭取更好的國際競爭力,而自貿區開發建設的關鍵需要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配合,「這幾年自貿區借鑒了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好的投資貿易規則,我們也學習了上海自貿區一些好的做法,現在應該說廣東自貿區的南沙、前海和橫琴是整個廣東投資最便利、貿易效率最高及金融最開放的區域之一。」

    鄭建榮
    廣東省商務廳廳長鄭建榮表示,自貿區要開發建設,關鍵是需要國際化、市場化和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右圖為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

    香港法律提供全面營商保障

    香港律師會前會長、「一帶一路」委員會主席蘇紹聰表示,香港在「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晰,就是成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法律服務國際終端解決的中心,「在兩制之下,大灣區也希望能夠提升『9+2』整體的營商標準,來增強國際的標準。在提升商業環境的同時,亦不能忽視法治、透明度及公平競爭的因素。香港本身有許多可以貢獻的地方,比如給投資者提供法律服務,香港作為平台,有銀行及投資者,亦有律師提供融資法律顧問建議,香港也可以成為保護或管理法律風險的地方。」

    蘇紹聰指出,企業也可以通過香港其他營商保障,「香港不光只是提供香港法律服務,也是一個國際法律中心,我們有35個管轄區的律師都在香港執業。所以在這裏能找到各種各樣的法律服務,能夠覆蓋世界各地。此外,香港也是一個爭端解決的中心,我們有四至五個國際仲裁中心都在香港經營。香港採用的是普通法,所以我們也建議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時,可考慮香港作為仲裁地和簽約地,來保護法律權益,解決爭端。」

    蘇紹聰
    香港律師會前會長及「一帶一路」委員會主席蘇紹聰表示,香港既是一個國際法律中心,也是一個爭端解決的中心,加上採用普通法,企業可以在香港找到全面的法律服務。






    相關網頁:

    •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 「一帶一路」資訊網站
    • 香港貿發局中小企服務中心



    延伸閱讀:

    • CEPA修訂協議降門檻 助港服務業北上發展
    • 投資一帶一路創造價值 從香港出發尋覓新機遇
    • 近200港企進博會推廣 貿發局設產品服務展區
    • 蘇港加強合作互利共贏 建設自貿區推科技創新
    • 金融科技重塑數字絲路 業界翹楚分享真知灼見
    • 抓緊一帶一路廣闊前景 五年輕企業家現身說法
    • 一帶一路迎來龐大機遇 專家授中小企投資錦囊
    返回頁首 ^
    資料提供
      主題:
    • 金融及投資,
    • 中國內地,
    •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 粵港澳大灣區,
    • 轉型升級,
    • 基建,
    • 金融,
    • 法律,
    • 中銀香港,
    • 高迎欣,
    • 馮氏集團,
    • 馮國經,
    • 數字化,
    • 中集資本
    • 金融及投資
    • 中國內地
    首頁

    文章概覽

  •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高迎欣表示,大灣區應聚焦民生金融發展,其次為跨境金融、綠色金融和科技金融。
  • 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表示,全球數字化發展,不但推動經濟和全球供應鏈數字化,也把內地經濟發展推上另一個新台階。
  • 中集資本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兼總裁陳爽認為,「一帶一路」和大灣區既能給香港年輕人和香港企業家一個新的發展機遇,也能夠以先行先試的方式解決當中的挑戰。
  • 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胡章宏博士指出,香港基建完善,加上制度和文化上的優勢,若結合國家對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可尋找自身的出路,進一步轉型升級。
  • 廣東省商務廳廳長鄭建榮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點是解決「9+2」協同效應的問題,共同把市場做大,爭取更好的國際競爭力。
  • 香港律師會前會長及「一帶一路」委員會主席蘇紹聰表示,香港在「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的角色定位非常清晰,就是成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法律服務國際終端解決的中心。
  • Article Topics

    文章主題

    金融及投資24665
    中國內地36293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115576
    粵港澳大灣區106521
    轉型升級73122

    文章主題

    金融及投資24665
    中國內地36293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115576
    粵港澳大灣區106521
    轉型升級73122
    基建99235
    金融99930
    法律99931
    中銀香港139668
    高迎欣139669
    馮氏集團124454
    馮國經114513
    數字化139670
    中集資本139671
    陳爽139672
    胡章宏139673
    廣東省商務廳123642
    鄭建榮139674
    香港律師會115699
    蘇紹聰136181

    interest_article

    相關文章

    2022年7月5日

    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公布利率互換市場合作「互換通」安排

    2022年6月1日

    證監會推23項措施促進資本市場支持受疫地區行業發展

    2022年5月31日

    註冊成為外商投資企業 為港商進軍大灣區鋪路

    2022年5月30日

    中國實施緩繳住房公積金政策加大疫情紓困力度

    Related Events

    相關活動

    2022年9月2至4日

    港 • 潮流︱深圳

    2022年12月7至10日

    中國國際海事會展2022

    2022年12月7至9日

    SIAL國際食品展(上海)2022

    2022年12月14至17日

    國際環保博覽 2022
    活動搜尋

    Social Share

    關注我們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newpaper-img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banner-img


    本人確定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可將上述資料編入其全部或任何資料庫內作為直接推廣或商貿配對﹝因而可能成為可供本地及/或海外公眾人士使用﹞,以及用於貿發局在私隱政策聲明中所述之其他用途。本人確認已獲得此表格上所述的每一位人士同意及授權,將其個人資料提供予貿發局作此表格提及的用途。


    *此選項是按歐盟有關保護個人資料法律的要求而設,對於非歐盟/歐洲經濟區的客戶,請略過此項。

    謝謝

    感謝閣下訂閱香港貿發局市場資訊。

    分享文章

    電郵
    LINKEDIN
    WeChat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ID: HKTDCofficial

    如仍未成為登記用戶,請即登記!

    設計「我的資訊」

    successfully added on your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