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 登入 / 登記

語言

  • EN
  • 繁
  • 简
  • 活動
  • 我的資訊
  • 聯絡香港貿發局
  • 訂閱
  • 訂閱

Section Menu

  • 市場機遇
  • 可持續發展
  • 創業新聲
  • 科技及創新
  • 時尚創意
  • 貿發局消息
  • 焦點專題

語言

  • EN
  • 繁
  • 简
  • HKTDC.com |
  • 關於香港貿發局 |
  • My HKTDC |
  • 登入 / 登記 |

HKTDC.com 關於香港貿發局 My HKTDC

登入 登記

商貿全接觸

Section Menu

  • 市場機遇
  • 可持續發展
  • 創業新聲
  • 科技及創新
  • 時尚創意
  • 貿發局消息
  • 焦點專題

https://hkmb.hktdc.com/tc/1X0AI2P5

創業新聲
儲存內容
分享 / 發送

請在微信中掃描二維碼然後按「...」以分享

90後港青深耕大灣區
魚菜共生拓環保農業

都市人愈來愈注重綠色生活,三名對環保農業有興趣的90後青年,畢業後由香港轉戰大灣區,全情投入「魚菜共生」的研發工作。《商貿全接觸》於一連十五期的系列報道,探討大灣區為香港帶來的新商機。(十五之十三)

2019年7月30日

文章概覽

  • 90後港青Victor、Mandy 及 Fung在大學畢業後,由香港轉到江門研發「魚菜共生」系統,邊種邊學,終於種出有「菜」味的菜,更成功獲注資逾千萬港元。
  • 羅兵咸永道中國審計合夥人彭浩賢說,在內地看醫生的流程與香港完全不同,如果有更多由香港人管理的醫院或診所在大灣區開業,可釋除港人到區內發展的疑慮。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指,很多港人在大灣區城市生活,在衣食住行上都會有擔心,如大灣區要發展優質生活圈,必定要提高醫療水平。

  • 有份參與「魚菜共生」研發的Victor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要建立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及生活方式,為他們帶來機遇,於是把香港資金帶到中國內地發展,善用大灣區的土地資源,把魚農業現代化。

    到江門研發「魚菜共生」 獲注資逾千萬港元

    在大學就讀期間,Victor、Mandy及Fung已對「魚菜共生」感興趣,他們多次在大學宿舍的天台種植,由於受到環境和設施局限,只能種到「營養不良」的蔬菜,總是又尖、又黃、又細。三年前在大學畢業後,他們致電向中國內地不同省的市農業部門查詢,最後得知江門市的農業園區,除了提供充裕的種植地方外,亦會為創業團隊提供智能溫室。

    三人於是決定由香港轉到江門研發「魚菜共生」系統,在2,000平方呎的溫室內設置魚池,將含有魚排泄物的池水經過細菌分解,為蔬菜提供營養,當蔬菜吸收營養後,水又會回流到魚池,形成循環過程,期間不會產生污染,亦毋須使用化肥及殺蟲劑。不過,即使以溫室種植,亦不代表立即取得成功。

    Victor指,在江門研發的首半年期間,種出來的小白菜都不夠綠,要周邊村民教路:「一開始種當地人擅長種植的小白菜,但莖帶有紅色,葉亦不夠綠,於是拿着菜去請教村內的阿姨,她們就會告訴我們缺少什麼物質,以及告訴我們在不同天氣下應如何控制。」

    除了村民傳授經驗外,園區亦有技術員向他們介紹農業歷史和蔬菜種植技術,令整個研發更順暢。Victor指,江門市有不少支持創業創新的政策,包括舉辦創業創新比賽,以鼓勵青年創業,而政策制度具有彈性亦有助他們起步。「創業期間往往遇到很多奇怪的困難,例如我們原本打算在農業園區逗留三個月做研發,但最後因為未能取得成功,種不到菜,幸好當地政府願意給予我們更多時間去研究。這些措施不會局限創業人士研發多久要有成果,或達不到目標就要遷出園區,而是給予他們充分彈性。」

    在村民及園區支援下,他們種植的菜終於有「菜」味,更成功吸引港商投資超過1,000萬港元,購買更多生產設備進行研發。今年,他們會搬到兩萬平方呎的溫室,生產更多有機蔬菜,希望明年可以向全國包括香港供應有機蔬菜。

    Victor認為,香港與內地各有優勢,可互補長短。他打了一個比喻:「同班同學互相比較其實並無意義,為何不學習對方優點,一起做得更好?我認為這是合作的意義,幾個鄰近城市之間比較並無意義,反而貢獻自己有優勢的地方,能夠協助對方發展。」

    (左起) Victor、Mandy及Fung
    (左起) Victor、Mandy及Fung在大學畢業後,到江門研發「魚菜共生」系統,邊種邊學,終於種出有「菜」味的菜,更成功吸引港商投資超過1,000萬港元作進一步發展。

    交通及醫療配套成吸納人才關鍵

    在研發工作以外,他們到內地發展還要適應生活習慣的難題。Victor指,最初到江門發展「最麻煩就是塞車」,無法控制來往香港及江門的時間,但港珠澳大橋及高鐵香港段開通之後,情況已有改善。Mandy指,在未有居住證之前,醫藥費是一大問題,因為內地居民有社保及醫保保障,在內地工作的港人則沒有這些保障,他們如需看醫生,便要自行支付全數醫藥費。

    除了醫藥費用問題外,醫療體系可能亦是港人到內地發展的另一疑慮。在內地工作了12年的羅兵咸永道中國審計合夥人彭浩賢說,在內地看醫生的流程與香港完全不同,如果有更多由香港人管理的醫院或診所在大灣區開業,可減輕港人擔憂。「即使我在內地看醫生,都會問清楚,例如晚上有沒有專業醫生、哪些醫院晚上沒有醫生當值,或是否由國外營辦機構設立診所等問題。如果有香港醫院於或深圳開設醫院,部份由香港人管理,絕對會令香港人放心。」

    彭浩賢羅兵咸永道中國審計合夥人彭浩賢說,在內地看醫生的流程與香港完全不同,如果有更多由香港人管理的醫院或診所,可減輕港人擔憂。

    聶德權:提高醫療水平發展優質生活圈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聶德權指,很多港人在大灣區城市生活,在衣食住行上都會有擔心,如大灣區要發展優質生活圈,必定要提高醫療水平。「最重要是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培訓醫療人才。香港醫護人手缺乏,無可能期望全部本港醫護人手會到大灣區發展,目前相信亦不會有很多人願意做。例如香港大學在深圳設立深圳醫院,也是用香港的管理方法,未來會在『港人熟悉的醫療服務制度開展』方面再作探討。」

    談及在內地上網受到限制的問題,聶德權指,國家本身有政策考慮,但香港仍可以利用一國兩制的優勢,發揮訊息流通的角色,未來會推動將醫療研究、生物樣本及醫療數據轉到香港使用。他說,早前中央就推進大灣區建設公佈的八項政策措施,包括出入境便利化,令港人可使用回鄉證更方便辦理各種服務,未來會繼續與香港業界持份者緊密聯繫,探討更多有利大灣區發展的創新政策。

    除醫療外,《規劃綱要》亦提到要探索及推進在廣東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養老等民生事項方面,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的待遇,提高香港長者社會保障措施的可攜性,深化養老服務合作。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早前提出支持港資在大灣區開展養老醫療產業,在廣東省建立港人養老示範基地和養老院試點,逐步容許香港部份公共社會服務和福利在大灣區使用。

    聶德權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聶德權指,很多港人在大灣區城市生活,在衣食住行上都會有擔心,如大灣區要發展優質生活圈,必定要提高醫療水平。



    [資料由香港商業電台提供]






    相關網頁:

    •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 一帶一路資訊網站
    • 香港貿發局中小企服務中心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



    延伸閱讀:

    • 政策促跨境人才流動 加快推動大灣區發展
    • 香港大專院校積極佈局 灣區建國際教育示範區
    • 大灣區構建快速交通網 促城際一小時通達便利
    • 粵天河區文化科技整合 打造大灣區發展新勢力
    • 大灣區與CEPA互補 打開貿易門戶促融合
    • 貿發局率代表團訪珠澳 探索粵港澳大灣區商機

    返回頁首 ^
    資料提供
      主題:
    • 環保,
    • 中國內地,
    • 大灣區,
    • 一帶一路,
    • 初創,
    • 魚菜共生,
    • 綠色環保農業,
    • 智能溫室,
    • 港珠澳大橋,
    • 高鐵香港段,
    • 醫藥費,
    • 聶德權,
    • 出入境便利化,
    • 規劃綱要
    • 環保
    • 中國內地
    首頁

    文章概覽

  • 90後港青Victor、Mandy 及 Fung在大學畢業後,由香港轉到江門研發「魚菜共生」系統,邊種邊學,終於種出有「菜」味的菜,更成功獲注資逾千萬港元。
  • 羅兵咸永道中國審計合夥人彭浩賢說,在內地看醫生的流程與香港完全不同,如果有更多由香港人管理的醫院或診所在大灣區開業,可釋除港人到區內發展的疑慮。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指,很多港人在大灣區城市生活,在衣食住行上都會有擔心,如大灣區要發展優質生活圈,必定要提高醫療水平。
  • Article Topics

    文章主題

    環保24653
    中國內地36293
    大灣區123430
    一帶一路101183
    初創108609

    文章主題

    環保24653
    中國內地36293
    大灣區123430
    一帶一路101183
    初創108609
    魚菜共生137453
    綠色環保農業137454
    智能溫室137455
    港珠澳大橋73612
    高鐵香港段137456
    醫藥費137457
    聶德權135788
    出入境便利化137458
    規劃綱要135789

    interest_article

    相關文章

    2022年12月29日

    香港與內地免檢疫通關 助會展業復蘇激活經濟

    2022年12月22日

    醫療科技論壇聚焦創科 香港作門戶進軍大灣區

    2022年12月2日

    粵港續推知識產權合作 跨境保護利港商拓灣區

    2022年11月28日

    香港深圳結合創科優勢 助大灣區構建智慧城市

    Related Events

    相關活動

    2023年3月28日

    「香港時裝業開拓大灣區市場策略」網絡研討會系列 研討會(4): 接觸大灣區顧客 - 網絡營銷及品牌建立策略

    2023年5月24日

    「推動高質量發展 ‧ 香港論壇」廣州

    2023年10月26至29日

    國際環保博覽 2023 (實體展)

    2023年10月26日至11月6日

    國際環保博覽 2023 (商對易)
    活動搜尋

    Social Share

    關注我們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newpaper-img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banner-img


    本人確定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可將上述資料編入其全部或任何資料庫內作為直接推廣或商貿配對﹝因而可能成為可供本地及/或海外公眾人士使用﹞,以及用於貿發局在私隱政策聲明中所述之其他用途。本人確認已獲得此表格上所述的每一位人士同意及授權,將其個人資料提供予貿發局作此表格提及的用途。


    *此選項是按歐盟有關保護個人資料法律的要求而設,對於非歐盟/歐洲經濟區的客戶,請略過此項。

    謝謝

    感謝閣下訂閱香港貿發局市場資訊。

    分享文章

    電郵
    LINKEDIN
    WeChat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ID: HKTDCofficial

    如仍未成為登記用戶,請即登記!

    設計「我的資訊」

    successfully added on your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