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TDC.com關於香港貿發局My HKTDC

登入 / 登記

商貿活動
視訊
首頁
市場機遇科技及創新創業新聲可持續發展時尚創意貿發局消息


我的資訊

科技及創新

構建新型智慧城市群 促大灣區可持續發展

金融及投資大灣區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專業服務建築未來建設 建設未來 2019環保節能智慧家居智慧大廈大數據吳文慧何力治林雲峯

粵港澳大灣區強調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其中一個方向體現在建設大灣區新型智慧城市群,促進可持續發展。《商貿全接觸》將於一連十五期的系列報道,探討香港面前的機遇和挑戰。(十五之二)

收聽

大灣區

香港貿易發展局華南首席代表吳文慧表示,本港專業服務業能為大灣區智慧城市發展提供專業管理方法,而現時本港已有不少專業建築及工程業界代表,參與大灣區城市的發展項目,期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能夠進一步提高香港業界的參與程度。

香港專業服務 助大灣區建智慧城市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優化及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包括建立智慧城市群,推進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示範和珠三角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強粵港澳智慧城市合作,在互聯的智能感知網絡,以及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空間信息服務平台等信息基礎設施,大力發展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市政、智能社區。

吳文慧相信,本港參與粵港澳智慧城市群發展時,主要可以在專業服務範疇上發揮作用,為大灣區提供智慧城市管理方法和專業建議。她說:「香港專業服務的國際化及專業水平,在亞洲區內數一數二,例如會計、法律、投資環境、風險評估、建築工程等,其實可以提供很多服務平台,協助大灣區構建智慧城市的建設項目,進行營運及管理。」

為了鼓勵粵港兩地建築業界,交流智慧灣區共融發展的策略,香港貿發局和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早前在廣州舉辦了「未來建設 建設未來 2019 - 建設未來城市•築造智慧灣區」論壇,讓與會人士探討城市建設發展、規劃灣區設計及文化傳承等議題,內容涵蓋整體區域交通網絡規劃、城市協同發展,以及城市生態和生活等。

吳文慧
香港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吳文慧表示,本港專業服務業能為大灣區智慧城市發展提供專業管理方法。

發展智慧灣區 需軟硬件配合

論壇演講嘉賓之一、何設計副董事總經理何力治表示,業界傳統做法會在樓宇建成後,才交由物業管理團隊加入智慧城市元素,但這方法已經不合時宜,如果硬件和軟件未能互相配合,會令項目落成時出現偏差。

何力治說:「公司着重在項目設計開首時,接觸不同的創科公司及業主,為項目定位,包括項目在智能指標上想達到甚麼目的。我們之後會引入科技、創科團隊和智慧城市顧問團隊,慢慢由軟件設計到硬件、硬件又設計到軟件,整個項目看起來就會更全面,亦可有效實踐。」

何力治認為,發展智慧城市項目並無認證清單,但相信大灣區各地政府資助到位,再配合私人機構提供的軟件和硬件,就能創造全球獨一無二的灣區。有關當局除了在環保節能、智能家居、智能大廈、數據搜集及分析等範疇取得量化數據外,亦了解到灣區內的非量化指標,「包括開心指數、健康指數、園區融合性、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關係,以及治安等」,從而考慮大灣區是否達到智慧城市的目標。

何力治
何設計副董事總經理何力治指,發展智慧城市項目並無認證清單,但相信大灣區各地政府資助到位,再配合私人機構提供的軟件和硬件,就能創造全球獨一無二的灣區。

採用預製組件 減污染加快建築程序

論壇另一位講者、AD+RG建築設計及研究所國際有限公司總監林雲峯則提出,智慧城市並不是在科幻片才看到的未來生活,而是講求結合新科技和時尚,以現代化設計配合未來生活所需。智能元素除了應用在建築規劃方面外,「智慧城市可防止長者外出時迷路,或者提示他們已經離開了家居範圍,甚至有不同的科技產品可以幫他們做飯。此外,當人們走進智能家居,都可以盡享影視娛樂的新體驗。」

林雲峯指,佔地超過5.6萬平方公里的大灣區,能夠解決香港規劃和發展所面對的土地問題,提供更寬敞和優美的環境。他又認為,建造宜居的智慧灣區時,可以引入部份本港採用的建築模式,包括組裝合成法,在內地廠房大量生產安老設施的預製組件,減少地盤裝嵌造成的污染,亦有助加快建築程序。

林雲峯
AD+RG建築設計及研究所國際有限公司總監林雲峯認為,智慧城市講求結合新科技和時尚,以現代化設計配合未來生活所需。

物聯網和5G網絡技術 助監察建築物安全

智能大廈建築技術方面,人工智能安全檢測數據分析公司維視拍(RaSpect)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辛子雋表示,隨着物聯網和5G網絡技術急速發展,對監察大灣區內建築物的安全及穩定性都發揮很大作用。

他解釋,以往物業管理公司每五年派員檢驗樓宇結構一次,如果採用智能大廈建築技術,就可以實時取得建築環境數據,進行全面及綜合分析,例如監察喉管有否漏水、煤氣喉有否洩漏、牆身有否滲水、外牆石屎有沒有剝落、裂痕或缺陷等。「我們通過無人機、機械人或物聯網收集數據。以往檢驗工作既昂貴又需時長,是因為涉及很多人手操作,但現在相對電腦化及自動化,就可以減低檢驗成本 。」

辛子雋說,建築講求安全,而本港一向着重樓宇維修和檢測安全,可將這個優良傳統推廣至大灣區。除了新建的樓宇外,他指現有建築物亦可採用新技術,例如加設物聯網感應器,方便管理人員了解樓宇狀況。

大灣區政策措施出台後,辛子雋期望建築業界可以擴闊邊疆,把香港各項建築標準引進到大灣區,做到《規劃綱要》提出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將智慧城市的建設經驗傳承至年輕一代建築師。

辛子雋
人工智能安全檢測數據分析公司維視拍(RaSpect)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辛子雋表示,隨着物聯網和5G網絡技術急速發展,對監察大灣區內建築物的安全及穩定性都發揮很大作用。

[資料由香港商業電台提供]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閱讀更多

訂閱每週免費電郵通訊

亞洲商貿資訊,最快最新
多媒體方式展示市場先機
簡易介面,讓你隨時隨地輕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