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I及大數據分析
構建未來智慧之城
交通擠塞是不少城市常見的棘手問題,香港、東京、紐約、新加坡等大都會發展智慧城市,利用人工智能(AI)及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改善整體城市管理,提升市民生活質素。
2018年12月27日
早前,在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38屆香港秋季電子產品展(10月13至16日)的「創新科技論壇」,以「人工智能時代的技術和成功應用」為題,邀請知名科技開發商及應用商,剖析行業發展及新機遇。有講者表示,AI及大數據有助管理大都會交通運輸系統,令市民出行更為便捷。
個人化智慧出行
Thales亞太區收費系統副總裁Mick Spiers提到,利用最新的AI整合移動方案,可避免出行受阻。他指,全球人口將從目前的逾70億人增至2050年的逾90億人,面對未來嚴峻的交通問題,並非增建道路能解決,擁抱AI及大數據才是根本,該公司正着手研發智能移動方案。
智能移動方案有助實現智慧出行。他舉例說:「這是一種混合式出行,例如先乘電動車轉火車,再轉Uber走最後一里;手機應用程式會按交通工具類型、車資、低碳等個人出行喜好,以及實時路況分析,建議最合適的交通工具及路線,乘客可透過手機統一繳付車資。」個人化體驗讓出行更為便捷,亦有助紓緩交通擠塞。

3D空間數據增準繩度
Quanergy Systems開發的3D雷射掃描器LiDAR,則從路面管理方面入手改善交通擠塞問題。該公司亞太區業務與運營副總裁湯勁松表示,要提升預測道路交通狀況的準繩度,必需以實時的立體路面資訊作基礎,旗下的LiDAR可配合攝影機使用,收集道路行車距離、行車密度等3D空間數據,以作精準分析。
他指,澳洲阿德萊德(Adelaide)以應用該系統,未來將擴展至悉尼及布里斯本等地:「若配合Google地圖一併使用,系統可向駕駛者發出通知,預告將駛經路段的交通狀況。」

AI辨析功能應用廣
NVIDIA人工智能技術中心總經理羅建民解釋,學界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已提出AI技術,至2012年起有突破發展,全因它能與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器)作深度學習。他續指,目前約有2,000間公司專注開發人工智能在醫療、汽車、零售、金融科技方面的應用。
「AI的影像分析準確率逾97%,達超級人類水平。」他指,善用閉路電視、AI及大數據分析有助管理城市:「例如,智能視頻系統能夠辨認疑犯、追踪失車,警察可按此執法。」
此外,AI的商業用途廣泛。利嘉閣地產推出名為「Rica+」的「AI搵樓平台」,可協助前線代理為買家配對樓盤。該公司聯席董事譚宗秩表示,平台成功為公司吸納更多高質買家,它應用了機械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會按客戶喜好,分析類似樓盤的成交、估值、業主開價紀錄、新聞資訊、地段優勢等資料,從而推算出各樓盤的售出機率,讓前線代理能集中推薦「筍盤」,提升成交機會。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 金融及投資
- 科技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