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創堅持挑戰科技巨擘
AR智能眼鏡闖出新天
天時、地利、人和,再加努力,是成功的基本因素。但說到創業, 由零開始,還要做到世界知名,還需多一點點。在MAD Gaze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鄭文輝身上,看到的那一點點就是勇氣、傲氣和毅力。
2018年12月3日
連科技巨擘Google也做不好的 AR智能眼鏡,他卻勇於嘗試,並誓言要做得更出色。公司成立五年後,他終於排除萬難,成為世界第三大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 智能眼鏡生產商,產品遠銷歐美,並打進日本、韓國這些亞洲科技電子產品王國。
再創業挑戰科技巨擘Google
回想2013創立MAD Gaze時,當時20多歲的鄭文輝並非一無所有的小子。相反,他已經擁有一家發展得相當不錯、香港數一數二的電腦程式公司,年賺千萬元。但他偏偏選擇由零開始,去做一門當時連科技巨擘Google也做不好的生意- AR智能眼鏡。
「我創業並非為錢,我做人鍾意為自己訂立一些很大的目標。編寫手機程式發展無疑是很好,但在我看來,發展已到頂點。況且,寫手機程式就算多成功, 也只是在香港出名而已。我想做一間世界知名的公司,衝出香港。」

傾盡全力 專注研發AR智能眼鏡
要衝出香港,鄭文輝看準了AR智能眼鏡的發展潛力。當時,市場上已有Google、Epson等國際知名大機構生產的AR智能眼鏡,可惜反應非常一般,鄭文輝卻從中看到機會。
「就是看到AR技術將會愈來愈普及,但Google Glass卻有很多問題,市場上未有一副真正令用家滿意的AR智能眼鏡,這是機會。沒錯,Google是名氣大,但畢竟它的核心業務是互聯網,不是AR智能眼鏡。我有信心,只要專注做研發,一定會做得比Google Glass好。」鄭文輝肯定的說。
話雖如此,但鄭文輝深知這一次可能會「一舖清袋」。「坦白說,我當時覺得(做AR智能眼鏡)成功率是少於1%。但我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喜歡研發的人,要研發出一個世界通用的產品,但同時又有市場機遇並不容易。好像手機,全球市場龐大,但已有很多大品牌在做,你再做最多也只是優化產品,很難在市場上分一杯羹。但AR智能眼鏡不同,這是未來的大勢,是全球的人都會用到,機會可謂千載難逢。沒有理由不做吧?機會是很微,但我仍然決定奮力一搏。」於是,鄭文輝孤注一擲將之前在程式公司賺到的2,000萬元全部投入研發AR智能眼鏡。

三年零收入仍堅持 打動投資者
2016年,第一代MAD Gaze AR智能眼鏡終於研發成功, 投入的資本亦已一早用完。要再進一步生產MAD Gaze就必需融資。可惜由於Google Glass當時推出後市場反應一般,影響了投資者的意欲。「融資的確有困難,我們見了差不多300位投資者,他們(潛在投資者)都會問:『Google都做不好的事,你有什麼本事會做到?』所以真正願意投資的人很少。」
處於未知,人自然會動搖。但這便是考驗,更要勇往直前走下去,要相信自己的付出是會被看得見的。最後,鄭文輝找到了。
「 很多人賺到錢都會袋袋平安,但我們居然肯all-in,自資2,000萬元放入公司。更甚的是, 團隊三年來零收入都沒有放棄,可能投資者見到我們團隊肯搏、肯堅持,於是向我們注資 1,050萬元人民幣。 」

屢敗屢戰 「做得比Google好」願望成真
可惜,創業的路並非就此一帆風順 。第一代MAD Gaze推出後,市場反應一般,當然更沒有「做得比Google好」,只是勝在價錢比較平。「 真的有少少挫敗,與自己的預期有落差,不太接受到。但沒有辦法,市場清晰地告訴你:你的產品未夠好。 但都無辦法,只能再研究怎樣可以做得更好,例如是光學上的改良等。」
當時AR智能眼鏡技術未算很成熟,每想行前多一步,鄭文輝都會遇到不同的阻力。 「人才方面,香港當時製造手機背景的人有很多,但做AR智能眼鏡的卻沒有。有些技術問題是從來沒有人懂得答案,是靠團隊一步步摸索出來。生產的廠房也一樣,可能沒有做AR智能眼鏡的經驗,總之問題多多。」
遇難排難,MAD Gaze第二代X5在半年後終於面世, 解決了Google Glass未解決的問題,例如是在室外的陽光環境下都清晰看到屏幕內容,以及將視野擴闊。直至這一刻,鄭文輝終於做到最初的豪言「比Google Glass更好」。
「(第二代)銷量大幅增加兩萬部,錄得6,000萬元營收。很多本來用開Google Glass的客人都轉用我們的產品,我先開心少少,但絕對不滿足。隨著X5的成功,MAD Gaze又再獲得融資,之後再推出第三代Vader。」鄭文輝笑道。

藉貿發局展覽走向國際
有好產品,也要有銷售渠道。MAD Gaze目前四成的訂單來自歐美,主要是B2B 的商業客戶,例如有中移動、IBM、微軟等。在零售方面,主要靠世界各地的代理商拓展市場。
「我們每年4月及10月都參加貿發局主辦的香港電子產品展,因為展覽匯集了世界各地的行內人士,有助提高產品知名度及尋找代理商 。就好像我們在今年貿發局的秋季電子展中簽到很多海外代理商,有美國、台灣、星加玻、韓國,另一個澳洲的(代理)也在洽談當中。新簽的代理中,既有B2B,也有B2C,大大幫助我們拓展海外市場。」鄭文輝表示, 公司下一步會加大力度拓展B2C市場

料未來可取代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
「在未來,AR智能眼鏡不但可以取代平板電腦,甚或可以取代智能手機,屆時用戶可以手勢或聲控方式打電話及發短訊。再者,其他大品牌如蘋果、華為亦已蓄勢待發,計劃推出AR智能眼鏡,屆時將會炒熱整個市場氣氛,AR智能眼鏡的市場潛力將相當厲害。但同時正因為這樣,我們的危機感很大,必需在技術、市場開拓上做好策略性部署,迎戰大品牌的挑戰 。 」
MAD Gaze目前已着手研發第四代AR智能眼鏡,但鄭文輝坦言,研發成本急升,由第二代的2,000萬元倍增至第三代的4,000萬元,所以融資就顯得非常重要。「早前參加香港貿發局主辦的『創業快綫』比賽獲獎後,獲引薦與投資者會面,以及有各個行業的專家就我們的業務發展給予很多寶貴意見。」鄭文輝透露,目前正與一些投資者洽談融資的事,相信很快有好消息。
要讓全世界人認識
上市集資是很多初創企業的目標,鄭文輝亦不例外,不過,對於上市,他有自己的獨特看法。「我把公司上市的目標不是為錢。會不會被人收購?我拒絕。我覺得創業最興奮是進入高速發展的行業,跟一些國際知名的大公司競爭,我是要全世界的人都識得MAD Gaze這個AR智能眼鏡品牌,都知道香港有出色初創企業。」鄭文輝信心滿滿的說。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 科技
- 眼鏡
- 香港
- 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