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港發明家戰勝讀寫障礙
穿戴式健康科技籌資金
運用創意不僅能解決問題,也能開拓一片天地。擁有三個碩士學位的牛津大學博士生禤彥勳自幼患有讀寫障礙症,但他投入個人興趣,努力研究和發明出多項得獎的創新設計,現更為推廣醫學科技,成為創業家。
2018年10月19日
禤彥勳在大學時代已醉心開發醫療機械人,為將技術商品化,其於2015年自組科創公司,致力推廣穿戴式健康科技,並進駐香港科學園,成為旗下培育公司。今年5月,禤彥勳獲得科學園的資助,參與在杭州舉行的「創新升級.香港論壇」,首次為其發明和研究尋求內地投資者。
改用視覺學習法 弱勢變優勢
初創企業MedEXO Robotics創辦人及發明家禤彥勳雖患讀寫障礙症,卻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他憶述:「我用手指或熒光筆聚焦要閱讀的文字,也盡量從圖像和影片入手,汲取知識。」
他坦言自己從不對學業成績寄予厚望,反而修讀造福社會的學科,並積極發掘個人興趣:「我尤其熱愛科學、動作、創新和設計,也喜歡砌積木、模型和機械人。我認為從設計機械人入手,是自己能力範圍做到的事情,所以自中學年代起,便積極參加發明比賽。」
禤彥勳不斷嘗試,終憑發明機械義肢奪得首個奬項,其後他研發了發冷發熱背心、供聾人專用的穿戴式跳舞手帶等裝置,同樣獲得重要奬項,展現其發明才華。
當時,他並沒有創業念頭,只想在學院裡埋首研究工作,並入讀倫敦帝國學院的「醫療機械人與圖像引導介入研究」碩士課程,專注研發加強柏金遜病人手部活動能力的機械手套。在深造過程中,他領略到創業是讓大眾享用醫學科技的門徑,畢業後遂一邊修讀牛津大學博士學位,一邊在港開設公司,研發及生產可穿戴式外骨骼輔助裝置。

香港創業稅率低 資助多
創業的成敗取決於「天時、地利、人和」,禤彥勳亦把握醫學及健康科技創業的時機。他認為:「全球人口老化,各界關注老人健康問題,市場渴求醫學及健康科技,藉以解決老年疾病問題。香港和內地政府也著力推動大健康、大數據、醫學及醫療科技,令相關類別的科技創業真正起步。」
雖然英國盛行醫學及健康科技學術研究和創業,但禤彥勳仍選擇以香港為創業基地。「在香港創業可享成本優勢:稅率低,稅制簡單是其一,其次是衣食住行開支遠比英國低。以香港作為據點,在內地採購零件和製造產品亦較為方便。如果從英國網購內地零件,加上運費後,成本最少高十倍。」
他又指,香港提供不少創業或科研資助計劃,自己成立MedEXO Robotics後,亦成為香港科學園旗下培育公司,獲僱用員工及樣辦製作等資助。現時禤彥勳暫時休學,全力投入創業。

照顧用家需要 實用性為先
美國、日本流行類似電影《鋼鐵人》(Iron Man)的外穿式機械人概念,禤彥勳自言很想製作機械人,但不能純粹為興趣而作。「怎樣才可幫助他人?如果能幫助手部活動不便的人移動手部,機械裝置才顯得有意義。我從小處入手,構思了穿戴式機械手套,協助柏金遜病人克服手震問題。」
由禤彥勳發明的機械手套先後為他贏取社投基金、科技基金、學院基金、創業基金的奬金和資助,但他亦坦言要因應市場實況而調整設計。「現實與想像是兩回事,用戶認為機械手套較笨重,他們想要簡單的輔助工具,於是我改變策略,轉而開發具刺激作用的步行輔助工具。機械手套則用作搬運工具、中風病患等專用的復康工具。」
禤彥勳研發的外掛式步行工具相當「貼地」,可輔助柏金遜病人克服碎步、僵步不前等凍結步態問題。「腰帶在穿者的前方投射雷射光線圖案,指引他走路。放置在鞋內的震動腳墊會左右輪流震動,提示穿者要走的步伐。腳墊具感應器,可收集數據。」
步行輔助器只售3,000港元,禤彥勳認為要把產品平民化,讓病人負擔得起,這亦是MedEXO Robotics的創業目標:先開發健康科技產品,繼而開發醫療科技產品。
經營初創企業,不時要籌集資金,盡量約見投資者,禤彥勳亦不例外。他不諱言:「約見數百名投資者,才獲得一次注資機會。投資者不僅投資在項目的前景上,也投資在創辦人的誠信和能力上。」

「創新升級.香港論壇」 覓內地投資者
今年5月,MedEXO Robotics獲得香港科學園的資助,參與由香港貿發局在杭州舉辦的「創新升級.香港論壇」,首次尋求內地投資者。「我們參與了初創募投提案活動和商貿配對服務,不少內地風險基金代表與我們洽商。部份基金專門投資醫學科技、機械人項目,他們也對硬件項目感興趣,並會衡量項目在內地或全球市場的發展潛力。我們現正跟進兩至三個杭州風險基金的注資意向。」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 科技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