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美貿易角力或持續
港商宜加速拓新市場
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早前出席「2018亞洲商貿論壇」時表示,雖然中美貿易戰迄今對香港影響輕微,但香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貿易保護主義有可能維持5至10年,市場要面對和過去自由貿易市場不同的局面,港商要及早開拓新市場及分散生產程序。
2018年7月13日
「中美貿易戰暫時只會減慢香港對外貿易的增長,不會帶來全面的經濟衰退,我們預計今年香港出口增長6%。然而,面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的香港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關家明說。
轉移目標市場至新興國家
關家明呼籲港商以貿易多元化及開拓新市場來應對環境轉變,例如把部份生產工序外移、把目標市場由歐美等發達國家轉移至新興國家。「港商可考慮減少與提倡貿易保護主義的國家的生意往來,並加強發展中國內地、印度及東盟國家的業務。」


出口增長放慢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會上指出,美國對中國的首批徵稅清單對香港影響有限,因經香港轉口至美國的相關貨物總值為470億元,佔香港整體貨物出口總值僅為1.2%;若加上第二批清單,受影響商品價值將升至530億元。至於中國的增稅清單,美國經香港轉口至內地的受影響貨值為117億元,佔整體約0.3%。
「我們估算這對香港GDP的直接影響約為0.1%至0.2%,現階段難以預測貿易戰日後發展,若繼續升溫,有機會影響內地及全球貿易及投資氣氛,引起金融市場波動,對香港帶來更大的直接和間接影響,我們因此必須作好應對的準備。」


港企或減人手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郭振華於同一場合表示,最新調查發現,中美貿易戰對香港經營模具、塑膠製品、醫療輔助檢測工具設備、自動化工業設備等企業影響較大,部分廠商更計劃搬廠房或減省人手,裁員人數最高達500人。
「雖然美國方面已設立關稅寬免期供申請,但若中美貿易戰持續,難免影響在內地設廠的港商業務,如令入口原材料成本增加等。」

研討會助港商應對挑戰
香港貿發局將於7月18日舉行題為「中美貿易糾紛:應對策略及案例研究」研討會,邀請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代表以及美國關稅法例專家擔任講者,向港商講解出口報關策略並分享成功案例。該美國律師行作為全球最大的國際貿易、海關事務及進出口相關事務的服務機構之一,熟悉國際貿易規例及海關法規,具豐富處理貿易糾紛經驗。登記留座:http://hkmb.hktdc.com/tc/1X04VPX0/event/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研討會-「中美貿易糾紛:應對策略及案例研究」
相關網頁:
-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 - 中美貿易戰火燃起 香港公司自保有法
-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2018年年中香港出口評估:中美醞釀貿易戰 增長前景添變數
-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美國拒延長鋼鋁關稅豁免 全球貿易戰爆發風險上升
延伸閱讀:
- 金融及投資
- 物流與供應鏈
- 香港
- 中國內地
- 北美洲
- 中南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