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飲食業邁向智能化
提升效率、省成本
香港人生活步伐急促。對打工仔而言,每天午飯時間有限,還要先花時間輪候排隊落單、付款,才可享用午餐。為了提升服務效率,同時解決飲食業經常人手不足及租金上漲的問題,不少飲食集團近年逐步將智能技術應用於不同範疇,包括銷售、付款、品質監察、生產程序等等。
2018年3月20日
早前由香港貿發局主辦的「香港國際特許經營展」,焦點之一是以「智能科技時代的飲食業創新」為題的研討會,邀得多位餐飲業界龍頭及資訊科技代表,就電子支付、智能科技、運端應用三方面作討論。
電子支付解決人手不足
電子錢包是全球發展的新趨勢,芬蘭等北歐國家已逐步取消實體貨幣以減低社會成本。中國內地電子支付的勢頭亦相當強勁,有商戶選擇只要電子支付、拒收現金。本港不少餐飲集團已引入電子支付, TNG Wallet 業務發展總監李志誠認為電子支付有助餐飲業在多方面減省成本,「餐飲業要處理大量現金,請解款員運送是成本,到銀行存入大量現鈔硬幣又須手續費,使用電子支付可減省這些開支。另一方面,餐飲業一直有人手不足的問題,使用電子支付可簡化支付流程,減省人手上的成本。」
稻香集團資訊科技總監郭銘輝亦認同此觀點,「人手是緊張的,尤其樓面方面,招聘並不容易。現時集團已在內地試行電子點餐,以至電子付款的一條龍服務,用家透過手機以微訊點餐,只要掃瞄桌上的二維碼(QR Code)即可點餐。另外,內地可用微訊付款,亦會有電子發票,整個方案是針對樓面人手不足而考慮的,未來集團也會在香港逐步引入電子支付功能。」
太興飲食集團則選擇使用 iPad 落單,集團董事總經理何小鋒表示,品牌使用 iPad 落單後,流程改動減少了人手的需要,而流程加快,也令回桌的速度提升。

以智能科技控制質素
創新科技不但可簡化銷售過程,同時可應用到生產線上。美心集團的繆曉格就指出:「美心的業務範疇多,單是店鋪已有逾 1,000 間,品牌有 60至70 個,每日要應付 60 多萬人的需要,沒有科技根本無法應付。」他更表示,新技術可應用在生產、品質監察等多個層面,公司亦樂意嘗試不同的新科技,如機械手、無人機等。「生產上,『世界十大機械手』我們就採用了一半。先前亦測試了無人機送餐的可行性,還找來機師設計航道。」繆曉格特別提到,使用新科技要從新科技的角度思考。「從前考慮焗爐的設計時,會以人手可觸及的位置作考慮,但今時今日已要用機器人的角度思考,例如機械手可延伸到更高的位置。」
除了提升生產效率,科技也是控制質素的竅門。太興飲食集團多年前已引進自動炒鑊、可編程的燒豬機。太興飲食集團何小鋒表示,運用智能設備之初,同樣是人手上的考慮。何小鋒說:「行業人手不足的情況明顯,廚師尤其難聘請。使用智能設備處理食物,可降低招聘的門檻。我們的自動炒鑊已發展到可提出指令,提醒操作者下食材和醬料,更能控制質素。」不過他也補充,智能科技在可見的短期內不可取代真人,人才對餐飲業來說仍是相當重要。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 食品及飲料
- 科技
- 香港
- 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