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商貿全接觸

搜尋表單

語言

  • EN
  • 繁
  • 简
訂閱
  • 商貿日誌
  • 我的資訊
  • 聯絡香港貿發局
  • 關於香港貿發局
  • hktdc.com

Section Menu

  • 多媒體
  • 商貿頭條
  • 成功之道
  • 營商有法
  • 貿發情報
  • 跳出香港
  • 潮流創富
  • 經貿研究

搜尋表單

語言

  • EN
  • 繁
  • 简
訂閱
商貿全接觸

Section Menu

  • 多媒體
  • 商貿頭條
  • 成功之道
  • 營商有法
  • 貿發情報
  • 跳出香港
  • 潮流創富
  • 經貿研究

https://hkmb.hktdc.com/tc/1X0ADEN7

跳出香港
已保存
分享 / 發送

請在微信中掃描二維碼然後按「...」以分享

由製造走向創造
粵港澳大灣區商機無限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迅速,中國商貿蓬勃,但重點是如何把握當中機遇。去年3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正式提出和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以超越紐約、舊金山和東京三大灣區為目標,為國內營商環境以至投資氣氛帶來根本性的轉變。

2018年3月21日

文章概覽

  • 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陳越華表示,廣東省已是全國最重要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相關企業有兩萬多家,2016年申請專利超過50萬項,國際專利兩萬多項。
  • 中信銀行(國際)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博士相信,粵港澳大灣區的GDP 將於2020 年追平東京灣區,而2030 年的GDP 總量更可達4.62 萬億美元。
  • 廖群博士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旨在打造跨境及跨制經濟關係新模式,規格上是香港及珠三角合作的升級版。
  • 由香港貿發局主辦的首屆「創智營商博覽」(SmartBiz Expo)吸引了500 多家來自43 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商,協助中小企增強競爭力,並鼓勵他們走上創科之路。博覽的「商機區」匯聚東莞、江門、佛山、中山、廣州、深圳、珠海及惠州等灣區城市的企業,焦點集中在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投資合作機會上。

    大灣區城市群包括粵港澳區內的11個城市,大部分屬廣東省轄下。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陳越華在研討會上介紹廣東省的概況,「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經過40年的改革,已成為中國第一大的經濟體系,在經濟發展、科技產業、創新科技以至服務業都在全國領先的位置。」

    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陳越華
    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陳越華在研討會上簡介了現時廣東省在中國以至全球的經濟地位。

    廣東成科技創新中心

    「世界工廠」是不少人對中國的印象,而廣東省的製造產業更是源遠流長,全球不少科技產品都以廣東省為生產地,包括手機、液晶電視和空調等。陳越華表示,廣東省已是全國最重要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相關企業有兩萬多家,2016年申請專利超過50萬項,國際專利兩萬多項。他認為,廣東省「世界工廠」的角色已有所轉變,由「廣東製造」走向「廣東創造」。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下,廣東省對外開放的門戶亦會愈來愈大,鼓勵更多的創新產業。

    另一主講者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博士,就以當中戰略來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的形成和意義。他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由來已久,早於1994 年已由時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的吳家瑋提出參照舊金山灣區建設港深灣區。

    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博士
    中信銀行(國際)有限公司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博士仔細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形成,並指出打造跨境經濟關係新模式對香港的影響深遠。

    粵港澳打造跨境經濟

    廖群博士提到大灣區的政策地位,「國家發展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提出了不少發展策略,而粵港澳大灣區跟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就被並列為三大國家級區域發展策略。另外,粵港澳大灣區同時也是一帶一路的銜接點和配套,在一國兩制下,更是推進港澳和內地經濟融合重要的一環。」

    比起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在土地面績和人口上有明顯的優勢。廖群博士預期,粵港澳大灣區的GDP 將於2020 年追平東京灣區,而2030 年的GDP 總量更可達4.62 萬億美元,大大超越東京灣區的3.24 萬億美元和紐約灣區的2.18 萬億美元,成為世界GDP 總量第一的灣區。

    廖群博士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背後更有把有關地區「大都會化」、建立灣區經濟等意義。 「建構大灣區就是打造二區九市大都會,而大都會則是人類城鎮化的發展方向。大、中、小城鎮同時發展,慢慢向大都會集中,小城鎮亦會協調發展。另外,從世界數據所得,全球六成經濟量都集中在灣區,打造大灣區可提升城市群自家的競爭力。」

    他指出,打造跨境及跨制經濟關係新模式對香港的影響深遠。 「80 年代,香港及珠三角以『前店後廠』的模式合作,但在2003 年提出的『泛珠三角合作模式』並無實際性進展。粵港澳大灣區旨在打造跨境及跨制經濟關係新模式,規格上是香港及珠三角合作的升級版,地域縮小了,但合作方式更為現代化,未來更可劍指泛珠三角,對香港的影響更為深遠。」他補充,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自由市場、國際化、法制、低稅等體制優勢,能夠在物流、專業服務、地產等產業上,與深圳、廣州及其他地區互補優勢。



    相關網頁:

    • 創智營商博覽
    • 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 – 中國貿易之「主要趨勢」



    延伸閱讀:

    • 善用廣東自貿區優惠 創業資助促港珠合作
    • 乘一帶一路及大灣區 貿發局助企業迎機遇
    • 以全球化破解保護主義 一帶一路重整經濟秩序
    • 貿發局與佛山簽協議 助企業拓大灣區商機
    返回頁首 ^
    資料提供
      主題:
    • 物流與供應鏈,
    • 金融及投資,
    • 會計服務,
    • 香港,
    • 中國內地,
    • 粵港澳大灣區,
    • 廣東,
    • 創智營商博覽,
    • 科技產業,
    • 跨境經濟,
    • 珠三角
    • 物流與供應鏈
    • 金融及投資
    • 會計服務
    • 香港
    • 中國內地
    首頁

    文章概覽

  • 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陳越華表示,廣東省已是全國最重要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相關企業有兩萬多家,2016年申請專利超過50萬項,國際專利兩萬多項。
  • 中信銀行(國際)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博士相信,粵港澳大灣區的GDP 將於2020 年追平東京灣區,而2030 年的GDP 總量更可達4.62 萬億美元。
  • 廖群博士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旨在打造跨境及跨制經濟關係新模式,規格上是香港及珠三角合作的升級版。
  • Article Topics

    文章主題

    物流與供應鏈24710
    金融及投資24665
    會計服務24596
    香港37021
    中國內地36293

    文章主題

    物流與供應鏈24710
    金融及投資24665
    會計服務24596
    香港37021
    中國內地36293
    粵港澳大灣區106521
    廣東82637
    創智營商博覽123884
    科技產業127427
    跨境經濟127428
    珠三角78727

    Social Share

    關注我們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newpaper-img

    訂閱每周電郵通訊

    banner-img


    本人確定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可將上述資料編入其全部或任何資料庫內作為直接推廣或商貿配對﹝因而可能成為可供本地及/或海外公眾人士使用﹞,以及用於貿發局在私隱政策聲明中所述之其他用途。本人確認已獲得此表格上所述的每一位人士同意及授權,將其個人資料提供予貿發局作此表格提及的用途。


    *此選項是按歐盟有關保護個人資料法律的要求而設,對於非歐盟/歐洲經濟區的客戶,請略過此項。

    謝謝

    感謝閣下訂閱香港貿發局市場資訊。

    interest_article

    相關文章

    2021年1月19日

    香港作為大灣區金融科技企業發展的平台

    2020年12月31日

    內地修訂會計師事務所質量管理準則

    2020年12月14日

    走出疫境:合規風險管理員

    2020年12月7日

    香港初創故事:金融體系監管應進守得宜

    Related Events

    相關活動

    2021年1月28日

    (網上直播)「T-box X Google 工具應用」工作坊系列:「商機解密 ─ 剖析印尼中小企業的數碼經濟機遇」

    2021年3月10至12日

    第56屆中國 (廣州) 國際美博會 - 春季

    2021年3月10至12日

    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 - 上海, CHIC 2021 (春季).香港館

    2021年10月27至30日

    國際環保博覽 2021
    活動搜尋

    使用者登入

    • 註冊新帳號
    • 索取新密碼

    Footer Menu

    • hktdc.com
    • 關於我們
    • 新聞中心
    •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聲明
    • 網站導航
    • 京ICP备09059244号

    Footer Logo

    Copyrights

    Copyright © 2021 Hong Kong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文章

    電郵
    LINKEDIN
    WeChat
    FACEBOOK
    TWITTER
    WHATSAPP

    ID: HKTDCofficial

    如仍未成為登記用戶,請即登記!

    設計「我的資訊」

    successfully added on your p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