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貿易仍持強硬立場
2017年10月13日
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最近在北京與中國高層官員會晤,顯示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預定今年秋天訪問中國之前,兩國貿易關係依然緊張。雙方表示願意和平解決分歧,但如有需要,會採取更強有力的行動。與羅斯會晤的中國官員有總理李克強、副總理汪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商務部部長鍾山、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
美國商務部的新聞稿說,羅斯和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與中國總理李克強等人就美國對中國經常提出的關切問題進行了「友好坦誠的意見交流」,其中包括對美貿易順差、知識產權保護、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以及美國公司缺乏公平互惠待遇」等問題。羅斯重申,上述和其他問題須有「具體成果及有意義的行動」。會晤還表明,雙方就美國貿易代表辦事處正在進行的301調查仍存在矛盾。這次調查涉及中國在技術轉移、知識產權保護和創新等方面的行為、政策和做法,可能導致美國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徵收額外關稅或實施限制措施。
新聞稿稱,羅斯「一再強調有需要採取具體行動」,處理美國在這些事項上所關切的問題,並重申若合作的努力沒有成果,美國將「採取行動捍衛美國工人和企業」。據報道,中國官員回答說,一旦美國採取任何可能的行動,他們會作出相同的舉措以作回應。同時,美國商務部表示,雙方同意通過談判解決雙邊貿易摩擦問題,而中方也「不斷強調對話比單方面行動為宜」。
與此同時,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9月18日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演講時表示,人們對特朗普政府的貿易政策應該「期待改變,期待新的做法,並期待行動」。值得注意的是,萊特希澤表示,美國「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在全球貿易體系中與中國打交道。他說,中國是對這個體制「前所未有」的威脅,因為「他們的統合力量龐大,得以發展經濟,並提供補貼、打造龍頭企業、強制技術轉移,以及扭曲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市場」。談及美國貿易代表處正在對中國知識產權做法進行的301調查時,他表示「有許多證據表明有問題」,並警告說,如果現有手段不足以解決問題,「我們會設法制訂其他補救措施」。
他表明將會主動克服市場扭曲,實現「自由公平的競爭」。他說,美國有「不少我們不認為符合我們利益的貿易協定,但這些問題談了多年都沒有起作用」。相反,美國「必須使用一切手段,使從事非經濟行為者付出高昂代價,並說服我們的貿易夥伴公平對待我們的工人、農民和牧場主」。他說,特朗普政府「有不同的理念,轉變將會出現」。
談及美國現有的貿易協定,萊特希澤重申他與美國總統的立場,就是「關鍵在於貿易逆差」,不過他沒有進一步解釋。相反,他認為「貿易規則」是導致美國產生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並特別舉出美國對汽車徵收的關稅較其他發達國家為低、貿易夥伴進行邊境稅收調節和幣值低估等例子。他還說,在確定美國現有的自由貿易協定是否「對我們有利」時,會考慮貿易逆差的變化,並建議白宮設法重新談判那些導致「不平衡」的協定。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美國政府已開始重新談判的一項自由貿易協定,萊特希澤對談判能不能在今年底之前結束不置可否。他說:「我們在某些領域進展得很快。」他也提到,按時間安排每輪談判相隔3個星期,而已舉行的兩輪談判似乎沒有取得重大進展。
萊特希澤的批評大多集中在世界貿易組織。他認為,世貿組織並非設計來成功應對中國如此規模的重商主義行為,因此美國「必須找出其他辦法捍衛我們的經濟制度」。他也懷疑世貿組織今年12月部長級會議能否達成「談判結果」。他說:「我們願意參與一些領域的談判,不過似乎每個問題都有障礙。」他希望部長級會議就世貿組織的未來工作達成協議,但沒有說明這些工作應否包括就服務貿易和其他部門的自由化持續談判。他指出,美國貿易代表處正研究美國應採取哪些舉措,可望在一兩個月內完成。
萊特希澤特別批評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直指其「有缺陷」。他說:「其實多年來這個機制削弱了我們討價還價才達成的協議,或是強加予我們未有同意承擔的責任。」他將這些困難歸因於美國認為世貿組織協議是一項給予參與者具體權利的合同,而其他成員則「傾向於認為它們是不斷改變的管治方式」。他表示,鑒於解決爭端機制是「世貿組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解決這些分歧是「我們必須做的事」。
- 美國
- 北美洲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