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創新技術商品化
納米發明衝出香港
納米是長度單位,一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具體表示一納米與一米的分別,大概相當於一粒波子與整個地球。如此微小的納米技術,卻被視為另一次工業巨大變革,可締造龐大商機。
2017年6月1日
被創新科技署指定為香港納米技術及先進材料研發中心的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有限公司(NAMI),歷年來見微知著,與不同企業合作完成多個商品化的項目,奠定科研領導地位。
NAMI行政總裁余宏德表示,作為香港其中一間非牟利研發中心,NAMI有超過150名科研專才,把不少創新技術成功轉化成商品,包括納米纖維口罩、泡沫混凝土、廢料循環再造技術、用於可穿戴電子產品的嶄新電池材料等。

技術轉移成關鍵
在余宏德心目中,香港的納米科研水平不遜歐美,但關鍵是將研究成果轉化為配合市場需求的商品:「我們除研發先進技術外,更為業界構建技術商品化平台,聯繫眾多本地及海外企業,在生物及保建、可持續能源、環保技術、建築及屋宇材料,以及固態照明、顯示及印刷電子等範疇合作,共同推動技術轉移和商品化工作。」
其中一個科研成果商品化例子,是早前於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2016」中獲頒銀獎的納米纖維智能口罩。該口罩應用了NAMI的納米纖維物料,可有效殺菌及隔絕超過99%病毒,具醫療級別的N95認證外,又透氣和輕便。此外,有鐘表業廠商運用NAMI的柔性鋰電池技術,生產可屈曲的超薄充電表帶,以解決現時智能手表續航力不足的問題。

加強港企競爭力
為物色理想合作夥伴,NAMI經常參與香港貿發局展覽及交流活動如亞洲知識產權營商論壇。余宏德認為,NAMI與貿發局目標一致,希望幫助本地企業增強競爭力:「我們必須與企業合作,才能達成技術轉移的目標。而貿發局作為連繫者,則能為本地企業開拓新的市場及創造環球機會。與貿發局合作,使我們接觸到尋找技術合作夥伴的企業,有助提升他們在本地及海外市場的競爭力。」
近年NAMI更將香港科研成果帶到海外。前年6月NAMI參與貿發局於芝加哥舉辦的「邁向亞洲 首選香港」活動,結識了跨國精密儀器企業AP Group的CEO,雙方在場一拍即合,及後更積極商討業務合作,部署在全球市場締造新商機。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