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印度商機:東西部邦份營商環境比較(2)
印度西部是進入這個13億人口市場的最佳門戶
2017年5月4日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探討印度東部與西部的生產環境,而本部分則比較相關邦份在營商便利改革中的表現。
印度西部營商便利度領先全國
在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生產要素成本並非唯一的營商考慮因素;事實上,政府政策、法規和商業文化等條件也十分重要,在作出最終投資決策前,必須小心衡量。雖然過去幾年,印度大力推動營商便利改革,可是各邦實施的經濟政策大不相同,因此營商環境仍然參差不一。各邦政府面對選民不同的要求,對外資企業各自採取不同方針。一些邦份亦有繁複且令人窒息的官僚制度,對外國投資者或會是嚴重的威脅。
營商便利改革
莫迪在擔任古吉拉特州首席部長期間,主要舉措之一就是進行營商便利改革。自2014年出任印度總理以來,莫迪就將這項政策擴大到整個印度。營商便利改革旨在提高印度的競爭力,增加製造業出口。
自2015年起,印度每年進行營商便利度評估,以衡量各邦的改革進度。各項改革措施均給予評分,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內容:邦級單一窗口監管及財政優惠審批、強制性稅務電子登記及申報、精簡工程許可證申請手續、簡化環境及勞工合規程序,以及推行司法改革以解決商業糾紛。在營商便利改革中,古吉拉特邦的排名一直處於前列;至於奧里薩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在2016年的排名仍在古吉拉特邦之後幾位,但得分都顯著上升。

雖然馬哈拉施特拉邦在2016年營商便利度排名中落後於古吉拉特邦和奧里薩邦,但作為印度的金融及商業中心,該邦積極與大型企業洽談投資協議,並提供特別優惠以吸引外資。此外,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基礎設施完善,有利商業及製造活動(見下文)。
雖然東部各邦正加緊進行營商便利改革,不過官僚主義仍然盛行。這似乎是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問題,東部各邦(尤以西孟加拉邦為然)需要一段時日才能改變官僚文化,並像印度西部一樣藉此大獲裨益。因此,投資者與東部各邦政府打交道的行政成本依然較高。
無論如何,正如上述,奧里薩邦在營商便利改革方面的排名不俗,而其首府布巴內什瓦爾(Bhubaneswar)更於2012年獲世界銀行評為「印度最佳營商城市」。許多人亦認為該市是印度最有前途的二線城市。
西部各邦較有營商經驗
印度東部與西部各邦在政治、經濟及文化遺產方面對比鮮明,因而對商業及外來投資的態度出現明顯分歧。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以及旁遮普邦(Punjab)和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等其他積極的邦份,都以競爭型聯邦制的方式[1],爭相吸引跨國企業前來投資。西部各邦願意在大型外商直接投資項目上對外資企業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條件。這些邦份之間已形成一種積極的競爭性協同作用,有助加快營商便利改革,並進一步改善商業環境。
文化上,古吉拉特邦人及馬哈拉施特拉邦人常譽為印度的創業家,因為這兩個邦有很多人擅長與外國公司做生意,經驗豐富,並善於遵守國際商業標準。國際投資者在這兩個邦較易找到商業文化契合的商業夥伴。例如,馬哈拉施特拉邦創業發展中心就舉辦創業培訓計劃,以及其他專門針對銀行、農業科技及食品加工的定期培訓班。
此外,古吉拉特邦及馬哈拉施特拉邦有不少印度企業集團總部,如阿達尼(Adani)、馬恒達(Mahindra)、瑞來斯(Reliance)及塔塔(Tata)等,而中小企業亦為數眾多。另一方面,兩邦有較多的資金和商業人才,有利外商進行合資經營。這點對外資企業十分重要,因為他們在印度開展業務時,需要招攬當地商業顧問、代理商,甚至股權合作夥伴(某些行業有此規定)。
至於印度東部,當地的創業精神從來沒有像現時那樣強烈。西孟加拉邦的受訪者不時提醒香港貿發局研究部,即使在殖民時期,當地人也渴望加入印度公務員系統當官,而不是做商人。不過,這種情況可能正在改變。西孟加拉邦首席部長Mamata Banerjee表示,邦政府一直為創業人士提供一切必要的幫助,以便設立及經營企業,其中特別重要的是向微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提供信貸的計劃。邦政府亦按印度西部的做法,設立myEnterprise.wb.gov.in單一窗口,以處理所有業務申請、資料及表格。同時,還與印度管理學院加爾各答分校合作,培訓西孟加拉邦官員,以瞭解如何教育及協助創業人士開展業務。
西孟加拉邦從未宣稱是印度最方便營商的邦份。自1970年代後期起,30多年來該邦一直由共產黨管治,發展受阻,即使在近期,民粹主義政府及政黨仍對該邦的政策制訂有重大影響力。諸如土地使用或企業投資等問題往往高度政治化,肯定對在西孟加拉邦營商帶來一定風險。
香港貿發局研究部在奧里薩邦採訪時得悉,與西孟加拉邦相比,在該邦營商受到的政治干預較少。然而,該邦現時只是剛剛開始加快改革步伐,以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資,由於發展較遲,在營商便利方面還不如西部各大邦。從下表的印度四邦外商直接投資額中,這情況可見一斑。印度西部營商環境較完善,對外商直接投資甚有吸引力。

印度西部基礎設施較佳
對考慮在印度從事製造業務的海外公司來說,特別是在中央政府推行「印度製造計劃」(Make In India Initiative)後,印度西部的基礎設施比東部為佳。外資企業一般在經濟特區經營,特區內有專門建造的基礎設施及公用設施,並提供稅務減免以及單一窗口清關服務。古吉拉特邦及馬哈拉施特拉邦已建立多個經濟特區,專為眾多不同行業而設,包括電子產品、資訊科技、資訊科技化服務(ITES)、服裝、化學品、藥品和工程產品。一些經濟特區也允許經營多個產品行業。印度東部的經濟特區則少得多,其中不少僅與資訊科技和資訊科技化服務業有關。下圖顯示上述4個邦份已投入營運的經濟特區數目。



物流基礎設施方面,無論是現有條件,還是未來發展,古吉拉特邦及馬哈拉施特拉邦都在印度領先。印度計劃建設6個國家工業走廊,而德里—孟買工業走廊是其中一個試點項目[2],全長約1,500公里,貫穿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是印度最雄心勃勃的基建項目,預計總投資額達1,000億美元,包括24個投資區和8個工業城市。古吉拉特邦的艾哈邁達巴德-托萊拉(Ahmedabad-Dholera)特別投資區,以及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申達-畢肯(Shendra-Bidkin)工業區及蒂基港(Dighi Port)工業區正在發展。相比之下,印度東部的阿姆利則(Amritsar)-加爾各答工業走廊項目進展較緩,投資約150億美元,規模遠小於德里-孟買工業走廊。



印度公用設施的發展一直是重大挑戰。印度東部急需改造升級公用設施,以支持該區進一步的經濟發展。由於能源不足,奧里薩等東部各邦仍偶爾發生停電事故。
印度東部不乏機遇與挑戰
本文對印度東部與西部4個邦份的營商環境及基礎設施情況作出概括介紹。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營商環境充滿挑戰,但商業前景仍有可期之處。正如香港貿發局研究部在印度東部訪問的許多古吉拉特邦及馬哈拉施特拉邦商人指出,儘管有上述挑戰及困難,當地的營商生態給予他們在印度西部所沒有的機遇及回報,主要原因是東部各邦整體競爭程度不及較發達的西部各邦那麼激烈。
[1] 其他計劃中的工業走廊包括清奈(Chennai)-班加羅爾(Bangalore)工業走廊、維薩格(Vizag)-清奈工業走廊、班加羅爾-孟買經濟走廊和阿姆利則(Amritsar)-加爾各答工業走廊。
[2] 在印度,競爭型聯邦制這個概念是指:中央政府與各邦競爭,而各邦之間亦相互競爭,藉此共同努力推動國家發展。各邦在多個領域爭相提供各種服務並吸引投資。
- 建造服務
- 印度
- 其他亞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