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柬埔寨:遷廠機遇(1)
免關稅待遇有助出口到成熟市場
2017年3月28日
由於中國的工資及經營成本急升,不少製造商均有意把勞動密集型生產活動遷移或分散到勞工成本較低的地區。
東盟國家由於勞工供應充足,工資較具競爭力,已引起眾多外國製造商的注意,尤以成本較低的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四國為然。除成本因素外,製造商也注意到海外買家及進口商的新趨勢,就是在更廣泛的區域範圍內部署,包括善用東盟區內供應鏈整合的優勢,充分享受各國所能提供的特定裨益。
製衣業是推動柬埔寨經濟增長的主力
十多年來,柬埔寨採取「亞洲工廠」的增長模式,表現不俗。建造業及工業,特別是服裝和鞋類製造業,對就業及經濟增長貢獻很大。隨著國家發展,服務業在整體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而農業則減弱。

2015年,服裝及鞋類業的增加值佔柬埔寨經濟的11%,對GDP增長的貢獻近2%。[1] 在全國約860萬勞動力中,該行業僱用60多萬人,並佔全國出口總額的70%以上。

截至2017年1月為止,柬埔寨約有540家製衣廠和60家鞋廠,其中大多數位於金邊,以及干丹(Kandal)、磅士卑(Kampong Speu)、磅湛(Kampong Cham)、磅清揚(Kampong Chhnang)、貢布(Kampot)和西哈努克等周邊省份。
服裝出口方面,柬埔寨在全球主要服裝供應地區中排第九位。2015年,柬埔寨的出口額達60億美元,比越南同期的220億美元為少,但其人口僅為越南的六分之一。2015年,以人均服裝出口額計,柬埔寨高於越南。

柬埔寨的服裝出口一直穩步增長,主要在於該行業與國際勞工組織有長達10多年的合作,後者與該國服裝業一起推動柬埔寨更佳工廠計劃(Better Factories Cambodia,簡稱BFC),並爭取政府、僱主協會和工會的支持。BFC項目源自美國—柬埔寨貿易協定,於2001年成立。根據該協定,柬埔寨服裝出口商可獲優惠進入美國市場,條件是改善服裝業的工作環境。BFC項目也得到國際服裝採購商的支持。[2]
柬埔寨製衣廠商會(GMAC)表示,2016年柬埔寨服裝出口繼續呈上升趨勢,估計較2015年增加約9%。

柬埔寨的外商投資制度自由開放,法律和政策框架對投資者相當有利,政府亦提供優惠吸引外國投資者(見本文第二部分第一節「營商環境方便外商直接投資」。
該國製衣業大部分是外資擁有,主要是來自中國內地、台灣、香港和韓國的公司。

這些出口導向型工廠主要以「剪裁—車縫—包裝」(Cut-Make-Pack,簡稱CMP)的商業模式經營,從事低增值的基本服裝生產。貿發局研究部走訪金邊時,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設計及其他生產計劃主要是在海外採購公司的總部決定,技術外溢不多。


由於柬埔寨缺乏本土輔助工業,因此很多製造商都要根據CMP安排,從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日本、越南和韓國等地進口大部分原材料,如布料、線和配件。
出口目的地方面,歐盟是柬埔寨最大的服裝出口市場,約佔整體的40%,其次是美國(30%)、加拿大(9%)和日本(4%)。從柬埔寨採購的跨國品牌有Adidas、Gap、H&M、馬莎(Marks & Spencer)和優衣庫(Uniqlo)等。
貿易優惠待遇是主要投資吸引力
柬埔寨獲美國、日本和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提供貿易優惠待遇,這項優勢是外國製造商考慮在柬埔寨設立生產線的一大吸引力。
現時,只有少數國家能受惠於所有發達國家推行的普惠制(GSP)計劃,享受這些計劃提供的貿易優惠,柬埔寨是其中一個。柬埔寨被列為最不發達國家,獲得額外優惠,有更多產品可以享受很低甚至是零的進口關稅率。
以歐盟來說,柬埔寨享有「除武器外所有產品」優惠,該國生產的服裝及鞋類可免關稅及免配額進入歐盟市場。同時,由於柬埔寨屬最不發達國家,某些柬埔寨製造的服裝及鞋類可免關稅及免配額進入日本市場[3]。
美國方面,雖然大多數紡織品和服裝不屬普惠制計劃範圍內,但柬埔寨其他產品仍受益於美國向最不發達國家提供的特殊貿易優惠。越南是柬老緬越四國中另一主要服裝出口國,卻沒有這種待遇;這被視為越南參加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主要動機。TPP協定由奧巴馬政府倡導,但特朗普在2017年1月出任美國總統後已棄置這項協定。
向美國出口旅行用品獲新貿易優惠
2016年7月,美國擴大普惠制計劃,允許柬埔寨製造的旅行用品,如行李、背包、錢包和其他旅行用品,免進口關稅進入美國市場。以前,柬埔寨製造的旅行用品須繳納3%至20%的美國進口關稅,普遍預期免關稅將有助促進柬埔寨以出口為主的旅行用品業。目前,美國旅行用品市場估計年值100億美元,而中國是主要出口國,佔美國市場約60%。
雖然柬埔寨在美國旅行用品市場的份額不到1%,但過去幾年的增長卻不俗。2015年,柬埔寨對美國的旅行用品出口增至5,040萬美元,是2014年的2,100萬美元的兩倍有多[1]。柬埔寨製衣廠商會估計,經修訂的普惠制計劃可以在未來幾年推動相關出口至每年達2億美元,新增10萬個就業崗位。
柬埔寨屬中等偏下收入國家 柬埔寨收入低,得以獲得一系列貸款、撥款和發展援助,加上貿易優惠待遇,使該國服裝業蓬勃發展。 2015年,柬埔寨人均國民總收入達到1,070美元,超過了1,026美元的最低門檻,因此世界銀行於2016年7月把該國改列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預料收入排位修訂後,未來幾年外國援助及優惠貿易待遇將會減少。 不過,必須指出,柬埔寨享有的大部分免關稅優惠是由於其最不發達國家的地位,而這個地位是由聯合國指定的。聯合國根據人均國民總收入,以及評估柬埔寨人力資產和經濟脆弱性兩項額外標準,每3年檢討柬埔寨應否獲指定為最不發達國家。下一輪檢討將於2018年進行,普遍預料柬埔寨可保留最不發達國家地位。 如果若干年後,柬埔寨失去最不發達國家地位,仍有3年過渡期,以協助該國在轉移到標準普惠制之前減輕可能受到的貿易衝擊。 |
閱讀本文第二部分,請點擊以下連結:《柬埔寨:遷廠機遇(2)》
[1] 國際勞工組織《柬埔寨服裝及鞋類業通報》(2017年1月)
[2] 國際勞工組織在柬埔寨開展多個項目,由世界各地捐助者提供資金,並與柬埔寨利益相關者合作,其中不少項目涉及培訓、技能和技術事宜。
[3] 給予最不發達國家免關稅及免配額進入市場的產品完整清單,請參閱 http://www.mofa.go.jp/policy/economy/gsp/explain.html#section2。
- 成衣、紡織及配件
- 柬埔寨
- 東南亞
- 東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