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輕人敢想敢做
「酒」出創業大道
調製佳釀,淺酌杯中物,除了讓人放鬆心情外,原來亦蘊藏一大創業機遇。Y cocktail & mocktail及麥氏釀酒廠(麥子)由兩位充滿幹勁的年輕人創辦,他們憑着創新思維,成功走出創業大道。
2017年3月7日
香港是一個以中小企為主幹的經濟體,而這些中小企的出現,有賴於一代接一代敢於嘗試的創業者。近年,青年創業意向有所增強,為香港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
流動酒吧車 推廣「速飲」文化
Y cocktail & mocktail創辦人之一Tracy表示,大約兩年前與任職設計師的朋友閒聊時,發現目前香港「速飲」選擇較為單一,彷彿只有台式飲品,靈機一動之下,想到以自家設計及製造的流動酒吧車形式,建立全港首個及唯一的速飲雞尾酒品牌,遂於2015年決定與拍擋「未畢業,先創業」,為不同的活動提供即調雞尾酒到會服務。
她提到,品牌取名Y cocktail & mocktail別具意義,當中Y字代表品牌是由數位Y世代的年輕人所創立,而Y的形狀儼如雞尾酒杯形態;此外,Y的諧音Wide,寓意品牌希望為香港人帶來各式各樣的無酒精雞尾酒。
他們的第一個舞台是大學的展銷會。Tracy提到,當時希望快速測試市場反應,遂以一個多月時間,自行把一輛木頭車,改裝成可變形的流動酒吧車,於大學活動中測試水溫。「反應喜出望外,為品牌注入強心針。」她憶述,往後半年,繼續與拍檔咬緊牙關,遊走不同的市集,推介「速飲」無酒精雞尾酒文化:「試過全日企足10小時,費盡唇舌介紹品牌理念及產品,結果成功吸引不同傳媒訪問,嶄露頭角。」

開設實體店 加強線上線下推廣
辛苦終得回報,Tracy透露,品牌越來越受到公眾關注,更有公司找他們提供到會服務,今年更由流動酒吧,進駐店舖開設實體店,與更多人分享「速飲」文化。
她提到,坊間有不少創業支援計劃,當年都是透過香港貿發局舉辦的創業日,認識到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社會創新中心,幸而得到起動資金、創業顧問服務等幫助,令業務不斷成長。
Tracy以三個字概括創業心得 -「想、做及看」,她鼓勵年輕人有創業概念時,要付諸行動,再透過仔細觀察,反思得失,繼續走更遠的路。未來發展大計方面,她表示希望繼續宣傳「速飲」文化,讓更多人感受日間享用雞尾酒的喜悅。品牌亦積極參加不同活動,加強線上線下推廣。

手工啤酒 帶來「香港味道」
麥氏釀酒廠(麥子)創辦人麥浩倫的創業理念,與Tracy如出一轍。他表示,自己與兩位拍檔,平時喜歡飲啤酒,眼見香港的手工啤酒選擇雖多,但多從外國進口:「香港應該有屬於自己口味的地道啤酒,於是2014年底便萌生自製香港手工啤酒品牌的念頭。」
當時他們在一座大廈的天台,開設「山寨」工場,由數十尺地方開始,一手一腳經營。他表示,開創業務絕不簡單,前前後後花費一年半時間,作資料搜集及前期準備:「過程中,可說是有血有汗,當時我們把重甸甸的原料,親手搬上天台進行釀製,每次勞動後,肩膊又累又痛。」

創業不是追夢 決心實現目標
麥浩倫又提到,在工場成立初期,有一次調亂了清潔程序,影響啤酒味道,產量更下跌一半,導致訂單延誤,「不過創業總不會一帆風順,最重要懂得用雙手解決問題。」
經過多番努力,麥氏釀酒廠終於殺出一條血路,於荃灣設有工場以穩定供應貨源,現時麥子啤酒系列主打本土口味,推出桂圓、薄荷和甘蔗等味道。麥浩倫表示,香港中西文化匯聚,希望以創立本地啤酒的形式,展現出香港獨一無二的魅力。
現時麥氏釀酒廠已建立不同銷售點,例如透過香港電視 HKTVmall 網上購物平台銷售。他說希望日後能進一步與不同餐廳合作,為市民帶來多元化的手工啤酒,甚至在香港種植釀酒的原材料,日後再以麥氏釀酒廠為名,開設自家品牌酒吧,與朋友聚首之餘,亦可向公眾分享釀酒心得。
麥浩倫勉勵有意創業的年輕人:「創業不是追夢,不是遙不可及的事,只要有決心,一步一步的走,最終定能實現創業目標。」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 食品及飲料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