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關特殊監管區探索選擇性徵收關稅
2016年10月25日
發展多年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將迎來多項調整,包括區域布局、區域功能等。這是海關總署副署長孫毅彪10月20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的資訊。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由國務院批准,在中國關境內實施稅收等優惠政策,開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等多元化業務,由海關實施監管的特定區域。在國外一般被稱為自由貿易園區。目前,中國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129個,正在辦理的有12個,待辦的50多個。除青海、西藏外,中國其他省區市均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下一步發展海關特殊監管區,海關總署擬整合優化區欄位型別和數量。
「現在有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跨境工業園區六種類型,今後,原則上統稱為綜合保稅區,這是方向。」孫毅彪說,海關總署最近正在進行整合。
同時,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分布將有效對接國家戰略。據介紹,近年來,圍繞國家「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發展戰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布局在不斷優化。
海關的資料顯示,在三大戰略省區市區域,共有海關特殊監管區116個,佔總數的89.9%。同時,新設正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傾斜。2015年以來,中西部及東北地區新設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7個,佔新設總數的63.6%。
孫毅彪表示,下一步,還將考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相銜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很多類似中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自貿園區。中國要在沿線國家的海關間實現互聯互通,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好的便利通關措施和制度,實現國際產能合作,形成良好互動。
在調整清單上,優化產業結構、促進新型業態發展也是下一步發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重點。如在拓展海關特殊監管區功能方面,將積極探索賦予區內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內銷貨物選擇性徵收關稅、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等試點。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