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帶一路一問三答系列
港專業服務有何優勢?
「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推動區域協同發展,香港貿發局與香港信報財經新聞合作,邀請了來自公共機構、商界企業及學界的領袖與專家,各自發表看法。
2016年8月4日
「一帶一路」為沿線以至全球各地企業帶來無限商機,競爭愈是激烈,實力、創新和遠見就愈為重要。本港的金融服務舉世知名,而基建及專業服務亦達國際水準,相較於「一帶一路」各國,香港在這幾方面肯定具備某些優勢。本港應如何善用這些優勢,才能真正把握商機?
史美倫:緊貼內地 接通世界

香港與中國內地聯繫緊密,亦早與全球市場接軌。緊貼內地,接通世界,香港在「一帶一路」上自然具有獨特優勢。
自從早年的轉口港時期,以至20多年前首次有內地企業於本港上市,香港與中國內地一直有着緊密聯繫。至今香港交易所逾半集資項目皆與中資企業或於內地經營業務的公司有關,而香港亦是內地對外直接投資以及海外直接投資中國的重要管道。香港作為國際金融樞紐以及目前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更可同時支援以人民幣或美元交易的「一帶一路」項目。
「一帶一路」對本港金融服務業與金融市場的發展尤其意義重大。香港可提供專業及金融服務,以及招股、發債等多元集資管道,支援國際企業於「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進行投資。香港匯集世界首屈一指的金融機構與專業人才,可在基金及資產管理、銀團貸款、國際保險等方面提供超卓服務。香港的項目融資公司擅長提供諮詢、安排、承銷融資等服務,涵蓋各種貨幣及融資範疇,包括人民幣及伊斯蘭債券。
事實上,香港對法治的尊重以及其符合國際標準的監管制度,皆是吸引投資者借助香港優勢參與「一帶一路」發展的重要因素。香港連續22年獲美國傳統基金會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定必成為「一帶一路」的金融交匯點。

陳秀梅:成熟體制 走在前端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備優越的條件,為國家「一帶一路」策略擔當重要橋樑。一直以來,香港為跨國及本地企業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全球最大的100間銀行之中,約70間均有在本港營運。除了成熟的金融及銀行體制,支持着金融界的專業服務行業亦是建基於法治、自由經濟、完善的監管,以及簡單稅制等等的鞏固基礎上。
高效率的香港交易所,配合國際級的新股集資(IPO)專業人才,令香港在2015年成為全球最大新股集資巿場,同時港交所創業板亦為具增長潛力的新興企業提供集資管道。
近年,香港政府大力推動金融科技發展,金管局即將成立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並積極與銀行業界磋商,可見政府對發展金融科技的決心和支持。同時,有超過400家私募基金公司在港,而金融科技初創企業則利用香港尋找投資者,香港就成為了一個撮合雙方的平台。
香港一直是中國經濟演變和開放的一部分,配合國家的發展,從30多年前為珠三角的製造業提供貿易融資,到今天為跨國企業進行全球性融資,香港都是走在最前端。隨着「一帶一路」策略逐步落實,香港作為區內超級聯繫人的角色與日俱增。一帶一路覆蓋40億人口,佔全球總人口的六成,並佔全球所有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總和近三成,而內地有六成的對外投資均經過香港。從這些數字來看,不難發現香港享有得天獨厚的地位。

劉明康:各行各業 人才濟濟

「濟世經邦,人才為本」。香港最大優勢是人才,其特點第一在於「專」:香港的法治與市場經濟規則,造就了條清縷晰的專業化分工以及相應的「專才」。在會計、法律、風險評估、工程、顧問服務、專案管理等很多專業的服務堪稱國際水準。第二在於「廣」:香港的人才門類齊全,各行各業都有頂尖人才。開放、包容的人文、社會環境,形成了對全球人才的聚集效應。
「一帶一路」項目的具體實施,對沿線國家的人文、社會和自然生態環境會產生深刻而複雜的影響,亦關係到社區、公眾乃至子孫後代的利益。戰略的實施到了具體層面上,更應「以人為本」。專案的建設不僅要做到「技術建成」,更要重視「經濟建成」和 「社會建成」,管控各種風險,使其真正成功。做到「以人為本」,還必須堅持好廉潔、綠色、透明的重大原則。
「以人為本」的戰略也是合作共贏 的戰略。「一帶一路」戰略要成功實施,必須通過人的團結奮鬥,通過與沿線國家及全球各個市場建立真正的合作夥伴關係,通力合作。無論香港與內地,還是我們與其他國家的合作,應以尊重對方和按當地法規從事為先。事實證明,追求基於「以人為本」的雙贏和共贏,才能夠實現可持續,「一帶一路」戰略才有長久的生命力。
相關網頁:
- 金融及投資
- 香港
- 中國內地
- 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