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禮品展研討會
專家談零售生態新趨勢
每年節日愈來愈多,送禮文化也愈見盛行。專家認為,綠色環保、高科技及講求獨特性的購買行為,將為禮品及贈品行業帶來轉變及機遇。
2016年5月31日
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香港禮品及贈品展期間,邀請了多位零售商與行業專家出席「禮品及贈品行業零售新趨勢」研討會,探討禮品及贈品行業的消費行為變化與挑戰,又探討了線上線下(O2O)零售模式的發展。
BM2C傳媒集團法籍記者Philippe Mechin率先簡介禮品市場的最新趨勢及意念。他認為,每年有不少日子都可作為送禮的借口,例如聖誕節、生日、結婚紀念日等,令送禮變得重要,也成為一種文化。他表示:「一個約會,亦可由送一束鮮花開始,尤其以浪漫之都聞名的法國更是如是。」但一份好的禮物應從心出發,不應浪費別人的時間及資源,故須「有用(useful)及可用(usable)」。

公司禮品市場龐大 總值逾10億歐元
他舉例說,法國公司每逢臨近聖誕節就送出「公司禮物」,以獎勵員工一年來的辛勞。由於禮物代表公司對自己的重視程度,員工亦很在乎。「一旦發現禮物無用,他們會感到得不到重視,所以公司要慎選禮物,例如避免以USB為禮,因為太普通了。」公司禮品市場穩定和龐大,現總值超過10億歐元。
Philippe又簡介數種新興禮品,包括內附不同的可選禮物,甚至可選「一日遊」的禮物盒(gift box);而個人禮物(personal gift),他則建議鮮花和綠色植物或產品,既顯心思,又可綠化環境。其他禮品還包括高科技產品和回歸自然的循環再造產品等。

營銷策略 要與眾不同
Moleskine亞洲的總經理Andrea Rossi認為,要令自己的貨品和禮物與眾不同,在乎營銷策略及態度 (attitude),才能在市場上發展和定位。目前,Moleskine在全球113個國家設有26,500個銷售點,他認為,走向數碼化絕對是吸納愈來愈多全球客戶最重要的發展策略之一。
談到營商之道,他表示:「作為供應商,必須要在預算、供貨、風險之中找一個平衡點;供應商要有足夠靈活度(flexibility)建立可信度(reliability),還要懂得迎合客戶的不同需要(customisation)。」他續說,B2C(Business to Customers)已成全球趨勢,作為一間在歐洲發展多年的公司,Moleskine為更了解本地客戶需要,便盡量接近客戶層以打開亞洲市場。
Andrea Rossi強調:「開拓亞洲市場初期時感到頗困難,但隨着近年與韓國、香港等本地商戶合作,愈了解不同亞洲駐點的客戶,為歐洲傳統文化與亞洲本地客戶的喜好找到一個平衡點,現時我們的市場營銷策略可謂非常成功。」他又建議,提高線上線下科技作為「硬配套」,而綜合經驗和本地人喜好,在店內推出獨家系列,就是最佳的「軟策略」。

購買行為改變 影響全球零售生態
屈臣氏集團招商商務經理廖薏君表示,在發展迅速、成本高昂的時代,客戶喜愛不同的生活方式,尋求不同角度的體驗;而客戶購買行為正改變全球的零售生態系統:「屈臣氏作為一間全球企業和零售商,今天已不只討論線上線下策略,而是全方位渠道策略(Omni channel strategies),包括線上實體店、社交平台及大數據等,並且與客戶建立互相溝通的有效方式。」
她預計,未來的店舖模式將有三個趨勢,分別為手機交易、業務全球化、安全跨境商務,「要達到真正無縫、全方位渠道體驗,要緊記做到以顧客為中心、優先考慮個性化需要、認識和尊重各地差異、投資基礎設施、邁向數碼化但不忽略實體店。」她透露,屈臣氏正發展一條龍購物和送貨服務,提供嶄新顧客體驗,包括下一階段發展的物流服務。
一連四天的香港貿發局香港禮品及贈品展,吸引了來自35個國家及地區、超過4,300家參展商參與,是全球同類展覽中規模最大。大會於禮品展期間,安排了多場參展商和買家論壇和專題研討會等交流活動,讓環球業者在洽商採購以外,更可掌握市場最新動態。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 禮品及贈品
- 包裝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