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功進駐南美一線商場
港嬰兒玩具品牌突圍
品牌Biba Toys歷史雖然不長,卻已成功打入南美及非洲等地的一線商店,與國際大品牌看齊。成功背後,公司是如何透過展覽、把握轉型升級先機,得以突圍而出?
2016年5月3日
俗話說「來的早不如來得巧」,這套在嬰兒玩具商佳柏玩具(Biba Toys)總經理葉松俊的生意道路上,適合不過。
與不少廠家一樣,葉松俊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東莞成立廠房,並專營0至6個月大的嬰兒毛絨學習玩具 。他憶述:「當年專接歐美大品牌的OEM訂單,毛利也有50%至60%,不過踏入九十年代尾,內地的經營環境便開始轉變。」

聘設計師 轉型自家品牌
而葉松俊的轉變,就如「騰籠換鳥」。他表示,當時內地提倡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導致廣東省沿岸的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另一方面,內地廠家崛起,港商們不斷以低價競爭:「我們的OEM訂單毛利在數年間下跌至單位數,不得不求變。」
正值千禧年,葉松俊忍痛把4,000人的廠房規模逐步縮減,朝向自家品牌發展。他當時心想:「自己累積十年OEM經驗,熟悉產品設計及海外需求,絕對有能力推出全新設計的自家品牌。」所以他便毅然創立Biba Toys,另覓出路。
他續說,公司主打嬰兒毛絨學習玩具,在港聘請了一名法國籍設計師,以不同動物如大笨象及長頸鹿等作主題,設計一系列毛絨公仔。「由於供嬰兒使用,以照顧到他們將任何東西都可放進口中,所有產品必須採用合規格的物料,不含塑化劑、不含重金屬。因為對買家來說,品質最重要。」

憑耐心多參展 新興市場成功突圍
惟葉松俊坦言,由於自家品牌與OEM的客源完全不同,具耐性地默默經營十分重要,「我們起初以自家品牌參加香港貿發局香港嬰兒用品展,即使現場人流理想,頭兩年都空手而回。」
他說,一般買家都十分穩健,不會貿然向新公司落單。因此教路說,港商必須給予耐性,透過連續數年參展來與買家加深認識,新品牌才有機會接獲訂單。
葉松俊又說,很多歐美大型連鎖店,其實已被傳統品牌佔據,新品牌要上架並不容易,「幸好當年(約為2005年)東歐、南美及非洲市場經濟實力開始增強,有不少買手來港採購,讓我們的新品牌有突圍機會。」

中國二孩政策 勢成新一採購浪潮
因此,透過貿發局舉辦的香港嬰兒用品展,葉松俊得以認識巴西當地最大的嬰兒連鎖店,,成功開拓當地市場及新客源。Biba Toys現時每年都接獲他們達數個貨櫃箱的訂單量;而自家品牌業務,亦佔整體業務的80%。
葉松俊坦言,成功建立品牌有三個關鍵:首先是產品品質,其次是有耐性,最後便是等待時機。
他認為,中國內地全面推行二孩政策將會是玩具業的新一個爆發點,勢必會帶動另一個採購浪潮,值得業界留意。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