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視危為機
香港「熨斗大王」創業記
作為香港的傳統支柱行業,家電用品企業一直不斷求變,以適應環境的改變並得以更進一步。人稱「熨斗大王」的陳鑑光,便是把握每個機會並行先一步,得以成功。
2016年2月24日
憑首創「開放蒸發器」熨斗成功晉身世界五大熨斗代工生產商、贏得「熨斗大王」稱譽的東保集團創辦人兼主席陳鑑光博士,全靠他面對挑戰時視危為機的信念。
陳鑑光娓娓道出他的創業故事:「90年代初期,我只是從事貿易生意;當時與夥伴於廣州合作開工廠,專營音響器材和設備的出口及內銷業務。」不過適值其時卡拉OK市道蓬勃,加上在內地承接卡拉OK唱機訂單要申請準運證,所以競爭較少,毛利較高。「公司每月的營業額平均有400萬至500萬元,賺了第一桶金。」

勇於一試 孤注一擲得回報
陳鑑光與他的太太都是積極面對挑戰的人,所以當他們認為資金充足、經驗足夠,加上年紀合適和具穩固創業基礎,便決定闖一闖,合組成立了貿易公司東保。
在創業初期,東保只做設計及貿易營運,專注冰箱門加工而將製造及生產外判。陳鑑光說,「初時並沒有打算設廠,直至一次親自設計的一款熨斗,在外型設計和用料配搭構思好後,夥伴廠房卻在產品快要正式投產時突然倒閉。」他和太太毅然決定承接,開展小家電製造業務以求完成訂單。
他指東保講求質量與創新,亦重視技術研發與產品開發。所以在創業兩年後的1997年,作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就是斥資逾600萬元購入設備和技術,由設計到造模、五金上色到噴油一手包辦,令產品質量更有保證;同時又將研發團隊遷至內地,聘用高技術的專業人才,組成兩岸三地的高質研發隊伍。他指,這一大膽舉動,當時不被同業及銀行看好,卻最終證實是明智之舉。

重研發 資源投放保高質
除硬件配套外,陳鑑光亦為產品設計和研發投放大量的資源。他表示,「不要小覷東保的小家電,用上的都是設計波音飛機和高級房車的軟件。」公司引入的先進軟件系統,包括Alias、Catia和Smarteam等。陳鑑光指專門技術能夠提高產品準繩度、縮短開發週期和完善生產流程,可確保產品具備最佳的質素。
一路走來,東保在自主設計及為客人設計產品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更在產品研發上取得突破,就是成為第一家開發即熱開放式蒸氣熨斗的製造商。陳鑑光亦眼光獨到,把握到每一個推展業務的機遇。2001年,以金屬製成的電子控溫熨斗於歐洲市場興起,但售價高昂達200歐元。陳鑑光遂以自家研發技術配合意大利感溫器,用塑料取代金屬製成了電子控溫熨斗,把售價降低至70歐元,結果短短一年便售出逾70萬件。
「意大利的電子控溫熨斗製造商很討厭我們,因為我們幾乎淘汰了他們。」陳鑑光笑言。

多元產品 開拓新市場
以技術「行先一步」的東保,更藉此擴大業務,由單一產品逐步多元化發展,由蒸汽熨斗,擴展至電蒸鍋、咖啡機、空氣淨化機及蒸汽潔淨機等的產銷。除繼續原設計製造及原設備生產發展外,亦致力拓展更多專利新產品,如嬰兒食品處理和數碼電子產品等。
陳鑑光更成功將東保產品發展至世界各地,佔有一定市場比率。集團現時是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如PHILIPS及KENWOOD等的供應商,客戶遍佈全球,銷售點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歐美傳統市場佔有率54%。除積極開拓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內地及南非)等新興市場外,公司亦以「東保」品牌透過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設計廊」網上店發展網銷市場,使業務更上一層樓。
近年環球經濟動盪,出口下滑、生產成本激增,各市場消費意欲銳減,家電產業正處於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為尋求產業轉移和升級,東保對嚴峻環境都嚴陣以待,陳鑑光說:「東保隨時都準備充足去應戰。但正所謂『有危才有機』,每次遇上一連串的挑戰、危局,想是『機會』又來了。」因此每當面對困境,東保反能夠創造契機。
回顧多年的經營之道,陳鑑光語重深長地說:「經營實業需要恆心,特別是家電行業。投入和用心,每個問題便都能夠解決。」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 科技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