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關於香港給新加坡比下去的迷思
2015年12月11日
2014年,香港的人均GDP與新加坡有40%的差距,乍看香港已給比下去。然而,在勞工生產力方面,新加坡只比香港高15%。至於營商環境,兩地沒有多大差別。在區域融合及合作的情況下,大家更應著眼於這兩個經濟體的互補作用。
二十世紀80及90年代,香港與新加坡均轉型為服務型經濟,取得令人矚目的增長。不過,自2004年起,新加坡的人均GDP已超越香港。2014年,新加坡的人均GDP為56,300美元,而香港則是40,200美元。


新加坡的增長率及人均GDP都較高,最直接及明顯的原因,是該國採取積極的勞工政策,推高了勞動人口的數量。過去幾十年,新加坡政府實施多項計劃,吸引新移民,包括年輕、高學歷、高技能人士,以及勞工短缺行業的低薪工人,致令該國有較高的勞工生產力和勞動人口參與率。
相比之下,過去幾十年,香港的人口增長主要來自持單程證來港定居的人士,他們都是香港居民在內地的配偶及子女。單程證計劃由中國內地有關部門審批,主要是為家庭團聚而設。香港還有其他優才、專業人士和企業家入境計劃。然而,總體來說,這些移民對香港勞動力的貢獻不如新加坡那麼顯著。
2014年,新加坡的勞動人口參與率為64.6%,比香港的53.5%高得多,也遠高於主要工業經濟體。事實上,在2014年,以每個勞工的平均GDP(即勞工生產力)而言,新加坡為89,500美元,比香港的77,600美元僅高15%,而兩地人均GDP卻相距40%。
不過,近幾年,新加坡公民開始抱怨輸入勞工導致人滿為患,樓價飆升,並壓低低薪工人工資。為此,新加坡政府收緊移民政策,並向公民提供更多社會福利。一些企業已面臨工資成本上漲及招聘困難等問題。
非居民人口
|

關於新加坡與香港的 GDP 存在差距,還有其他原因可作解釋。例如,經濟學教授王于漸博士[1]指出,香港的政府資助房屋單位與新加坡建屋發展局的資助房屋單位不同,不得在公開市場買賣,因此其市場價值沒有充分反映在GDP數字上。此外,2000年前,香港沒有大力發展專上教育,而新加坡政府卻一直對教育作出投資。
除經濟增長外,香港與新加坡在全球的排名亦經常被人比較。排名大部分涉及營商環境,而兩地均躋身前列,排名相當接近。這些研究的結果往往取決於所採用的方法。

事實上,香港與新加坡有很多共同之處。兩地均是小型開放的經濟體,缺乏自然資源,但已發展為亞洲的國際貿易及服務中心。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這兩個經濟體是連接中國內地和東盟各國廣大腹地的節點,而中國內地與東盟的經濟聯繫和融合勢將進一步加深。香港與新加坡不是零和遊戲,在促進區域繁榮上,兩地於許多方面可以互補。
[1] 《香港與新加坡:人力資本投資造成差距》(Hong Kong vs Singapor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Makes the Difference),南華早報,2014年6月18日
- 新加坡
- 東盟
- 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