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網上營銷+數碼潮流
國際出版業界新趨向
受到網絡閱讀的趨勢所衝擊,市民的報紙和書刊閱讀習慣近年來個翻天覆地,網絡如何改變文化事業,業界又如何改變以應付變化?來自台灣、日本和美國三個文化中心專家,早前便在香港書展中,分享他們的心得。
2015年7月27日
香港貿易發展局早前主辦的第26屆香港書展期間,於「國際出版論壇」以「超媒體內容行銷 — 出版業的新趨勢」為題,請來了台灣、日本及美國三地業界,探討數碼年代下出版業的新出路。
台灣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承認,台灣出版業現正處風雨飄搖之時:「受數碼媒體威脅,台灣出版市場自2010年起,每年銷售總額按年下跌4%,可見其嚴重性。」他提到,台灣平面刊物市場不斷萎縮,營業點由以前的3,000個,縮減到現在的1,000個:「鄉鎮獨立書店已全部倒閉,連傳統中小型出版社也消失。」儘管電子書現只佔台灣市場份額5%,但預料至2030年,電子書將與實體書平分天下。
台灣:平面刊物市場萎縮 網絡書刊有保證
網絡世界改變創作實況,城邦早年便已入股博客痞客邦(PIXNET)網站,進軍網絡市場。何飛鵬笑言,現今社交媒體當道,大家都在網上發表作品,人人都可成為作家,而出版社替擁有龐大粉絲群的人氣博客出實體書,銷量更有保證。
何飛鵬續說,出版社一直替讀者篩選優質作家,由網下變為網上:「從網絡挑選人氣博客,將作品結集及編輯成實體書,再利用社交媒體作行銷連結,出版社亦可當作家的經紀代理。」他認為,出版業面臨重重挑戰,業界已在積極探索出路。

日本:次文化現軟實力
亞洲發展迅速,20世紀更是亞洲年代,作為潮流文化領導者的日本,則利用其號稱「酷日本」的文化內容產業,以軟實力擴張海外市場。日本角川集團(KADOKAWA Corporation)會長角川歷彥形容,「酷日本」是多元文化的結晶,結合包括本土與海外不同的價值觀,可謂和而不同;這文化於動漫及電影中呈現,由最初只屬小眾的次文化漸變為主流,影響力正不斷加深。
角川歷彥指出,部分日本次文化作家受到熱捧,更獲國際作家獎項,出版銷量可逾千萬冊。他引述數據指,日本是娛樂內容供應大國,產量總額排名第二,僅次美國,並遠銷海外:「雖然日本電影票房正在下跌,但日本電影仍非常受發展中的國家歡迎。」
日本善用軟文化振興經濟,角川集團亦不斷分配資源,研究次文化發展趨勢。角川歷彥透露,該公司連續第二年與東京大學合作舉辦次文化講座,並邀請45名大學生參與流行文化討論。此外,該公司亦創立內容學院,與不同國家的大學合作進行文化研究,以緊貼全球潮流趨勢。

美國:善用網絡刺激銷量
書籍推廣不只局限於平面媒體,結合社交媒體推廣更是相得益彰,美國出版社Perseus Books Group是活用網絡渠道宣傳的佼佼者。該出版社國際銷售及市務總監李淑文表示,2008年出版的《Cathy's Book》是業界利用跨媒體宣傳的首例之一:「讀者可於網上與角色進行互動,後來更推出iPhone App及手機遊戲,讓讀者參與故事創作,並在網上分享。」社交媒體既強化實體書的宣傳,出版社又可從中獲取讀者興趣及需求等資訊,以豐富出版內容。
李淑文提到,善用網絡製造話題,可收更大效益,如小說《The Haunting of Sunshine Girl》般,就先於YouTube分享真人角色短片,成功吸引大眾眼球後,再推出實體小說:「單是讀者轉貼圖片就達數以百萬計,吸引不少粉絲追隨。」她 續說,業界不妨事先製定適合的宣傳策略,有助催谷銷量。

相關網址/視頻:
延伸閱讀:
相關社交媒體專頁:
- 印刷及出版
- 美國
- 日本
- 北美洲
-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