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回流香港
時裝品牌打進國際更容易
提到時裝,不少人會不期然想起紐約和米蘭等這些時裝中心;但說到業務國際化,原來作為本地薑,以香港為創業基地,反會更得心應手。且聽聽北美回流的Maria麥頌妍怎樣說。
2015年6月29日
時尚之都紐約、巴黎和日本,一向都是時裝設計師鎖定進軍的目標市場;不過,不少在美加升學的香港設計師以紐約為起點,再把據點搬回香港後,都會發現本地薑在香港創業,反倒可以四兩撥千斤,在開拓國際市場時,更能得心應手。新晉時裝品牌TwS創辦人麥頌妍(Maria Mak),便有此感受。

心繫香港 美加創業後回流
「以前在美加創業,我要靠打長途電話與內地生產廠溝通,但把總部設於香港,就可親身上內地跟進生產,始終要與廠商面對面傾談,方可控制成品的質素。此外,在香港做採購既方便、成本又輕,我很容易找到林林總總的布料樣本。我的同行朋友來到香港,都認為深水埗是採購天堂。」時裝設計師Maria麥頌妍娓娓道來轉移陣地的好處。
在加拿大多倫多長大的麥頌妍,於瑞爾森大學(Ryerson University)攻讀時裝,並在2002年入圍加拿大「年輕國際時裝設計師大賽」總決賽。畢業後,她曾效力IT等多間本地時裝集團;但因受家人薰陶,自幼便有創業的念頭,所以在2012年她便在北美自立門戶,建立品牌 Twisted Sisters,以進軍紐約為首個目標。
麥頌妍確實在美加市場做出一些成績,成功開拓一些銷售點之餘,她的設計亦得到美國雜誌的垂青,多有報導。不過,由於心繫香港,到了2013年,她選擇回港並以此為據點經營時裝品牌。麥頌妍重返香港後,把品牌名稱簡化為易讀易記的TwS,並參加了「設計創業培育計劃」,入駐創新中心。該計劃亦資助她參加巴黎、日本、香港、新加坡、北京及上海等世界城市的展覽會。

隨團貿發局海外時裝展 市場反應佳
於2014年初,她隨香港貿發局參加巴黎國際時裝展「Who's Next」,試驗當地市場的反應。由於她在加拿大學過基礎法語,參展時容易與法國人打開話題,認識不少業界人士。此外,她亦成功即場接得配飾的訂單,「手織鏈的反應很好,歐洲人始終喜歡大件的頸鏈。歐洲雖然不景氣,但買家仍會審慎採購。」事實上,不少時裝設計師都是靠設計配飾在歐洲突圍而出。
她又認為巴黎之行換取了愉快的經驗,「當時要展出秋冬系列,巴黎也正值冬末,所以我帶備厚厚的衣物和設計出門,兩手都是大型行李箱。雖然十分狼狽,但在那裡參展,歡樂氣氛濃厚,參展商的心情如同開派對,大家會舉紅酒談笑風生,很是享受。」
之後,麥頌妍參加了由香港貿發局主辦的香港時裝節春夏系列,韓國買家採購了她所設計的時尚手袋,「香港、日本及韓國等地區消費者較喜歡得意趣緻的飾物,我的水晶免子袋甚為受落。」

跨界合作 相得益彰
麥頌妍坦言,時裝設計師藉著香港這個平台開拓國際市場,更容易接觸世界各地的買家,且成本效益更高。她回想在紐約創業的日子,一點也不容易,「來自各方的設計師們都是透過陳列室、代理公司來開拓零售網絡;不過我們所付出的中介費,卻一點也不輕。我亦親自向select shop (時裝精品店) 自我推薦,事前我要做很多市場推廣的功夫,因為成功機會率與設計師及品牌的知名度成正比。在美加地區,的確有不少傳訊公司、銷售代理可代為效勞,但這筆宣傳推廣費用亦不輕。」
麥頌妍深明市場推廣是品牌的致勝之道,所以回港後積極做宣傳,而最有效的途徑是贊助藝人的服裝,以及跟商場、其他品牌跨界合作。最近,TwS參與由銅鑼灣「香港名店坊」發起的「時尚型羊」活動,與一眾設計師們各自創作「型羊」,也與鞋履品牌TITIKAKA 聯乘,在北京時裝節推出跨界系列。
儘管香港的營商環境有利時裝設計師創業,但麥頌妍亦要克服不少困難,「廠商心目中的小批量生產由二千件起,設計師的訂貨量可能由二百件起。大家對於小批量的定義存在很大的差距,設計師惟有靠誠意尋求合作。畢竟,廠家只會優先處理大客的訂單,我們只好不時跟進生產進度,確保產品可如期出貨。」
她又說,當老闆亦非戴了光環,「我要兼顧開拓市場、會計等大小事務,可說是『一腳踢』,回家後還要處理行政工作,很少放假,但我樂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相關社交媒體專頁:
*書展送大禮:香港貿發局Facebook官方帳戶由6月至7月份舉行多項有獎遊戲,送出書展門券、現金券及其他精美禮品。詳情請按此瀏覽。
- 成衣、紡織及配件
- 設計服務
- 法國
- 香港
- 西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