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粵港合作大跨越
2015年6月16日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封小雲教授預期,「十三五」將會是粵港合作的跨越期。特別是在「一帶一路」策略下,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將促使粵港合作格局出現跨越發展。香港作為大珠三角地區唯一的全球城市,將引領珠三角「走出去」,全面提升經濟國際化水平,成為亞太地區最具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封小雲教授於今年5月一個國際論壇上表示,「十三五」將是粵港合作的重大跨越期。就這一觀點,香港貿發局研究副總監邱麗萍相約封教授在廣州中大學人館進行訪談。
粵港合作在「十三五」是重大跨越期,原因是根據2010年廣東和香港及澳門簽訂的粵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到2020年三地要合作建成一個世界級城市群的 目標。因此,在未來五年,即「十三五」時期,粵港在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基本形成世界級城市群格局過程中,必須在合作模式、合作機制等要有重大跨越。
一般來說,城市群應該有兩方面定義,一是這個區域內城市的空間一體化,二是城市的功能一體化。功能一體化即每個城市會有其專業功能,然後這些功能會形成互補關係。這樣整個城市群就會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工,每個城市承擔不同的經濟功能,合作形成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城市群體。
珠三角城市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內已有明確的功能分工,包括將廣州定位為華南地區的現代服務業中心;深圳為科研創新中心;佛山、東莞為國際高端製造業基地;珠海、中山、江門為內地先進製造業基地;惠州是石化基地等。
香港的定位應該是引領珠三角城市邁向國際的全球城市。香港在整個粵港澳城市群內最大的比較優勢是具有全球網絡優勢。每一個城市群都會有一個城市承擔把整個城市群引導到全球網絡的功能,而承擔這個功能的城市是屬於全球城市的定位。目前粵港澳11個城市中,包括珠三角的9個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門,唯一的全球城市就是香港,所以香港承擔這個功能就是其比較優勢的體現。
香港無論在國際交通,以至金融、法律服務、會計、市場推廣等商用服務的國際聯繫水平都領先珠三角城市。通過廣東自貿區制度創新,深入推進粵港服務貿易自由化,將有助香港引領整個城市群與全球網絡接軌,以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
國務院三部委較早前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的文件中,便專門提到要通過廣東自貿區,充分發揮它的功能,深化與港澳合作,然後在海上絲綢之路內形成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區域,而這個區域將會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上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後記:廣東省政府於6月3日公布了《廣東省參與建設「一帶一路」的實施方案》,提出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海上絲綢之路一流的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交通航運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並就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國家貿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物流樞紐。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