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互聯網金融:
勿忽略風險管理
互聯網金融在內地大熱,似成中國金融業一個新大勢;不過有專家提醒,互聯網金融風險亦相對較大,各企業要藉此拓展業務,必須要以提升傳統金融業務為主軸,才較為健康。
2015年2月11日
互聯網金融成為世界潮流,在內地的發展近年更是急促,除了在網購時使用流動支付技術外,創新的網上理財產品更是五花八門。專門提供這些服務的企業亦應運而生,例如內地新興的P2P理財,便是以網上中介平台,為個人與個人互相借貸任擔保人的新服務。

早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與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亞洲金融論壇」,便就此舉辦了專題工作坊「互聯網金融:跨界、融合與未來」,請來多位內地金融及資訊科技企業管理層,分享他們對內地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看法,尤其重點提到相關的風險管理。
互聯網金融 造就微貸款商機
中國金融博物館理事長王巍形容,中國近年啟動的金融改革與高滲透率的互聯網,是兩股互相推動並造就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動力。他說,「80後」是群「互聯網原住民」,也是現今社會的企業家;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的出現,令互聯網可廣泛地應用到各生活層面上,為網上理財提供有利的條件。與此同時,傳統的金融服務又透過互聯網有效地接觸用戶,都有助推動金融業務的發展。

第一財經傳媒總編輯秦朔指出,互聯網金融造就了更多個人或小微企業貸款的商機,例如是新興的P2P借貸。但他提醒,互聯網金融在為創業者帶來了冒險樂園,也同時潛藏不少風險。
同一場合,零壹財經行政總裁柏亮便引用了該公司的研究數據,反映P2P借貸行業在急促發展下可能出現的風險。該公司數據顯示,全國P2P借貸平台數目在2014年,由829間迅速增加至1883間,增長1.27倍,每月年增長率約8%;當中廣東、浙江、山東省的借貸平台最多,佔全國10%以上,北京、江蘇和四川次之。

互聯網金融 成本低風險亦大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期間出現倒閉、挾帶私逃和提款困難等的「問題平台」,數目的增幅卻更大,由年初約121間增至年底約387間,達2.19倍。柏亮預期,在傳統大品牌金融企業更多涉足互聯網金融業務下,汰弱留強將令小型貸款平台的經營更見挑戰。

因此,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周建軍便認為,互聯網金融在配合國家金融改革發展,並由監管機構密切監控當中潛在的風險。他提出了三點:1.發展方向要以提高實體金融服務效率為目標,尤其以協助小微企業發展更明顯;2.推出的產品無論是總類和形式上,要與傳統的實體金融業務並行發展,產生互補作用;3.創新與風險管理同樣重要。
傳統、網上金融應互補提效益

中國平安集團平安好房(上海)電子商務行政總裁莊諾亦以其公司為例子,指現有兩大業務,分別為傳統保險業及互聯網新興理財產品,都有互補作用。例子之一是,他們會在網上平台推出一些傳統金融企業無利可圖的業務,例如首期房貸,由於小額貸款若以傳統方式經營,成本效益不大,反而透過互聯網減低銷售成本後,才使業務變得吸引。
百度金融中心負責人孟慶魁亦同意,指互聯網金融應跟隨傳統金融的規律發展,以提升實體金融的效率為首任。他進一步指出,互聯網的應用令資訊更流通,例如銀行間透過科技公司的協助,建立共用資料庫,大大有利金融改革。

相關網頁/視頻:
延伸閱讀:
- 金融及投資
- 資訊科技
- 香港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