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城鎮化聚焦綠色發展
–
窺探長三角環保服務商機
2015年2月6日
急速城鎮化步伐及人口密度增加,逐步對長三角的生活環境構成壓力,區內城市急需利用相關技術及解決方案,處理逐年增加的廢物、廢水等市政環境問題。另一方面,長三角擁有龐大的工業集群,工商活動又不斷增加,所產生的排放及污染問題,對生態環境構成進一步挑戰。
為提升城鎮化質量和保障生活環境,區內的江蘇及浙江省銳意加強各種環境保護措施,並嚴格控制工業污染源頭。加上2015年實施新《環境保護法》加重環境違法罰則,長三角企業遂尋求相關服務以符合有關要求,為環保服務供應商提供切入市場機會。而CEPA[1]的開放措施便利港商在內地提供環保服務,有助港商在內地推進城鎮化下,進軍長三角的環保服務市場。


長三角城市環境壓力增加
中國於2014年初發布的新型城鎮化規劃中[2],除推進城市建設外,亦指出城鎮化對環境帶來的挑戰,特別把節能環保納入規劃目標,希望在城鎮化過程中推動綠色、低碳等社會和經濟發展。
長 三角作為中國經濟主要引擎之一,在過去十多年的城鎮化步伐十分迅速。區內不少城市向周邊擴展,部分原為農村地區陸續納入城市發展規劃。但急速城鎮化對人們 的生活環境構成壓力,不僅城市主城區的人口密度增加,而且城市周邊及部分農村地區的環境資源,例如空氣及水資源的承受能力,以及衛生環境等,亦逐步受到挑 戰。
以區內的江蘇省和浙江省為例,隨著經濟發展,兩省的城鎮人口比例從2000年前不足50%,急升至2013年約64%水平,城鎮化率高於全國平均的53.7%。期內大量農村人口轉移至城市就業和生活,外來勞工亦往區內遷移,直接增加城市環境壓力。


資料來源:江蘇統計年鑒;浙江統計年鑒
城鎮發展有利環保服務市場
江蘇省的人口密度從2000年每平方公里714人,上升至2013年的774人,人口密度在全國省份中位列第一;雖然浙江省的人口密度較低,但在過去十多年同樣處於快速的上升軌道。值得注意的是,城鎮人口增加特別引致中心城區及開發區人口密度上升,城市居住環境漸漸變得擠迫,使公眾對於空氣、水污染等環境問題變得較以前敏感。
此外,兩省的城鎮生活污水排放亦逐年增加,需要相關的市政設施妥善處理,才可避免污染土地及水資源。而生活垃圾等固體廢物,只有小部分循環再造,大部分都是被填埋、焚化,處理過程中又可能對周遭環境造成影響,急需利用相關技術及回收管理方案解決問題。所以,城鎮發展正刺激長三角對環保服務需求。
[更多詳情…]


資料來源:江蘇統計年鑒;浙江統計年鑒
工商活動增加進一步影響環境
另一方面,工業發展亦加劇城鎮化衍生的各種環境及污染問題。事實上,長三角地區不乏相對較高耗能及產生較多污染的重工業活動,而且龐大的工業集群,加上發展初期忽視能源效益和缺乏污染防治措施,以致不少土地及水資源等受到不同程度污染,而較舊的生產線亦未必能達到現時節能及排放等環保要求,使耗能及污染問題日積月累。


註:(1) 2013年數字;(2) 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企業數字
資料來源:江蘇統計年鑒;浙江統計年鑒
例如重工業佔江蘇省約四分之三的工業生產活動,包括化學原料/製品製造(2013年佔11.1%)、電氣機械(10.9%)、黑色金屬冶煉(7.8%)、通用設備製造(5.3%)、汽車製造業(4.3%)和金屬製品(4.0%)。此外,雖然浙江省的重工業活動比例較低,但仍佔該省整體工業活動約60%,包括電氣機械(2013年佔9.0%)、化學原料/製品製造(8.9%)、電力、熱力生產(6.7%)、通用設備製造(6.7%)和黑色金屬冶煉(4.3%)。
而快速的城鎮化使城市向本來屬於工業的周邊地域擴張,以致人居地段逐漸靠近各種工業設施,部分原屬周邊的鄉鎮更逐漸發展成為新的商業及生活新區,當地的人口密度不斷上升,使附近的工業活動更容易影響人們的居住環境,對居民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再者,城鎮化發展導致各類工、商業活動更趨頻繁,使長三角成為中國的能源消耗主要地區之一。在電力方面,江蘇及浙江兩省的消耗總量居全國前列,無節制的耗能不單造成浪費,過度能源消耗亦引致空氣及其他污染問題。此外,兩省的工業及生活廢水排放總量,2013年亦名列全國第二及第四位,若廢水排放不加以處理,對長江流域及附近水資源將構成進一步威脅。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產業轉移激發環保服務機遇
為防止在城鎮化過程中污染問題進一步惡化,並改善環境質量,長三角地區銳意加強各種環境保護措施。江蘇省發布的《江蘇省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規劃(2014-2020年)》中訂出改善城鄉生態環境目標,包括提升空氣及水資源質量、加強城鎮綠地,及整治城鄉環境。而浙江省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亦強調生態建設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特別在控制各種工業污染源頭方面,有關政府部門近年加強規劃,要求有關工業生產設施,由人口集中城區,和臨長江等水資源地區和沿海地域,轉移到不同的開發區/工業園區,以便集中處理排放及耗能等問題。
例如鎮江便成為江蘇省承接有關工業轉移地區之一。目前鎮江新區已成為全球單廠規模最大的高檔銅版紙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工程塑料粒子、汽車發動機缸體和可調螺旋槳生產基地等,並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以及發展循環產業經濟[3]。
另一方面,區內的開發區/工業園區亦不斷加強節能環保措施。位於浙江省的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表示,雖然該開發區內亦設有機械汽配等重工業園區,但所有企業均須符合政府訂立的節能指標及排放標準,而開發區目前的招商重點,主要集中在高技術、高增值、但低污染的產業投資,以保障開發區內的生態環境及有效配置土地資源。
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浙江永高電池有限公司向香港貿發局指出,該公司在多年前把生產設施從市區遷往開發區,已同時投資興建能夠達到節能環保要求的生產設施,除保證所生產的電池產品能達到內地及海外市場、例如歐盟等環保要求外,其生產車間亦達到零污染、零廢水排放等,以符合政府及開發區的環保要求。


整體而言,隨著生產企業陸續遷離人煙稠密地段,企業在轉移生產、投資新廠房和新設施的同時,往往需要規劃、建設相應的污染防治環保系統,以符合環境評估要求。而且在規劃投資項目初期,往往同時一併考慮有關環保的各項要求,以便能有效掌握整個投資項目的成本預算,亦有利於採用更具成本效益的整體運營及污染防治方案。
所以,長三角城鎮化促使產業轉移所衍生的新投資、新建設,為環保服務公司提供理想機遇;而服務公司若能在企業投資規劃初期與之接觸,則更能有效滿足客戶對污染防治的需要,為客戶提供及時、度身訂造的環保服務。
積極考慮進入環保服務市場
此外,新的《環境保護法》[4]已經自2015年1月1日起生效,以加強應對環境污染問題。特別是新法授權環保部門對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設施設備可以查封扣押,對超標、超總量的排污單位可以責令限產、停產整治,並加重違法罰則和懲處。在這背景下,可以預期長三角政府及有關單位將進一步加強污染防治措施,並嚴格執行排放標準。而長三角的工業、商貿等單位為符合政府有關規定,紛紛尋求相關的環保服務,並對具有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需求殷切,可為有關的環保服務供應商提供切入市場機會。
例如總部設在香港的一家歐洲與香港合資公司–思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正通過包括其蘇州分公司的內地網絡,在長三角(及其他地區)提供各類型有關市政和工業等環保服務,參與城市、工業園區集中的給水及廢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處置,及危險廢棄物處置等,並為不同企業提供環保系統工程服務,包括廢水處理、純水處理、回用水處理和空氣處理等工程服務。
盡管如此,香港公司若要進入有關環保服務市場,可能需要取得內地有關政府部門所發出的資質。例如若希望提供環保系統工程設計服務,或環保設施營運服務,便有可能需要取得國家或地方環保部門等的資質批准,視其實際提供的服務而定。
不過,《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 (CEPA) 已實施了不少開放措施,便利香港公司在內地提供環保服務,包括可在內地設立獨資企業,提供例如排污及廢物處理等環境服務,以及在申請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方面提供便利[5]。因此,香港環保企業可利用香港的理想平台,開拓商機湧現的長三角環保市場。
(註:更多有關長三角環保服務商機,請參考中國城鎮化聚焦綠色發展 – 窺探長三角環保服務商機。)
[1] CEPA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英文簡稱
[2]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2014年3月
[3] 資料來源:鎮江新區管理委員會
[4]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於2014年4月24日審議通過了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詳情請參考香港貿易發展局中國商情快訊:新《環境保護法》以停產整治環境污染
[5] 有關CEPA條款詳情,請參閱香港貿發局經貿研究報告:「香港環保業概況」
- 建造服務
- 工程
- 科技
- 房地產服務
- 中國內地
- 中國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