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港人變法
電子廠突圍而出
港商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卻隨著內地生產漸見成熟,如何走位便變成了能否生存的重點。就此,彩勤便示範了個完美轉身,如何與內地夥伴合作走出個未來。
2015年1月8日
內地廠商崛起,對本地廠家是一種壓力,但亦可以是一種機遇。港人梁鴻乾早著先機,看到內地廠商優勢,選擇與內地廠商合作,取長補短,把部份組件交內地生產,自己則在港專注市場推廣及研究;透過參展如國際電子組件及生產技術展大型展會,吸納新買家,成功把握三網融合趨勢,出口微波濾波器及天綫等電子元件的千萬商機。
香港彩勤電子元件總經理梁鴻乾從事的電子生意,雖然不是為人熟識的智能電話、平板電腦等消費品,但他口中常說的濾波器等電子元件,就是收音機或室內無線電話中,協助分隔頻道的組件,在過去數十年電子業的發展歷史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認清環境變化 捉緊機遇
他創業的經過,由25年前說起。他憶述:「我本身是工程師,90年代初,為一家日本電子元件廠工作,當年幾乎全球的濾波器都是日本人生產的,但在90年代中期,情況出現轉變。」他指當年日圓升值,導致日本濾波器價錢大幅上升,很多買家抵受不住升幅,紛紛另覓供應商。
「我當時看準這個機會,辭掉工作,創立專門生產及設計濾波器與天綫等元件的公司,期望可以分一杯羹。」他表示,當時內地生產的濾波器質量及售後服務參差,因而一直處於劣勢,他於是利用多年與外商工作的經驗,夥拍內地工廠,分工合作:由香港負責市場推廣及售後服務,內地廠則主力生產。
其中一個例子,便是有家泰國汽車追蹤器品牌訂購衛星定位天線,他專誠到當地公司了解他們的需求,每天與他們跟進生產進度,藉以減少出錯機會。他說:「以前內地廠出品質素偏低,未必是技術不足所致,反而很多時是在與客戶溝通上出錯所致。」

專注強項 與內地夥伴分工
梁鴻乾憑著價廉物美的產品,成功突圍而出,接到不少外國大品牌的訂單。「香港人具國際視野,與國際企業營商經驗豐富,雖然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但確實有優勢。」他續說:「近年內地營商環境惡化,新勞動合同法出台以及生產成本上升等挑戰,港廠實在難與內地廠競爭,所以我們要改變思維,與內企合作,優勢互補。」
電子業是香港最大的產品出口行業,為香港造就了不少百萬、千萬富翁。從事電子業超過20年的梁鴻乾,一路走來,見證電子業如何變天,也因而懂得審時度勢。他表示,20年前,電子產品周期較長,例如室內無線電話,一賣已超過十年,賺錢較易,現時產品更新速度快,港人更要靈活應變。

鞏固優勢 保稅區設廠加強研發
不過,近年市場興起「三網融合」,即電訊網、互聯網及電視網,統一三者的傳輸。即是家中的電視天線、上網寬頻及電話等,透過一條光纖線、一個解碼器入屋,勢帶動高頻濾波器等電子元件的需求,商機無限。因此,公司為進一步鞏固優勢,早年已與內地的合作夥伴,在內地張家港保稅區,共同投資興建新廠房,加強電子元件的研發及生產。
他透露,大約兩年前開始,歐美地區不斷發展「三網融合」,曾試過單月已接獲極為龐大數量的外商訂單;公司一直透過參加貿發局與慕尼黑國際博覽亞洲有限公司合辦的國際電子組件及生產技術展,吸納新買家:「展覽分類清晰,吸引不少高質素買家到場採購。」

相關網頁:
延伸閱讀:
- 電子產品及電器
- 資訊科技
- 香港
- 中國內地